APP下载

“全民阅读”的一张名片
——“文学陕军”进高校

2016-03-01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陕西全民

元 灮



“全民阅读”的一张名片
——“文学陕军”进高校

元 灮

编者按:读书也算传播吗?答曰是也。在数千年漫长的前报纸历史时期,书籍、书信以人际传播的方式,搭建了人类文化信息交流的基本平台,构成了人类文化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在当今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里,读书的这种原本职能依然熠熠闪光,而“全民阅读”将其原本职能又推向更高层次。“文学陕军”进高校,则是作家队伍与高校学子的人际传播。双方的面对面,强化了传播的交互性;作家本身的偶像作用又可激发学子爱好文学、爱好读书的内心波澜;文学固有的形象化,则可大大增强传播效果。因此,“文学陕军”进高校这一传播现象,无疑应该引发本刊的关注。

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2006年,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发起了全国范围的全民阅读活动。2012年11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至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17日,“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首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实现了全民阅读工作在国家规划中的历史性突破。

十年来,全国各地各行业都陆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愈发浓厚,文化生态得到充分涵养,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日益显现,影响力也持续加强,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精神支柱。作为陕西乃至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一张名片,“中国梦•文学梦——‘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开展三年来也逐渐显现出它的独特魅力。

太白文艺:搭建“文学陕军”和青年学子的桥梁

“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源起于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策划的全民阅读“‘文学陕军’数字阅读进高校”活动,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2014年全民数字阅读”重点专题活动,现已成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作协、团省委及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太白文艺出版社承办的陕西“全民阅读”重要品牌活动。

活动策划承办方、太白文艺出版社社长党靖认为:“文学陕军”是陕西省在全国的著名品牌,也是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柳青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高建群等,陕西作家已在全国文学界具有了坚实的地位。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学梦想,陕西有高校100余所,数量位居全国第三。通过校园这个平台,通过作家进校园开展讲座,与文学爱好者交流这一形式,宣传正能量,培养青年人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推广“文学陕军”品牌,使大学生更深刻更直观地了解陕西文化,了解陕西文学,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学创作中。这些是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

全民阅读“‘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旨在宣传推广“文学陕军”和他们的作品,培养和发现“文学陕军”新生力量,展现文艺领域的正能量。太白文艺出版社联合陕西文学大家走进校园,走到学生身边,让广大莘莘学子领略文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丰富和发展了“文学陕军”后备力量;同时用文学艺术滋养他们稚嫩的心灵,在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段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文学陕军进高校”全民阅读活动具有很高的价值及重要的意义。就文学艺术的发展而言,(一)以文学的视角和形式对习总书记“中国梦”重要论述进行深入解读与宣传,进而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在文化艺术领域内,扎下“中国梦”的根,为实现“文学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关于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精神,激励全省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从而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三)进一步展示我省文学创作的新成就、新举措,扩大“文学陕军”的影响力;(四)加强“文学陕军”与青年学子的互动,培养青年作家,壮大“文学陕军”队伍;(五)搭建“文学陕军”和青年读者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学陕军和他们的作品;(六)把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众多的“文学陕军”的优秀文学作品推进校园,为这些文学作品找到更多的读者群。从年轻学子的成长来说,文学艺术是合乎他们胃口、很受他们欢迎的文化美味,用此浇灌他们的灵魂,滋养他们的肌体,易于在其心神深处荡起涟漪,收到强德益智的效能;从高校教育的角度而言,这无疑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子的求知欲望,活跃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宽了养育学子的渠道;就宣传工作与出版业而言,创新之路摆在了脚下,光辉灿烂就在前头。一石而四鸟、一举而多赢焉!这也是宣传部门、出版系统、“文学陕军”等等单位的社会担当,他们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这一担当,开创了除用自己本职工作报效社会之外的另一服务社会的平坦通衢。

党靖认为,太白文艺出版社立足西北文艺出版20年,以全国视野已成功搭建了一个作家与读者、“老”作家与文学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一些卓有成效的活动加强作家的凝聚力,培育文学爱好者,展现社会的正能量,发现广大青年大学生中的新作者。出版社把“文学陕军进高校”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到了项目的高度来实施,全社上下全力配合,确保活动高水准进行。

文学创作与文艺出版是一对孪生姐妹。文艺出版也是“文学陕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太白文艺出版社秉持融入“文学陕军”、服务“文学陕军”、宣传“文学陕军”、提升和打造“文学陕军”,与“文学陕军”共荣辱同发展,伴随“文学陕军”一起走向辉煌的发展理念。这就是太白文艺出版社一直坚持的思路与理念。太白文艺出版社作为扎根陕西20年的文艺出版社,理应将“文学陕军”这块金字招牌发扬光大,使其更加熠熠生辉。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下,纯公益的“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能坚持下来,太白文艺出版社首擎一帜、功不可没。

“文学陕军”:文学梦在这里汇聚

“文学陕军”阵容强大,新生力量也不断涌现。“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邀请参与的作家都是“文学陕军”中实力较强的作家,既有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陕西籍作家、评论家,又有陕西本土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其中不乏省、市作家协会的主席、副主席,陕西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或影视制片人、残疾人作家等,这次活动计划遴选了“文学陕军”中有代表性的40名作家、评论家,有陈忠实、贾平凹、李国平、高建群、冯积岐、叶广芩、阎安、吴克敬、周瑄璞、冷梦、贺绪林、陈长吟、孙见喜、莫伸、肖云儒、孙浩辉、寇辉、王蓬、党益民、景斌、张艳茜、唐卡、周养俊、李星、畅广元、吴文莉、王春、方英文、张孔明、和谷、李康美、耿翔、喊雷、郭群、吕宏强、范怀智、雪岩、文兰、徐剑铭、王海。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参加了活动,还有陆续参加的省内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和优秀的中青年作家雷涛、王芳闻、朱鸿、梁向阳、高鸿、张培合、段建军、冯西哲、杨莹、范超、杜文娟、马慧聪、王英妹、尚磊等,与青年学子见面、互动交流。

“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具体包括:校园讲座,作家讲演、文学创作讨论、双向互动。

优秀“文学陕军”代表作品展示,有“文学陕军”获奖作品、精品图书展示,有“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项目作品展示、签名售书活动、优惠销售活动。

经典作品校园展播,将“文学陕军”知名作品录制的音频作品,进行校园音频广播巡展,首批筛选了10位作家的11部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彦的《西京故事》、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高兴》、高建群的《统万城》、吴克敬的《初婚》和《手铐上的兰花花》、李春平的《郎在对门唱山歌》、冯积岐的《村子》、贺绪林的《野滩镇》、叶广芩的《青木川》。

为了适应学生群体互联网阅读习惯,已先后在凤凰网、九月文轩、开卷、西部网、电信天翼阅读、多看等多家平台开设了数字阅读专区服务,方便学生参与,还开通了文学陕军官方微信,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力。

同时还举办了以“中国梦•文学梦——‘文学陕军’”为主题的大学生征文比赛。

为了鼓励和指导大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还陆续在有关高校成立了“文学陕军创作基地”。基地将开展文学创作讨论、作家授课、征集作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力争成为培养青年文学创作骨干和“文学陕军”新生力量的重要平台。

此外,在活动中,高校学子举行了“全班共读一本好书”、朗诵经典等环节,书香中国,阅读之美。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活动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文学陕军进高校 主打红色阅读“牌”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同时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是中宣部今年的重点宣传方向。所以活动方在今年的全民阅读活动提出“红色阅读”这个创意,更增强“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的影响力。

2016年4月26日,“红色阅读——文学陕军进高校”大型公益全民阅读活动在西安理工大学举行启动仪式。

活动依托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以红色阅读为主题,邀请陕西文学大家走进高校举办讲座,让大学生更深刻和直观地了解陕西红色文化,倡导大学生群体在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上下功夫。

在随后举行的“延安红色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主题论坛上,“文学陕军”代表人物、著名作家高建群从自己出生在陕北的经历,介绍了红色文学对自己创作的影响,理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都表现在自己的长篇《最后一个匈奴》《最后一个村子》和《统万城》中,为陕北建了一座文学丰碑。高建群还分享了自己读书与创作的感悟,勉励广大青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著名文化学者雷涛认为,延安文学造就了陕西文学的辉煌,延安文学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表现手法被陕西作家传承了下来,使陕西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家,创作出了一批红色经典。

著名评论家李星,早在50年前就研究延安红色文学,关注评点中国文坛,他阐述了红色文学的起源、传承和经典作品以及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意义,倡导应大力弘扬红色经典文学的理想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凝聚全民的共同心理和价值观。李星还回忆到了自己的童年与阅读的故事,因为一本《创业史》改变了自己的自卑成为校园名人的故事,他风趣地说,“聪明人才读书,读书使人聪明。”

活动将陆续邀请陕西文学大家走进高校,通过专题报告、分享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陕西红色文化,了解陕西文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经典上下功夫,把优秀的思想积淀、文化传统、文明成果内化为修身的基础,转化为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为陕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贾平凹:读书有福,有福人才能读书

2014年10月20日,“中国梦•文学梦——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在西北大学正式启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惠莉,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等出席。

回到母校的贾平凹,谈到自己的创作心得,并与大家分享阅读的重要性:“我1972年上的西北大学,在这儿开始了我的创作,那时候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脑子不停地在构思,一星期就能写好几篇文章,短篇小说最少都要写上一两篇。我不断给杂志社、报社投稿,但又被退回,可我依然写、依然寄,等毕业的时候攒了几箱子手稿,都是发表不了的。实际上,那时候发表文章也没有稿费,纯粹是因为热爱。”贾平凹不主张过分写作,他表示:多读书,再写作,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并直言:“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可供阅读的书籍非常有限,能借鉴学习的文学作品也非常少,我前一阵看小学生作文比赛的文章,觉得比我在大学时候写的文章好。”在贾平凹看来,读书可以培养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大学时代应尽量多阅读,这是读书的最好时候,没有高中时期繁重的学习压力,没有毕业后为了生计劳累奔波的忙碌。”“读书有福,有福人才能读书,等你真正走向社会时,会发现读书是件多么奢侈的事儿。”

贾平凹还为与会者全面地梳理了陕西文学发展的脉络,从柳青、杜鹏程、李若冰,到新时期文学的路遥、陈忠实等,一批批优秀作家为中国文学做出了贡献。他坦言:这些作家及他们的作品,充分印证了陕西无愧于“中国文学重镇”之称。对于当下陕西的文学现状,贾平凹也提出了期待:“年轻的一拨作家潜力特别好,而且有的也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但这个队伍还不是特别强大,尤其是缺乏像韩寒、郭敬明这样活跃在中国文坛的80后作家,为此,省作协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各种措施打造新的作家,希望这样的作家越来越多,作品影响力越来越大。”

雷涛:把对文学的挚爱还给青少年

身为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的雷涛,是作家也是学者,现在是陕西省政协常委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之前任职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他几乎每次都参加,他说这是他和陕西文学基金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雷涛说,很多人只是读过作家作品,没有见过作者本人,更没有聆听过作家们谈自己对文学的感受。但进高校活动,通过直接的互动交流,作家可以把坚守文学的执着精神,以及坚持“三贴近”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带给莘莘学子,让爱好文学的年轻一代在了解当下陕西文学样态的同时,从中悟出想法、创作的方向与欲望。

他说,文学组织工作贵在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而校园文学队伍则是文学新人的摇篮之一。我们的措施是除了重视和支持校园文学社团以及所办机构外,更重视文学进校园活动,即不定期地组织省内外著名作家们到学校去,对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辅导。具体做法是举办文学讲座,开展专题讨论和举办作文评比活动。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叶广芩、冯积岐、红柯、冷梦、吴克敬、朱鸿、陈长吟、和谷、肖云儒、李星、李国平、闫安等几十位作家,文学评论家等人都先后走进校园(包括在陕的军事学校),和学生面对面对话并现场回答学生们的提问,这种作家们和学生们互动的形式,受到校方和学生的普遍赞赏,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响。

“广大基层作家如一线的工人、农民作家和打工族、漂族、蚁族作家以及残疾人作家等,普遍存在创作难、出书难等问题。这些作家在痛苦中采访、思考,在困顿和煎熬中写作,我有个强烈的感受,就是有责任帮助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现实问题——提供创作、出版、维权、培训、交流等方面的资助和扶持。”雷涛感慨地说,“文学青年强则文学强。在我的后半生,能把对文学的挚爱还给青少年,把文学的接力棒传下去,是我人生最大的心愿和快乐。”

叶广芩:真实的《青木川》远比《一代枭雄》精彩

2014年10月28日,“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来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著名作家叶广芩揭秘小说《青木川》的创作过程、剖析自己的作品,她的真诚直率打动高校学子。

青木川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长期交通隔绝。叶广芩讲到青木川当年的“土匪头子”魏辅唐(《一代枭雄》主角何辅堂的原型人物),讲到一位老人许仲德的故事,令人动容。

魏辅唐是个崇拜文化的土匪,他在青木川开设学校,供孩子们免费读书,花钱从外地聘请高水平的教师,包括外语老师。传言胡宗南途径青木川的时候,魏辅唐安排的接待仪式,是让几十名小学生,列队用英文朗诵诗歌。

青木川能读书的孩子,魏辅唐都会供读,能读到哪儿就供到哪儿。那时候,青木川有一批在四川读大学的学生,都由魏辅唐供读,其中就有许仲德。全国解放前后,魏辅唐感觉形势危急,召唤这批大学生回乡辅佐自己。

最后只有许仲德一人回到了青木川。叶广芩说,“其余的人,后来均成为国内著名的学者专家,但没有一人承认魏辅唐曾供读过他们。”许仲德被魏辅唐任命为“少校参谋主任”,后来在魏辅唐被枪决时,他就在一旁“陪靶”。此后,许仲德受尽苦难折磨,一生艰辛窘迫。

叶广芩曾问许仲德老人,为什么魏辅唐一声召唤,他就回来了。许仲德说,“人么,要知道知恩图报。”叶广芩再问:“就为这知恩图报,你受了那么多苦,后悔吗?”许仲德摇头,“我的见识我的学养都是他给的,去四川读书的岁月,是我人生最精彩的经历,这些都是他给的,他不欠我什么。”

听完叶广芩的报告会,刘磊同学说,“叶广芩老师讲述《青木川》的创作过程,讲述小说中那些真实的人物,让我更加清晰地感受那些人物真实人性的光辉,这种生动和真实是电视剧《一代枭雄》完全无法比拟的。”

冯积岐: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是文学的圣徒

2016年3月15日,“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举行。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冯积岐作了专题讲座,并与青年文学爱好者和大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冯积岐说,伟大作家都不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曹雪芹、蒲松龄、兰陵笑笑生;比如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等等。谁也没有培养过他们,是生活这本大书教会他们写作的,不是哪个学校哪个班、哪个单位培养出来的。

“作家的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任何作家从事写作首先从爱好出发,你喜欢写作,你才从事这种工作。当写作真正变成了你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之后,你才会觉得,写作就像人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写作,就活不下去。作家固然是个手艺人,但不是说,某个领导要你去像做木匠一样从事写作,你就可以干这个活儿。换句话说,写作是一种病,而且是癌症,如海明威所说,只有死亡才能制止它。作家就是作家,和任何党派、团体没有关系。作家只和作品和读者有关系。如果要谈到服务,作家只给读者‘服务’。不论读者是领袖、平民、囚犯,作家有责任给他们提供最好的作品,拿出优质‘服务’”。”

“一个好的作家必须具备好的素养:第一,具有良知、正义;第二,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三,作家要有责任感,有所担当;第四,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是文学的圣徒,他们十分真诚。”

谈到阅读的选择,冯积岐说,“什么是好的小说?在我看来,无非两个评判标准:一是作品对人生、人性、生活和时代所认知的程度,也就是说,有没有思想高度。二是作品在艺术上有无新的突破(这不仅仅是技巧、方法的问题)。如果这两点和其他作品相比都有所超越,无疑就是好作品。”“作品和作家紧紧相连。世界文学史上的诸多案例在当代被颠覆,我们的这个时代每天都有诸多奇怪的事、荒诞的事、不可思议的事发生,所以,许多读者把一大堆垃圾抱回家,以为精品而阅读,也不算什么稀罕事。我们不能苛求读者,连作家自己的目光也很难穿过雾霾,很难超越时代潮流,连作家自己也很难拒绝利益诱惑,包括政治诱惑,因此,要写出好作品来,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识别好作品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要相信,有艺术良知、艺术水准的读者、艺术家大有人在;要相信,即使好的作品被埋没也是暂时的。”

困境与希望 惊喜与感动

每一次的“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都举办得红红火火,但背后的苦又有多少人知晓呢?不,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怕吃苦,坚持是最好的注脚。“因为经费的原因,活动做得很艰难,但我们还是坚持做下去,因为我们有责任去传承‘文学陕军’的品牌。” 太白文艺出版社社长党靖说。

“文学陕军进高校”在最初的“文学陕军数字阅读进高校”活动时,在执行过程中,因为出版社难以调动高校资源,所以不久,陕西省委宣传部又批复文件,同意和陕西省作协、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一起作为活动主办单位,共同在全省推进这一活动。

解决了资源问题,资金怎么办?太白文艺出版社所属的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出了一部分,出版社又和一些文化企业合作解决了一部分,但还是很紧张。“因为对学校是纯公益性质的,所以再难我们也坚持不向学校收一分钱。”也有商业单位找到他们寻求合作,但他们怕学校会误会,也担心作家们觉得太商业化,所以就拒绝了。因此,“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开展的并不顺畅,离最初的设想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正因为保持了活动的相对纯洁,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更让人感动。

让我们重温一下2014年活动启动时的盛况吧——活动当天中午时分,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气温骤降,但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的校园里却异常热闹,“中国梦•文学梦——‘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要在这里拉开帷幕。报告厅外,等待入场的学子们打着各种颜色的伞排起长队,成为了雨中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获悉贾平凹、叶广芩、朱鸿、雷涛、王芳闻等著名作家会到场,读过他们不少作品的学子们纷纷表示:因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所以干脆早点到。有的人是从西北大学的老校区赶来,因为下雨堵车,路上基本用了一个多小时,但依然热情高涨。有的人手里捧着作家们的书,希望在活动结束后,可以有机会得到签名。启动仪式开始,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过道也被站满。

后面的几次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可见“文学陕军”的受欢迎程度,也让承办方倍感责任重大。具体负责活动执行的太白文艺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强紫芳讲了个印象深刻的故事。陕西有位“90”后作家孙雨婷,在香港读研究生时知道贾平凹要来西北大学讲座,专门从香港回来西安参加活动。时隔一年后,贾平凹在香港参加活动时,又和孙雨婷碰上,他仍然记得这个小姑娘。孙雨婷说,能和著名作家如此近距离交流,对自己在文学之路上的成长特别有帮助。因为对于出版社组织活动的认可,后来,她把原本环保部约的一部书稿,指定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而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作家、出版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冯积岐在讲座中提到多位外国作家,但听讲座的中文系学生竟然没听过这些作家的名字,其他作家在和大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了大学生阅读少的问题。“这使我们更加坚定要继续推进这一活动。我们会请作家注意,还是要以和文学入门者交流的角度去讲座,慢慢地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爱好。”强紫芳说。

西安理工大学校团委的邹阿龙也发现,作为阅读主体之一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前景令人担忧,对阅读材料的盲目选择、阅读计划的不合理安排、阅读方法的不当选择、对新知识的追踪缺乏敏锐性等问题,在当代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屡见不鲜,读经典的少了,快餐式的阅读多了,还有功利性阅读,虽然可以满足当前的个人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隐患很大。如果大学生只关注眼前所得,那么必将有碍自身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参加活动的作家在讲座中也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的习惯、方式和方向。

全民阅读不是走过程,不是一时的喧嚣和焦点,它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全民共同的参与和持续关注,“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同样需要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这里我想起青年才俊殷永纯的一段话,“让阅读从速食快餐回归营养养生,让慢与品成为享受,让文学成为生活质变的酵母,品质生活,文学与青春就像最美的时光遇见爱情的感觉。”阅读原来是这么的美妙,享受这美好吧。

把优秀作家请进校园,把优秀作品送进校园,让作家、作品和读者零距离。看到踊跃参与的青年学子,作家、出版社、社会都应该很欣慰,“文学陕军”后继有人,青年学子大有可为,“文学陕军进校园”活动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全民阅读”功莫大焉。

(作者系中国新闻人网主编)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陕西全民
全民·爱·阅读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