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向 形成共识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深入*
2016-03-01何大春
何大春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 武汉)
把握方向 形成共识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深入*
何大春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 武汉)
2016是 十三五 开局之年,总结 十二五 时期湖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财政经济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形成共识,把握方向,共同开创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新局面。
预算绩效;工作;新局面
一、十二五 总结:理念形成,顺利推进,成绩显著
1.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基本形成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要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将上述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所有财政性资金和所有预算部门的预算管理中,预算绩效管理从开始的 要我做 变成现在的 我要做 ,成为自觉行动,绩效管理理念基本形成。
2.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成
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湖北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湖北省财政厅提请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等文件,为推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湖北省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湖北省省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综合性管理制度,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建立了《湖北省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湖北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等社会中介、专家管理办法,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撑;制定了《湖北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规程》《湖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考核标准》等工作规程及业务规范,为各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规范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激励性资金管理办法》《湖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嵌入了激励约束机制。
各市县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据统计,有45个市县以当地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意见的文件,各地基本都制定了适合本地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办法和操作细则。这些都充分说明,湖北省已初步建成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各方面、全方位的制度体系。
3.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面推进
一是实现了省级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目标管理全覆盖。2013年湖北省财政厅对部门预算项目申报文本进行全面改革,实现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方面,2013年省财政厅选择 14个省直部门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审试点,2014年扩大到21个省直部门,2015年进一步扩大到42个省直部门,2016年实现了所有省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二是完善了绩效目标审核流程。从最开始只在预算编制 二上 阶段审核绩效目标,后来优化为在 一上 阶段审核新增项目绩效目标,二上 阶段审核重点项目绩效目标。三是强化了绩效目标刚性约束。省财政厅在 一上 阶段审核省直部门申报的新增性项目时,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打分排序,作为部门编报预算和省财政厅统筹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凡未纳入 一上 阶段排序范围的新增性项目,均不能纳入部门预算申报范围。四是绩效目标编报质量进一步提高。以预算部门为编报主体,建立了部门内部专家审核论证机制;同时,不断创新财政部门审核方式,进一步增加目标审核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各市县积极开展绩效目标管理,2015年度预算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占本级项目支出预算资金比例达到71.27%,其中22个市县实现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74个市县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武汉市、黄石市等34个地区以财政内部审核、第三方专家组审核等方式对部门编报的绩效目标组织了严格审核。
4.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绩效评价主体逐步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和公信力,在强化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绩效评价主体功能的同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目前,省财政厅组织开展的重点绩效评价,基本都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省直单位开展的自评工作,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组织形式。二是绩效评价方式、评价规范和评价对象逐步完善。为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效率,湖北省不断探索完善绩效评价方式,逐步建立财政重点评价和部门自评相结合、绩效评价报告和绩效报告相结合的多种绩效评价方式。为了规范评价工作,省财政厅组织制定了《湖北省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操作指南》,对评价基本要求、评价实施组织、评价依据、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报告、评价质量控制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为提高绩效评价效用,全省不断探索绩效评价对象,从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逐步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部门支出管理绩效评价等。三是绩效评价范围逐年扩大。2012至2015年,组织省直部门对881个项目、394亿元资金开展了绩效自评,省财政厅对103个重点项目、211.8亿元资金开展了财政重点评价。2015年,所有省直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规模达到本部门项目支出的35%以上,有6个部门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四是绩效评价质量逐步提升。为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省财政厅建立了绩效评价报告质量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机制,每年组织专家对绩效评价报告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向省直单位通报。对于省财政厅组织的重点绩效评价,建立了将绩效评价工作质量、报告质量与付费挂钩的机制。通过建立这些机制,绩效评价报告质量不断提升,评价报告的参考价值逐步显现。
各市县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2015年开展绩效评价的项目支出金额1186.57亿元,占上一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4.68%。其中,涉及重点民生支出金额889.27亿元,占评价总资金的79.58%;第三方独立评价金额462.19亿元,占评价总资金的41.36%。73个市县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30个市县开展了财政政策绩效评价试点。宜都市、荆州区等8个地区开展了政府预算支出综合绩效管理试点,孝感市、洪湖市等地开展了财政支出管理综合绩效评价。
5.绩效监控工作顺利推进
从2014年起,省级将纳入竞争性分配的财政专项资金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要求省直部门按照设定的绩效目标,加快分配进度和项目执行进度,逐月向省财政厅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实施绩效监控。部分省直部门对本部门重点项目开展了绩效监控工作。
各市县通过国库支付系统对财政资金进行动态监控,对部分专项资金进行绩效监控,2015年,全省各市县开展绩效运行监控的项目资金达721亿元。
6.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不断深入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反馈整改机制。几年来,湖北省不断推进绩效评价报告反馈整改,各地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开展的绩效评价,大多都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了相关部门和单位;以预算部门为主体开展的绩效评价,都要求预算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实施单位。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不断促进预算部门和实施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资金使用绩效。二是逐步建立绩效信息公开机制。截至目前,省级所有纳入竞争性分配范围的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分配方案、绩效评价结果均实现了依法向社会公开;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综合绩效评价结果、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评审结果、市县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结果等在省厅公众网及时进行了公开;省直部门将本部门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报告在部门网站进行了公开。全省各地也大都建立了绩效信息公开机制。三是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从2014年起,省政府设立2亿元的预算绩效管理激励性专项资金,对省直部门和市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工作、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工作进行考核,发布考核结果,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资金激励。为促进市州县财政部门强化支出管理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压缩和控制行政成本,控制和防范债务风险,省财政厅连续几年对全省市州县财政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分配的重要因素。2013年度,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地级市有十堰市、鄂州市、黄石市、荆州市、孝感市等地,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县市有枝江市、秭归县、宣恩县、当阳市、夷陵区等地;2014年度,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地级市有武汉市、十堰市、鄂州市、恩施州、黄石市等地,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县市有枝江市、宣恩县、当阳市、秭归县、赤壁市等地。
7.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初步建立三个智库。省财政厅初步建立了湖北省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指导库,入库监督员105人;初步建立了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目前有千余名入库专家;初步建立了第三方中介机构信息库,广泛吸纳资产评估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二是初步建立了省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流程化管理。三是初步构建了省直部门绩效指标库。2013年为推进全省预算支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工作,省财政厅发挥全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力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完成指标体系建设88项,省财政厅审核后发布在湖北省财政系统内部网站供全省参考选用。2015年,为进一步推动指标体系建设,省财政厅推动以省直预算部门为主体构建全省预算支出指标体系,包括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和所有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目前各部门指标体系基本完成。四是广泛开展多层次的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培训。省财政厅先后对省直部门、财政局长和业务骨干、专家、中介机构等进行多层次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不断强化绩效理念,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编印《湖北财政信息预算绩效管理专辑》,建立湖北省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交流平台,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信息和相关制度办法,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各地也开展了大量多层次、多形式的绩效管理培训,全面提高绩效管理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8.竞争性分配改革成效显现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省建立了竞争性资金分配机制。2013 2015年,共计对237亿元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了竞争性分配。一是初步建立了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分配模式。纳入竞争性分配的专项资金都需编报绩效目标,并按照要求在招投标公告中进行公开;投标主体必须根据专项资金的总目标填报项目绩效目标,各部门组织专家按照 绩效优先 原则,将投标主体编报的绩效目标作为项目遴选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分配的目标导向和竞争性。二是进一步促进了资金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性分配通过引入招投标等机制,促进了资金分配的公开透明;通过引入专家参与评审和督查跟踪,提高了社会公众、专业人才在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的参与程度,增加了资金分配的公平和公正。除省级外,武汉市、襄阳市等地也开展了竞争性分配改革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从2011年11月开始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到现在已近五年。这五年是全省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从无到有的五年,是全省财政绩效管理系统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五年,也是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五年。2013、2014、2015年度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都获得全国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一等奖,厅党组也多次肯定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绩。各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取得较大成效。2013年度,预算绩效管理综合考核靠前的市县有宜昌市、荆州区、潜江市、嘉鱼县、枣阳市、蕲春县、神农架林区、宜都市、十堰市、郧县等地;2014年度,预算绩效管理综合考核靠前的市县有嘉鱼县、荆州区、枣阳市、十堰市、潜江市、孝南区、赤壁市、郧阳区、洪湖市、宜昌市、荆门市等地;2015年度预算绩效管理综合考核靠前的市县有襄阳市、十堰市、宜都市、赤壁市、荆门市、咸宁市、枣阳市、襄州区、洪湖市、大冶市、沙洋县等地。
二、十三五 规划:攻坚克难,认清形势,再创佳绩
1.充分认识当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是经济增长放缓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更迫切要求。从国际经验看,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都具有 危机推动 的特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英、美、德、澳大利亚等国都是在经济陷入低迷、巨额财政赤字、债务负担沉重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背景下,先后开始了绩效预算方面的探索,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新潮流。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矛盾和风险较多,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向财税传导,财政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未来几年,矛盾最集中的是财政,困难最大的是财政。经济增长放缓和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变得更为迫切。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新预算法的实施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西方国家在推行绩效预算时,都是立法先行。2011年财政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时,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新预算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共财政预算收支中的绩效管理要求,将 讲求绩效 作为各级预算应当遵行的原则之一,并将绩效要求贯彻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决算各环节。新预算法的出台为中国预算体制由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三是社会各层面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出更高要求。近几年,各级人大、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越来越重视,多次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出要求。财政部对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也越来越明确。2015年中央决算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增强花钱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2016年中央部门绩效目标要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绩效评价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今年,中央部门在决算中首次公开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财政部也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了部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这些都表明了财政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决心。从湖北省情况看,通过这几年大力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各级财政、预算部门 重分配、轻管理 的现象逐步转变,重绩效、用绩效 的理念正在全省范围内深入人心。
可以说,与2011年启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相比,绩效管理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时机已更为成熟。
2.深刻认识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困难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实施了绩效预算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推行绩效预算到较为成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从外部环境看,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还面临较大挑战。一是法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新预算法明确了 讲求绩效 预算管理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但是专门性的预算绩效管理法律法规还是空白。二是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还需进一步厘清。准确合理的政府职能定位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由于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认识不清,财政职能边界认识不到位,财政 越位 与 缺位 并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预算绩效的推进。三是绩效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技术性强、协调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工作量大、环节多、领域广,需要各领域、各环节的全面跟进和配合。虽然各级预算部门、社会各界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是预算部门长期形成的 重分配、轻绩效 的资金分配思想仍然存在,绩效的自觉意识还不强,对绩效管理工作还有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合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工作层面看,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一是绩效未真正显现。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 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 ,是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但目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还远未达到。二是绩效管理尚未与预算管理真正融合。绩效管理必须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当前湖北省绩效在目标编审、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都还没有与预算管理真正融合,存在一定程度的 两张皮 现象。三是绩效管理推进的深度还不够。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还比较粗放,绩效目标编审、绩效评价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的分类还需进一步细化,内外部协调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四是预算绩效管理队伍素质还不强。绩效管理队伍既包括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等从业人员,也包括社会专家、中介机构等。目前,这支队伍人员逐渐壮大,素质逐步提升,但总体而言,还不能完全满足管理需求,还要进一步学习、培养、融合、提高,以适应预算绩效管理的新发展、新要求。要充分认清当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振信心,明确方向,认真谋划,打好 十三五 期间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攻坚战。
三、工作思路:坚持方向,提质增效,创建机制
今后一段时期湖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改革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管理方式,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构建 目标清晰、监控有序、评价科学、应用落实 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着力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
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是绩效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要推进绩效目标编审与预算编制流程上的深度融合。推进绩效目标编制与预算编制环节保持 四个统一 ,即绩效目标编制与预算编制在同一文件和同一会议布置、同一个系统编制、同一个预算批复。将绩效目标审核工作融入部门预算审核工作流程,实现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上报、同步审核、同步调整、同步批复。二是要推进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深度融合。按绩效预算的理论,绩效目标是预算拨款的原因,也是检验预算执行是否有绩效的标准。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编制的前提条件和主要依据,在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逐步将绩效目标审核通过作为预算安排的必要条件。三是要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融合。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重要方式。要注重绩效评价完成时间与预算编制时间的衔接,确保在每年预算编制之前完成上年度绩效评价工作;要建立结果应用机制,完善内部工作规程,明确预算安排中进行结果应用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确保绩效评价结果能真正成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因素。
2.着力推进预算绩效分类管理
当前,我们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到所有预算部门和所有财政资金。从湖北省现状来看,省直绩效目标管理涵盖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绩效目标还包括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省直专项绩效目标、省对下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涵盖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等;有些县市还开展了基本支出的目标管理和评价。这些不同类型的资金有着不同的特点,用同一绩效管理模式、同一力量管理所有的财政资金,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我们要深入研究,根据财政资金的执行主体、使用方向、受益群体等的不同,找出这些资金的核心差别,分类管理。例如,对于工作经费类项目,可以考虑绩效目标只要求编制产出类绩效目标和指标,绩效评价只要求报绩效报告或纳入 到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对于基本建设类项目,可以考虑加大绩效目标审核力度,绩效评价待项目验收后再开展等等。
3.着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成为有机整体
预算绩效管理包涵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环节,这些环节共同组成了一个层层传导、循环推进的系统。当前,各部门在开展绩效评价时,经常要重新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将最开始设置的绩效目标弃之不用,使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实施处于一定程度的脱节状态。今后要推进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形成相互印证、互为参考的系统。部门开展绩效自评时,应将绩效目标和指标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评价完成后,应根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重新设定下一年度绩效目标。财政部门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也应把预算部门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因素。
4.着力推进绩效管理质量的提高
一是要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绩效目标的编制是做好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的基础,这几年开展绩效评价时总是重新设计指标体系,就是因为各部门当初设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质量还不高。要督促各预算部门采用引入专家或第三方机构等形式,加大绩效目标编报力度;要加强绩效目标审核,突出审核重点,逐步规范和完善;要加强绩效目标编报考核,通过考核促进部门进一步提高绩效目标编报质量。二是要逐步推进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推动各级预算部门逐步建立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开展绩效监控试点工作。指导预算部门按照年初设定绩效目标,对重点项目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汇总分析并跟踪监督,力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三是进一步狠抓绩效评价 提质增效 工程。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评价报告的质量是结果应用的生命线。要建立财政资金分类评价制度,根据项目支出性质进行分类管理,优化绩效评价程序,完善评价方法,建立健全部门绩效报告与绩效评价报告相结合的制度;要大力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认真筛选评价对象,加强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的过程管理,推进绩效报告质量与付费挂钩机制;要进一步研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式方法以及绩效评价报告规范,切实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5.着力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预算绩效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在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的基础上,推动评价结果应用取得实效。一是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要推动被评价部门或单位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加强项目规划和绩效目标管理、完善项目分配办法和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及时改进预算管理,不断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二是要完善报告与公开制度。要推进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向本级政府和人大报告制度;同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推进绩效信息在一定程度公开。三是要建立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制度。要推动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要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断完善专项资金保留、整合、调整和退出机制。
为了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省财政厅已经起草了《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暂行办法》,正在征求省直各部门意见,将于近期出台。办法出台后,各级财政部门要以此为参考,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
6.着力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托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从国外经验看,预算绩效管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预算绩效管理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不可能有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湖北省要统筹规划,逐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环节信息化管理。二是要继续建立绩效指标库。2016年,湖北省财政厅将初步建成覆盖所有省直部门、所有预算项目的绩效指标库。今后要以此为基础,推动预算部门不断修改和完善,争取再用一两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省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库。同时,省财政厅要加强对市县的指导,推动市县财政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绩效指标体系。三是要进一步培养绩效管理队伍。要进一步健全三个智库,加强专家学者库、监督指导库和中介机构信息库的动态管理,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制衡监督。要大力开展绩效管理培训和交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切实提高财政干部、预算部门干部及专家学者、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等预算绩效管理参与方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责任编辑:刘海琳)
* 本文根据湖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大春同志在2016年预算绩效管理市县财政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