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现状与建设
——以C研究所为例
2016-03-01林剑虹
林剑虹
(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 福州)
浅析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现状与建设
——以C研究所为例
林剑虹
(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 福州)
财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科研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本文通过C研究所财务信息化现状的深入分析,阐明信息技术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探究财务信息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财务管理;信息化;科研事业单位
一、科研事业单位信息化内涵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既包含横向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财政拨款,又包含纵向的由企业及社会团体提供的科技研发资金,且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既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来满足其基本的运营经费及科研经费需要,又可以利用科技实力与研究成果,向社会团体与个人提供技术服务获取利润。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兼顾不同科技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是指以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为基础,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符合时代特征的管理手段相结合,将预算申报、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工作统一纳入信息平台,实现实时监控、信息共享、动态管理,进而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数字化,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
二、C研究所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C研究所是以开展体育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省级公益科研机构。信息化开始以来,C研究所经历了由简单的手工会计记账到用友 GRP-R9会计账务处理系统、金网际资产管理系统、财政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转变。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到系统信息化管理,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及会计核算及时准确。现阶段C研究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况如下。
1.会计核算采用用友GRP-R9账务处理系统
C研究所应用用友R9软件来进行会计核算,既能够按照课题项目、经费来源、费用科目分别统计核算,且能够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实现功能分类核算、经济分类核算,以满足细化的收入、支出管理需要,并实现历史查询、同期可比。通过用友R9账务软件的有效使用,在保证项目经费单独核算的同时,使账簿记录脉络清晰,数据查询方便快捷,充分满足了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
2.财政资金纳入财政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
C研究所于2014年将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纳入 财政业务信息一体化系统 管理,实现了从指标到计划,从计划到支付的层层控制,确保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总额到项目的精细控制,支付过程公开透明、有据可查。
(1)简化C研究所财政支付流程,将C研究所通过上级主管预算单位上报支付申请的传统做法简化为由C研究所直接向国库支付中心提交支付申请,并做好其财政直接支付印鉴的预留工作。通过简化流程,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2)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工资,C研究所作为省属二级预算部门2014年1月纳入国库工资统付试点单位,进一步深化了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建立人员和工资计划与预算拨款相结合的制约机制,加强人员编制、工资基金管理,简化了C研究所财务部门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3.运用金网际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科研仪器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等特点,C研究所使用金网际资产动态管理系统,根据固定资产不同类别属性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块,各模块既有独立功能又互相联系,集账务处理、汇总统计,数据分析于一体,可以全面掌握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存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为单位资产调剂及采购提供科学依据。
三、C研究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化重视程度较低
相关负责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单位信息化建设偏重于科研业务需求,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于上级机关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配发安装维护,缺乏对单位自主财务信息化需求的资金保障和相关投入,财务信息化软硬件更新较慢。单位财务职能仅局限于报销审核、记账核算等,导致财务工作生硬僵化。财务管理现有的系统如固定资产系统仅核算固定资产的购置、异动、报废等流程,固定资产编码仅存在于资产管理系统中,而缺乏实物监管,导致实物资产监管职能缺失,为资产流失埋下隐患。
2.财务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及模式仍居于主导地位,软件仅局限于部门可用模块,对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功能开发力度不足,且部分软件重投入轻使用,导致了资源闲置。对于部分财务人员来说,传统理念和工作方式难以转变,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缺乏了解,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构架、建设思路、发展方向无法提出明确的需求和规划。领导仍习惯于白纸黑字发公文、签意见,办公成本有增无减。由于财务信息化开发力度较低,C研究所尚无集成办公系统,财务部门仍然忙于手工统计汇总数据,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综合处理数据尚需时日。
3.财务工作信息化脱离业务工作实际
财务信息化进程独立于业务信息化进程,形成财务信息 孤岛 ,仍然需要日常纸质报销,经费申请及审批报告等传统方式了解业务进程,财务实时监管成一纸空谈。财务、科研、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软件各自为政、重复开发、耗资费力。各个业务模块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导致了单位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
4.财务信息化人才缺失
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来说时尤为重要,只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实现并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但目前 C研究所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外派学习培训的机会寥寥无几,僵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导致财务人员安于现状,对于信息化要求更是避之不及,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
四、解决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建议
1.科学分析,明确信息化需求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本质上讲,是基于科学管理的思想,依据财务管理的要求,充分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对单位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使之更加科学、高效。因此就要求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规划、调整,在通过信息技术予以重新展现的同时,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找出过去依靠人工手段很难解决的问题,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2.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信息集成
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系统与科研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实现全过程的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3.加大对财务信息化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为推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及发展,C研究所必须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上岗条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加强信息化知识及专业素养培养,为其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最终推动信息系统的发展。
1.鲁铮.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2.谢军红.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研究与探索.财经界,2014.
3.李婉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