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
2016-03-01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何艳萍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何艳萍
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何艳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区中小学在课程建设改革上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结合大兴区教委自主课时课程规划要求,拟围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几方面课程内容,以学校为实验基地,带领学校和教师开展基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并有效地加以实施,逐步探索出一条课程建设实施的新途径。
课程自主权 课程建设 地方课程
为了进一步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精神,有效缓解部分课程内容重复、课程类别多造成课时紧张、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我区中小学在课程建设改革上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结合大兴区教委自主课时课程规划要求,拟围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几方面课程内容,以学校为实验基地,带领学校和教师开展基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并有效地加以实施,逐步探索出一条课程建设实施的新途径。
一、校内外基地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1.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新型学科内容,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高质量地达到课程目标,我区采取了建设教育基地的方式对教学质量予以保证。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创建田园式学校,在校内建立了校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随着课程的实施又将田园式学校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不仅开设田园校本课程,还将校外的“西瓜博物馆”、“老宋瓜园”、“甘薯育种基地”、“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等资源充分的挖掘利用,形成了以地区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校外基地为保障的课程体系。同时也探索出了依托学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模式。如今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还成为了北京市社会实践大课堂481家基地之一,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发挥了资源的最大社会价值。我区狼各庄民族小学、礼贤民族小学等学校也相继开发了以民族特色为基础的课程,并成为我区其他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2.北京市航天科普基地是北京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物理、生物、政治、劳技等学科为依托,开发了种植、管理、收获、民俗体育、梨文化、花卉、科学探索、拓展等八大主题160个活动项目。在“培养能力、运用知识、拓宽视野、参与实践”教学指导方针的指导下,基地主要在实践操作环节提供了一个真实、有效、条件便利的环境和专职指导教师队伍,项目内容的选取和项目实施的方式紧密切合参加者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科学体验、参与研究、自主探索、科学研究、成果交流等的全过程、互动式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都得到了锻炼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在社会资源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我区遵循“以生活丰富教育,以教育整合生活”的工作宗旨,按照挖掘、整合、配置、利用社会资源的操作程序,将社会资源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带领学校摸索出了主题教育系统化、基地课程规范化的课程模式,逐步实现了有效的课程整合。
1.主题教育系统化。大兴区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科技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要素,是实践育人、体验育人的最佳德育资源。而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其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等特点,将社会资源固定地镶嵌在实践活动中,使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保持了一致性、连贯性和延伸性。大兴一中、大兴八中、德茂中学、黄村镇第三中心小学、枣园小学、团河小学、庞各庄二小等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名师讲坛。大兴一中在课程实施探索研究中,继续坚持在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推出了“名师讲坛——校本课程系列讲座”活动。学校在课程标准的“弹性”上下工夫,对常规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进行合理的改编、扩充、整合和拓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更宽阔的舞台。
(2)自主课时打包。黄村镇第三中心小学依据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各部分的教育主题,将班队会、学生实践活动与部分地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编排课时,以班主任老师为主进行任教,同时做好班队会活动记录。其他内容单独安排设立课时,由专任教师完成。如:九月份是爱国爱校月、十月份是科技实践月、十一月份是环保安全月、十二月份是读书积累月。
2.“大单元主题实践周”活动。目前北京市的专题教育内容大多以课程的形式进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过仔细研读专题教育的课程设置后发现,专题教育的内容丰富且专业性极强,不是随便一位普通教师就可以胜任的,而且有些内容与学校日常开展的教育活动(如安全教育、疾病预防与保健教育、卫生教育)等有很多的交叉与重复,为了保证在学校教育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课程规定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对专题教育的课程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整合。大兴区枣园小学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在认真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依托学校的师资优势和专家资源,整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开发了——大单元主题实践周活动。大单元主题实践周的开展既解决了时间和内容的矛盾,又发挥了教师自身和社会资源的优势,妥善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问题,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高效运行。
3.基地课程规范化。为了保证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建设和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区建设了大兴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改变了一些课程必须固定周课时数的传统做法,合理集中相关课程的课时,融通安排,灵活使用,从而也更好地体现课程的设置作用。基地的建立为学校解决了课程计划设置中的难题,确保我区小学三级课程顺利、高效地实施。
(1)设备整合。大兴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课程建设为主,利用课程的开发建设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基地内建设了1个烹饪教室,3个艺术实践教室,3个小木工教室,1个拓展教室。基地室外划分为养殖区、种植区、活动区、拓展区、采摘区、垂钓区等板块,给全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鲜活的教育场所,使他们在活动课程中接受教育,不仅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2)师资整合。基地现有正式教职工9人,其中授课教师4人。2011年5月,在区教委、进修学校的组织协调下,成立了一支由区内少年宫特长专业教师、各学校综合实践和美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指导团共21人。由区教委统一设置安排全区学校基地课程大课表,指导团教师根据课表调节好自己原单位的工作安排,各校按照统一的课时安排到基地上课,保证了学生实践活动课的质量。
(3)管理整合。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地的作用,使基地切实地服务于学生,在大兴区教委的领导下,中小教研主要负责基地业务指导工作。2012年,大兴区教委向区政府申请,把“大兴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正式申请变更为法人独立单位,进一步确保了基地活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我区自2011年9月基地开始正式接待区内小学四年级学生上课,全区所有四年级的学生9700余人都到基地进行了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每次活动时间为一天,学生在一天中按照基地安排的课表上五节实践课,全学年累计上课2100余节。下一步将对中小学更多的年级开放。
以上几种课程改革模式突出了三级课程特色又充分利用了当地和社区的丰富资源,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使教育与活动相结合,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开放的教育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受教育的时间得到保证,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分配了课时,教育内容切实得到落实;学习知识内容富有条理性、系统性,易于学生学习,形成完整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研究、勇于探索,逐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的实施真正实现最大化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