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精彩整堂课
——以林成英老师执教《月球之谜》一课为例
2016-03-01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径贝小学杨培青
□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径贝小学 杨培青
找准切入点,精彩整堂课
——以林成英老师执教《月球之谜》一课为例
□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径贝小学杨培青
所谓“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的确是一种客观事实。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很多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我们在一堂具体的课文教学中若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有时去听某些老师的课,觉得整堂课热热闹闹的,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总觉得整堂课很忙碌,整堂课的教学都浮于表面,流程很多很杂,缺乏深入探究的东西,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却没进一步探究。
针对以上情况,要求教师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和教学的实际情景,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从而选取一种或几种教学切入点,并以此为抓手,将课文、教师、学生这些课堂教学因素整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追求。
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如曾听到固戍小学林成英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一课,所设计的切入点问题就很好,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1.理解课文内容: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小组合作。
(1)读了课文,你觉得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2)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2.小组展示。
3.拓展:你还了解哪些未解的月球之谜?
从林成英老师以上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切入点“主问题”的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活动的主体。如在上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学生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基本就能把握住整篇课文的中心。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学会了要学习小白兔的勤劳,不能像小灰兔那样懒惰。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读到了文中相关的句子,并且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每一个精彩都不需要老师啰啰嗦嗦好心的“提醒”。因为老师的好心“提醒”劲头都用在对切入点“主问题”的设计上了,学生围绕着切入点“主问题”去课前收集资料,去小组合作,去展示交流,去收获和成长,真正成为了课堂有序活动的主体。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只有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我们可以直接从课文题目切入,从文章中的中心句切入,从词句理解的疑难处切入,从文章的人物切入,从文章的插图切入,从文章的背景切入……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有写人叙事的,有写景说理的,可谓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能机械地将某篇文章归入哪一类来寻找切入点。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抓的“点”、要切入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走进文本,细细研读,发现最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走进文本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信息和路径。
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钻研文章,找出文章学习的突破口,设计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达到“由一斑而窥全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学生自信起来、精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