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组织能力
2016-03-01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心小学汪振德
□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心小学 汪振德
□ 江苏省泗洪县经济开发区小学 潘 冬
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组织能力
□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心小学汪振德
□ 江苏省泗洪县经济开发区小学潘冬
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组织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校作为培养留守儿童的主阵地,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与网络条件,教会他们使用,并为他们创造随时随地使用的载体,为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组织能力提供保障。
留守儿童信息技术自组织能力
当下,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健全和教育主体的弱化,虽然是缺憾,但是这也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我校开展了利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组织能力”的课题研究,帮助他们不仅仅得到温暖和关爱,他们的自组织生活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什么是自组织能力
所谓“自组织”,是指能够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和信息,以补偿自然增熵失去的有序,无须外部指示便使系统要素产生共同行为,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低级程度到高级程度复杂组织的开放系统。这种系统动力来自于他对外的开放性和内部的自组织能力。
关于“自组织能力”的表述:提出“复杂性科学”的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用“自主的——通过环境——反复进行的——组织活动”公式把生命的自组织能力(特征)进行了概括。“复杂性科学”认为“自组织”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和学习作为人自己构建自身的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组织性与自组织能力。自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激活的能力;(2)自我定向的能力;(3)自我规划的能力;(4)自我适应的能力;(5)自我调整的能力;(6)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组织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向学生展示了其多媒体化、人工智能和全球网络化的发展特性,学生每天生活在媒体与网络相联系的这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它。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非线性特征。现代信息技术以非线性链接方式,将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形成超媒体结构,学习者可以随时网络链接,把学习的权利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任自己支配,由自己决定。
二是交互性。学习不再是“你讲我听”的讲授式、“你讲我听”的笔记式,不可还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随时随地地与教师或合作者进行交流,所学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没有领会的知识点还可以重新播放再次学习。
三是个性化突出。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个性化服务,让学习和感知对象具有多样本性和生动性,这就极大地方便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感知,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主学习。
四是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信息技术很好地把教育资源放大并展现,增加了其开放性。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相对狭小的教育时空,对全社会开放。不仅仅是范围的开放,也做到了全时空开放。
三、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组织能力
学校作为培养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与网络条件,教会他们使用,并为他们创造随时随地使用的载体,是培养留守儿童自组织能力的基本保障。具体策略如下——
1.营造一个媒体开放的世界。即有学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媒体设备,就能上网。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搭建载体,在学校内布局合理地安装信息设备,如在学生的阅览室、学生餐厅、宿舍和读书广场等处,保证留守儿童能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找资料,使学生的“求知”,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一直保持积极的“自我激活”状态,通过随时随地地“吸收”或“调整”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实现“自我适应”与“自我发展”。
2.建立一套自主规范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建立和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要自成体系,且设计要自主规范。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做到学习对象明确;其次是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清楚;第三,课程的组织结构要清晰。与此同时,课程所需的知识准备与学习建议还要向学生呈现出来,且“一目了然”,这便于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自我激活”状态,营造自组织学习氛围,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因为“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说,混沌系统中所有的运动轨线都有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向,但各个运动轨线之间又存在着干扰、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并都向系统的某一局部空间聚集”。所以学生在起初的“自我激活”阶段学习,往往差别不大,能有序地、顺利地按着预订的目标前进。但是,随着不同学生学习的深入进行,学生学习的“涨落”现象便顽强地表现出来。这时需要外来的力量加入进来,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或方法加以引导、统一,继续推进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这种在外力(教师、学生讨论或文本提示等)引导下的不间断的、有效的“自我调整”,是不断推进自己的自组织学习的必须的保证。
3.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与反馈环节管理。“学生的学习具有自反馈的一面,这一反馈比来自外界的反馈要重要得多。”不同的学生,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善于从外来的信息中“交换”,或批判,或认同,实现信息的自我“接纳”或自我“调适”。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育技术设计的“在线答疑”、“面授讲解”等模块的设置,也可以是教师或同学的“交流”、“相互补充”等。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信息”交流中“交换”,从而获得更准确、更丰富、更智慧的学习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