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中“脚手架”理论的融合和创新
2016-03-01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陈一峰
□ 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 陈一峰
小学英语中“脚手架”理论的融合和创新
□ 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陈一峰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已经成为了新风尚。现如今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不断地自主思考。“脚手架”理论正是要求教师用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教授于他们。
一、“脚手架”理论概述
布鲁纳在“脚手架”理论中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该理论旨在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领者,让学生一步步地攀升至新的学习高度,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之所以称之为“脚手架”理论,是暗喻教师指导学生就像运用脚手架一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他们不断缩小彼此的差距,这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脚手架”理论的妙用之处还不止于此,教师只是所有促进因子中的一个部分,学校环境、学习环境、周边的人或事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他们就像“脚手架”一样彼此促进、合作和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中激活思维。
在构建“脚手架”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几点是:首先,脚手架的搭建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其次,构建的脚手架应当符合学生的学情,不能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否则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最后,“脚手架”理论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能使用过度,还应当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二、“脚手架”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分配小组成员,初步构建英语学习的“脚手架”。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脚手架”一个必经的过程,相似的学生在彼此之间的影响之下能够互相促进,拉近彼此的距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测验、学习情况来划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能够找到共同的学习语言,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彼此促进,成绩较弱的学生可以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同时在后期根据不同小组之间的成长情况来进行重新划分,让优质学生可以帮助后进生,拉近他们的距离,最终使整个班的成绩都能得到有效提升,这就是“脚手架”理论所要求做到的。
2.合理制订计划,在构建的“脚手架”中互相促进。例如,根据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Whose dress is this?》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设定的场景是两位好朋友要去参加派对,他们在去之前要选择恰当的衣服去参加,因此必须完成一系列的对话,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储备的提升。在运用到“脚手架”理论后,我们了解到学习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伴间的彼此配合也要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来进行,因此安排的对话场景如下——
Step 1:Learn those word:dress,coat,shirt,sweater,jeans,gloves.
Step 2:Learn and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S1:Look at my……It’s too……
S2:Yes,try this……
或者:
S1:Whose……are theses?
S2:It’s my……
Step 3:A student and teacher prefer the roles using above sentences.
Step 4:Teacher gives necessary help,Two students prefer the roles using above sentences.
Step 5:Change similar sentences for students.Such as……
3.主动学习思考,“脚手架”的不断升级。例如,之前的四年级下册《Whose dress is this?》和六年级的《The King’s new clothes》在学习中就有许多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个单元都是和衣食住行中的“衣”息息相关,前面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奠定了词汇和句型基础,《The King’s new clothes》则是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引学生温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可以创造性地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内容创编出自己理解中的“皇帝的新装”,甚至可以将它改变为“××的新装”。每个小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制订计划,并且在多媒体、图片等的辅助下安排组员上台演讲,有不足之处大家集体讨论,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在课堂中随时提出来,这样不仅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习,还能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英语的亲切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交换小组成员,完成新的学习进度。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小组成员之间已经建立起非常默契的合作关系,他们能够自主灵活地交流合作,甚至不同的小组之间也能非常好地进行配合;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经过了多次的合作,在学习心得上形成了促进关系,因此他们之间可以构建新的“脚手架”来完成学习上的更进一步。
三、结束语
“脚手架”理论提到,如果我们把知识分割成阶梯状,他们不喜欢别人把他们抱到一个阶梯上,而更感谢你引领他们自己迈上一个台阶或为他们提供一根迈步的拐杖,这就说明了教师应当是学习中的引导者。将“脚手架”理论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始终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将位于金字塔中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起来,在互帮互助下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了如何自己创造学习环境,如何帮助自己自主思考,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构建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正所谓,“学习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班级的学生只有学会彼此间信任,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下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运用脚手架理论所要求掌握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