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的前世今生

2016-03-01姚胜权

民族大家庭 2016年2期
关键词:土司文化遗产文化

文 姚胜权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的前世今生

文 姚胜权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东3公里处,始建于元代初期,历时470余年。鼎盛时期的唐崖“帅府”,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占地57.75万平方米,拥有3街、18巷、36院,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书院、靶场、左右营房、御花园、万兽园等设施。自改土归流260余年来,虽几经兵燹,但至今街道墙垣仍清晰可辨,部分建筑尚保存完好。唐崖土司城遗址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 “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多民族管理智慧。2015年,唐崖土司遗址从全国数百处土司遗存中脱颖而出,与湖南永顺老司城、贵州播州海龙屯联合申报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湖北省第3处世界文化遗产。

前世——唐崖土司以“武略存在”在元明清三朝“倔强”地沉浮数百年,最终在“‘唐崖西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挽歌声中,殒失在大山深处的暮霭里。

土司是自元代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分封少数民族首领 “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是历代中央政府委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代表,承担保境安民的责任和义务。唐崖土司属于武职土司,有服从朝廷调遣和率兵出征的义务。唐崖土司是以军事武功著称的土司之一,在整个西南地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土兵训练有数、能征善战,所谓唐崖土兵“凡战必捷,人莫敢撄”。明代,十二世土司覃鼎奉调征讨樊龙樊虎叛乱、安邦彦叛乱和奢崇明奢崇辉叛乱后,受到明熹宗朱由校重奖,大兴土木建造了唐崖土司城。

唐崖土司设立之初管辖范围大体以今天的唐崖镇和朝阳寺镇及其附近地区为主。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唐崖土司以强大的武力开始对周边土地进行疯狂掠夺。据《四川总志·经略志》载:“……昔年唐崖长官覃万金等夷,出劫黔江等七州县。”据《黔江县志》载:“康熙二十四年(1703),唐崖土兵寇掠县境至石塔铺。”据史料并结合当今行政区划看,发展壮大后的唐崖土司所管辖的范围具体包括今天的咸丰县唐崖镇、朝阳寺镇、大路坝区和小村乡全部,高乐山镇、清坪镇、丁寨乡、坪坝营镇部分地区,以及重庆市黔江区县坝、南海乡、舟白镇、忠塘乡大部分地区,方圆约90千米。其管辖范围远远大于金峒、龙潭等土司。

势力不断增强的唐崖土司充分利用宗族关系联络交好周边覃姓土司形成“统一战线”,对非本姓如黔江、彭水等地土司地域和财物进行掠夺,既增强了覃氏土司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消除了周边土司势力,还充盈了自己疆域和财富家底。利用“和亲政策”进行联姻,尤其是十二世土司覃鼎迎娶了龙潭田土司之女为妻后,保证了唐崖土司周边永无战事,从而促进了唐崖土司的鼎盛时期的到来。之后,便形成了不成文的覃田二姓男女必须优先娶嫁的规矩,至今仍流传民间。

唐崖土司对于汉文化的接受采取积极开明的态度。不仅破除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樊篱,采取“请进来”的做法,聘任汉族文人开办汉学,课教子女学习的儒家文化,促进了土司社会的文化发展。同时,还主张汉土(家族)通婚,得到了历代中央政府的肯定,最为典型的是土司覃鼎将女儿嫁予汉族教师张云松。唐崖土司还采取“走出去”的做法,在田氏夫人带领下到峨眉山礼佛,专门派人在成都一带学习传授汉人的养猪、种桑、养蚕、刺绣等先进农耕文化,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

时至今日,尖山乡(唐崖镇)湖北全省生猪养殖第一乡的称号,与田氏夫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田氏夫人为第十二代土司覃鼎之妻,专家将田氏夫人定为第十三代唐崖土司。她是一位才智超群,精明能干的女中豪杰。据《咸丰县志》载,天启七年覃鼎病故,其子宗尧袭职颇行不道,田氏绳以礼法并亲自掌印达四年之久。唐崖土司赋予田氏主持土司政务,从而实现了“内则地方安谧,外则转输无乏”。这体现出遵从世袭制度的唐崖土司男权社会对能贤者的尊畏。

然而,历史沧桑、社会变迁。诚如清人冯永旭《唐崖司》诗描述的:“烟树苍茫望里分,当年歌鼓寂无闻。惟留废苑埋芳草,但见空山走白云。古木寒鸦元武寺,斜阳衰柳土司坟。千秋凭吊情何极,况听哀猿又叫群。”随着清王朝康乾盛世的大发展,取消“国中之国”的改土归流运动迅速在西南地区开展起来。唐崖土司在“顺我者迁逆我者灭”的强势高压政策下,末代土司覃光烈(未袭职)之叔覃梓桂祖代孙职被迫呈请改土归流,以世袭把总之职 “迁移汉阳西门外吴家厂吴家老衙门住居”,开启了“王臣”生活,预示了唐崖土司落得“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如灯将尽”的结局。

今生——唐崖土司以“文化遗存”登上更大的历史舞台,因其“世界唯一”而被备加呵护:唐崖土司城所具有的 “世界突出普遍价值”在“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姿态在大山深处不断提升。

唐崖土司遗址文化遗产,以武陵山区“山地背景下和耕猎生计技术发展而来的文化为积淀,既是土司文化遗产类的代表,也是东亚多样文明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不可复制的历史孤本,集众多唯一于一身,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独特的审美价值、智慧的科技价值、综合的资源价值和深遂的思想价值等多元文化价值。

唐崖土司遗址见证了世界上一种独特政治制度——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唐崖土司是中国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的实物遗存,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元明清土司制度的开始、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变迁过程,它是鄂西地区土家族历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见证。

作为中世纪全球山地传统城市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小级别和小区域土司城市的代表,唐崖土司城内城墙、采石场、码头、墓葬、石雕、寺庙遗址遍布,展示了土司社会的城市形态。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朝末年,鼎盛于明天启年间,废于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鼎盛时期,城中有3街、18巷、36院,建有8大寺院、36箍井,占地约80平方米。其中标志性遗存,如:石牌坊、石墓葬及张王庙的石人石马,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考古专家指出,唐崖土司城是西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地面遗存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城市形态和功能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治所遗址。它既是一部土司制度的兴衰史,又是一部土家族的断代史,还是一座建筑雕刻艺术的宝库。唐崖土司城作为山地聚落,整体格局呈现出随形就势、自由布局的传统特征,但在建筑布局中,则吸收了 “围合内向”“序列关系”“中轴对称”等体现汉族中央政权礼制文化的营造理念,堪称山居社会形态与皇权思想结合的佳作,是山城规划营建典范。

唐崖土司处于武陵民族走廊带,属于“内地之边缘”,地形复杂、族群众多、文化多元,是窥视中世纪西南族群社会文化的窗口。从社会面貌上看,唐崖土司遗址展示了半军事化的独特类型的社会生活,在强化“武功”的前提下,注重“文治”的并重前行,促进了土司社会发展。从对外交流方面看,唐崖土司在频繁征调、朝贡以及所有土司“皆立汉学”中,为土家族与汉族交流提供了畅达通道,促进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同时,唐崖土司在接受中原文化的时候,却又难能可贵地孕育和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密码”,如:用白虎(祖先)崇拜、信奉巫傩等,记录自己的发展历程。从文化方面看,唐崖土司周边遗留下来的传说故事、戏剧音乐、石刻艺术等展示了土司社会文化面貌,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让人感受到艺术之美,尤其是壮观的石人石马和牌坊让人感叹唐崖土司为国奔走之美。

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理论的重要实践。“齐政修教”突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儒家文化的教化,“因俗而治”突出各民族文化特点,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选择。“齐政修教,因俗而治”其实质是“一国两(多)制”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唐崖土司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制度提供了历史的实证,也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本国多民族问题提供了具有“世界普遍价值”的重要参考和启示。

世界文化遗产是最高等级的文化品牌,是国家文化底蕴的重要见证,其文化价值将按照国际标准得到永久保护,遗产地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得到极大提升,直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唐崖土司所在的咸丰县是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因“地利”之便唐崖土司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深厚而丰富。咸丰县拥有坪坝营和黄金洞2个国家4A级森林公园和洞穴公园,拥有星斗山和忠建河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二仙岩和唐崖河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而成为“湖北旅游强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全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板块”的核心地带。未来,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遗址厚重的历史文化将会给咸丰的自然生态风光注入“生命灵魂”,甚至成为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板块”生态风光旅游的引爆点,拉动以旅游、文化为龙头的各个行业的快速升级发展。

唐崖土司地区既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还是中原汉文化的融汇之地。随着唐崖土司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让土家人(也包括武陵山区其他民族)对本民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定义,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为全面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新的突出贡献。

逢春岁月花千树,如画山河水漫烟。唐崖土司城申遗成功填补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端文化品牌的空白,将为咸丰县带来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指出,唐崖土司申遗成功不是完结,而是不断保护遗产的过程。对于咸丰县来说,保护更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个让全世界认识唐崖和咸丰的好机会,有效保护就能扩大遗址的知名度,从而推动地方经济与整体经济的联合增长,在当地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邱杨杨

猜你喜欢

土司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谁远谁近?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