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 汉族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疗效对比研究
2016-03-01吕淑云
王 欣 吕淑云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乌鲁木齐 830002
维吾尔族 汉族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疗效对比研究
王欣吕淑云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目的分析维族、汉族患者在抑郁症人格特征方面的异同,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一般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7收入的维族及汉族抑郁症患者183例,根据其民族所属分为维族组及汉族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结果2组MMPI得分在D、Pt、Hs、Sc、Hy、Pd、Pa、F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70分。Mf、Si、Ma、L、K均<70分。汉族组Ma评分低于维族组,Si、K评分高于维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分别为(30.22±10.11)及(14.68±7.62),维族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分别为(32.61±11.73)及(12.22±6.32)。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维族组HAMD评分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抑郁症形成的人格特征及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维族;汉族;抑郁症;人格特质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1]。抑郁症的发生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参与的结果,环境、遗传因素、早期的应激与负性社会经历、个体易感性与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等均能对抑郁症的发生产生作用[2]。研究发现[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抑郁症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在不同民族间的发病情况亦有所区别。为探讨维族与汉族抑郁症患者的异同,本次研究对两个不同民族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人格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01—2014-07收入的维族及汉族抑郁症患者183例,根据其民族所属分为维族组及汉族组。维族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平均年龄(36.6±7.4)岁;家族史呈阳性(+)10例;高中及以上43例;已婚23例。汉族组105例,男55例,女60例,平均年龄(37.2±6.8)岁;家族史呈阳性(+)22例;高中及以上68例;已婚患者37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首次发病的汉族患者及维族患者,既往无用药史;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12分。排除标准:年龄<18周岁的患者;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对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治疗方法2组均根据患者情况给以最佳剂量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舍曲林片、西酞普兰片、帕罗西汀片等,叮嘱家属于规定的时间内监督用药。2组间用药类型、用药时间及用药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4评价方法患者人格测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D(抑郁量表)、Pt(精神衰弱量表)、Mf(女子气、男子气量表)、Si(社会内向量表)、Hs(疑病量表)、Sc(精神分裂症量表)、Hy(癔病量表)、Pd(精神病态)、Pa(妄想狂量表)、Ma(轻狂躁量表)、L(说谎分数)、F(诈病量表)、K(校正分量表)。于患者用药治疗前及用药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由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执行。
1.5统计学处理将实验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MMPI得分比较2组D、Pt、Hs、Sc、Hy、Pd、Pa、F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70分。Mf、Si、Ma、L、K均<70分。其中汉族组Ma评分低于维族组,Si、K评分高于维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组患者MMPI得分比较
2.2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维族组HAMD评分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HAMD评分汉族组(n=105)维族组(n=78)t值P值治疗前30.22±10.1132.61±11.731.48>0.05治疗后14.68±7.6212.22±6.322.32<0.05t值12.5813.51P值<0.05<0.05
3讨论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思维迟缓等,严重者可出现悲观厌世的念头,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研究认为与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减少有关,也有研究认为遗传因素、早期的应激与负性社会经历、胆碱能超敏对生长抑素的抑制等也对其发病产生影响。另有报道抑郁症在不同的民族间的发病亦有所差异[4-5]。
为探讨维族与汉族抑郁症患者的异同,本次研究对两个不同民族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人格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对比。2组D、Pt、Hs、Sc、Hy、Pd、Pa、F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均>70分。Mf、Si、Ma、L、K均<70分。汉族组Ma评分低于维族组,Si、K评分高于维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轻躁狂差异的产生,可能与汉族患者对抑郁症的认识,以及精神知识的普及有关,相对于汉族患者,维族患者可能更关注失眠、躯体不适的改善,对抑郁症是情感障碍的认识有所不足,因而汉族患者较维族患者的轻躁狂程度更轻[6-7]。而在社会内向性方面,两个民族间的宗教信仰可能是差异最主要的原因[8-9]。维族人民多信仰伊斯兰教,教会中可能存在更多的教徒间的交流,因而维族患者在自闭方面要低于汉族患者[10-11]。汉族组及维族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治疗具有积极效果。治疗后维族组HAMD评分低于汉族组,治疗效果差异的产生,可能也与2组患者的文化因素与宗教信仰有关,宗教中的某些教义可能会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12]。
综上所述,维、汉2组抑郁症患者在人格特征及治疗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文化背景及宗教因素有关。
4参考文献
[1]孙平,刘丽华,王海荣.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84.
[2]胡红星,库木斯,伊其忠.汉族与少数民族抑郁症患者抑郁和自杀风险因素的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6):531-534.
[3]郭兰婷,万云,单友荷.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162-165.
[4]杨超,吕淑云.维、汉两族广泛性焦虑患者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981-982.
[5]Mitchell AJ,Chan M,Bhatti H, et al.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adjustment disorder in oncological, haematological, and palliative-care settings: a meta-analysis of 94 interview-based studies[J].Lancet Oncol,2011,12(2): 160-174.
[6]傅松年,王江涛,谭立文,等.抑郁症首次发病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血清白介素-2,6 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1):17-20.
[7]王江涛,傅松年,谭立文,等.维吾尔族首发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变化[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6):520-522.
[8]Blanco C,Alegria AA,Liu SM,et al.Differences among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and without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nd substance-induced depressive disorder: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J].J Clinicl Psychiatry,2012,73(6):865-873.
[9]甘照宇,王继辉,钟智勇,等.中国汉族女性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大五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19-720.
[10]赵靖平.2010版美国抑郁症治疗指南要点介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3):177-180.
[11]Piet J,Hougaard E.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relapse in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icl Psychol Rev,2011,31(6):1 032-1 040.
[12]姚军,吴香巍,张海音,等.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4(4):202-207.
(收稿2015-01-22)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1-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