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的创意之教

2016-02-29高子阳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爱德华语段读后感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整本书创意教学的“枝干”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一本书,其教法肯定不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放大版,倪老师的这一教法,是在教整本书,书之味十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整本书教学可用的教学理念之一,倪老师用四个板块,即观情节、识人物、品语言、反馈与推荐展开教学,其实就是贯彻整本书这一理念的表现,所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一本厚厚的书,承载着很多东西,最终确定这四个板块直指整本书教学的核心内容,这本身就是整本书教学的独特性表现,也是老师的创意之举。

教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很多老师忙活半天也未必能直指核心素养,整本书教学内容的确定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部获得大奖的小说,一读就能明白的东西有之,再读才能明白的东西不少,反复读还未必能够理解的内容也有很多,有些内容的确需要明白人点拨学生才能豁然开朗……比如,作者为什么给一只瓷兔子起名“爱德华”?在整个旅程中,作者为什么还要给它换几个名字?从起名字上能看出创意吗?这本书是分章写的,二十七章加上尾声,为什么不把尾声叫第二十八章呢?这本书为什么前面有“致中国小读者”呢?同学们平时都是一篇一篇写不同内容的文章,读完这本书能否也学着分章节写本书玩玩呢?作家凯特·迪卡米洛创作了好多书,这本书与《傻狗温迪克》《浪漫鼠德佩罗》《魔术师小象》《高飞》在创作上有什么不同吗?这本书有哪些东西,我们真的想不到?

一本书中的若干问题,倪老师在教学前肯定会一一想到并反复思考。倪老师上课前用了“导读手册”引导、检测学生的阅读,是个好方法。细读“导读手册”中的六个内容,觉得将六个内容组合起来,能够串起学生对这本书的爱。

一是人物传真,让学生阅读后写下故事里先后出现的人物(倪老师没有让孩子只抓主要人物,而是去抓整本书先后出现的所有人物,这为课堂上重点讲述主要人物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心随书动,让学生绘制一张爱德华的旅行图(此图的绘制,可反映学生对整本书主要人物的活动能否整体感知);三是他的标签,让学生选择一位人物,写上“人物印象”(这个标签挺有意思,选哪个人物来写人物印象,可以看出学生的喜爱,这种选择能让课堂多姿多彩);四是对话“爱德华”,让学生分析爱德华为什么放弃玩具店,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历或理解给爱德华建议,告诉它一定会好起来的(整本书阅读是多元对话的过程,读者与谁对话读者都有自己的选择,但与主人公对话,是核心对话,这是整本书教学不可缺的);五是好文欣赏,让学生把“怦然心动”的某段文字摘录下来品读(整本书能让人怦然心动的语段肯定不止一处,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选择怦然心动的语段肯定充满个性选择,摘录这些语段,能丰富读者的阅读积累);六是妙语文中藏,让学生寻找故事情节中,作者对事物、环境进行的描写,摘录下来(创意作家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中长篇小说,没有一本会缺少环境描写,人与万事万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小说源自生活自然少不了环境描写。而著名作家个个都是环境描写的高手。引导学生向作家学习环境描写,提高读者环境描写力,这是整本书教学同样不能缺少的)。六个内容,一一完成,课堂教学自然会充满活力。

二、向作家学习写作风格是整本书创意教学的“根本”

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这本书中写道:“阅读对于培养阅读理解、写作、词汇、语法和拼写能力相当有力。而大量阅读能使人愉快,提升认知发展,以及降低写作恐惧。阅读是唯一的方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又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强语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写能力的方法。写作风格并非是从写作经验中产生的,而是通过阅读产生的。写作风格来自阅读。写作能力是从阅读中培养的。更精确地说,从阅读中,我们学会写作风格这种独特的写作语言。但人们一般的想法是写作能力是从实际写作过程中培养的,这是错误的说法。”透过这一论述看《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教学,可知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关注应该重视两点,一是降低写作恐惧感,二是培养写作风格。

倪老师通过“导读手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已经感受到很多东西。特别让学生绘制旅行图,一张张图画好后,学生们都会得出作家创作的这一旅行线路其实一点都不复杂,这就是在降低学生的写作恐惧感。是的,创作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可怕的。

每位作家都会通过自己的多部作品的创作,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认为,作家形成的写作风格是可以通过阅读整本书来学习的。美国创意写作导师于尔根·沃尔夫通过著作《创意写作大师课》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优秀作家作品的五大风格:

一是清晰、易懂,这是绝大多数作家拥有的写作风格,也是非常容易模仿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同样具有清晰、易懂的写作风格,倪老师让孩子摘录环境描写的语段,而这些语段在描写环境上肯定反映出作家的清晰、易懂的风格。

二是简洁,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简洁的风格。

三是在于细节,爱德华对“爱的理解、变化”都是通过一个个细节这种写作风格表现出来的,倪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爱德华为什么不想留在玩具店,这就是关注细节的表现。

四是用词的对与错。童书有三大母题,一是书写自然,二是书写顽皮,三是书写爱。《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写“爱”的,如何写“爱”,倪老师带着学生分析理解了这本书中展示出来的不同的爱,特别是对幸福指数的理解,很明显作家所写的每一种爱都有着不同的词汇,都是相当的精准。这种品读,自然就可以感受作家用词精准的写作风格。

五是会用标点符号来表达特别的情感。《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使用了哪些特别的标点符号,每个标点符号传达怎样的情感,从“心随书动”的教学中可以品到。

三、多形式的读后感的使用是整本书创意教学的“枝叶”

《红楼梦》诞生后,据说几百年来的研究者要超过数百万。其实所有研究“红学”的人,所写出来的文章、书籍都是“读后感”。我常想研究《红楼梦》称为“红学”,其实引导学生研究研究《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完全可以称为“爱学”,有了这种“学”,学生才能有真正的研究,才有可能写出有创意的读后感,学生才能因此去读更多的书,去做更多的学问。所以,教整本书,老师应该提早告诉学生,让学生早早地知道研究红学的人所写的东西都叫读后感,大家进行的一切交流都是进行读后感的交流。这就是整本书教学永远不会放弃的“大读后感”观。我一直认为“大读后感”观全面走进整本书教学,整本书教学才有味道。但当下的整本书教学,一直缺少“大读后感”理念。倪老师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手册”,就是把学生带入阅读之中,带入研究之中,他们所做的整理、记录、摘抄都是下意识的行动,所以他们留下的一切都是读后感,而倪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切《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的教学,同样都是读后感的交流。endprint

2014年,《朱小蔓与朱小棣跨洋对话》一书正式出版。朱小蔓问她的弟弟,美国中小学生整体创造性远远超越我们,为什么呢?多年生活在美国、研究美国教育的朱小棣先生说了五点,其中第一点是:“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首先是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非常灵活。”朱小棣先生介绍的这些读后感,的确是我们整本书教学还没有关注的。

倪老师的这节课,为什么成功?因为他使用的读后感呈现了多样化。

课堂之始,直接让学生展示绘制的旅行图,这一幅幅都是特别的读后感,都是创意的读后感。然后让他们画爱德华幸福指数的变化,最终获得了幸福指数折线图,从这种非常有创意的图上,可以读出作家使用的“一波三折”的创作手法,当然也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幸福”,感受到幸福永远不是一条直线,一条向上的直线。这种拥有哲学味的读后感,是在倪老师的创意下,学生瞬间打开的。

另外,倪老师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文学即人学,儿童文学也是人学。既然是人学,就要理清楚所有的人物关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有一个“人物谱”,作为一部获得大奖的作品,其人物的名字、人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值得探讨,理不清就会乱。《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中的人物非常有趣,个个独立。作家所起的名字都非常用心,都有特别之意。为什么给这只兔子起名为爱德华,为什么还将这只瓷兔子变成“苏珊娜”“马龙尼”等。爱德华,是英格兰国王,凯特·迪卡米洛把这个出色的名字给了瓷兔子,却开篇给他按上“自鸣得意,理由充足、极具自负、个性冰冷”的性格,当然经历奇特的旅行后,其性格又回到了“爱德华”原有的意蕴,从名字及性格转换来看,真是奇妙。倪老师让学生与爱德华对话,全面理解这个物,这就是让孩子对文学也是人学的一种理解。

每一本书都是一棵树!而一本书远不止是一本书!多年来,一些如倪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看到了母语教学的不足——严重缺少整本书的教学,开始了诸多尝试。可以说,每一种尝试都是精彩的,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走进一本本书中。但愿这类引领能够带来真正的母语学习变革——让每位学生终身与书为友。

(高子阳,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215300)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德华语段读后感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你必须充满希望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如何写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你总要爱一个人,也总有一个人爱你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大闹天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