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身份限制与工会改革的路径选择
2016-02-28董柏云
◎ 董柏云
去身份限制与工会改革的路径选择
◎ 董柏云
董柏云 漫画
近日阅报,欣喜看到,宁夏吴忠市总工会创新用人机制,打破旧有框框的束缚,从探索工会中层领导岗位入手,拿出组织建设部等8个部长岗位竞聘,最终受聘的8名部长,既非公务员,又不具备事业单位编制身份,全部是职业化工会工作者。据介绍,新出任的中层领导虽然身份和职级没有因此发生什么变化,但改革打破了固有的身份限制,由此带来的出色工作业绩令人赞赏。(8月1日《工人日报》头版头条)
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让职工加入工会,成为工会的领导干部、成为工会的中坚力量,理所当然。但由于诸多原因,工会机关受“身份”限制,工会干部队伍中很少有来自基层一线的职工。现实中,不少基层组织中都有一定才能的同志,有的善于协调组织,有的勤于钻研业务,有的在职工群众中有较高威信。他们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就应该有更大的舞台来展示他们的智慧、能力和水平。
吴忠市总工会干部“去身份限制”的实践,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工会自身改革的首要一环。
《中国工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这说明工会组织必须群众化,群众化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向社会吸纳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并从中择优聘用工会干部,就是群众化的一种体现,它不受“身份”藩篱的束缚,只要忠诚于党的工运事业,热爱工会工作,业有所专、事有所成,照样可以担任工会领导。
工会干部去身份限制的有益探索,笔者以为,这是新形势下工会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其意义不可小觑。
首先,工会干部去身份限制,这在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工会作为职工自已的组织,如果不打破固有的“身份”模式,就有悖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打破身份与职级,使用干部重能力,让职业化工会工作者脱颖而出,才能激活工会活力。这不失为一剂良药。
其次,探索工会干部竞争上岗,就应当从“去身份化”入手。这么做,可以把一大批年轻有为、热心工会事业的同志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当然,吴忠市总工会的自身改革还处起步探索阶段,其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会不小。但是,我们坚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该以最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让群众参与工会工作,更好地代表主人公,当好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