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弹幕视频网站传受关系的变迁

2016-02-28韩亚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传者个案研究受者

韩亚峰 王 超

(河北传媒学院 研究生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媒介融合背景下弹幕视频网站传受关系的变迁

韩亚峰 王 超

(河北传媒学院 研究生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互联网时代,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在不断地调整着,传统的“传者中心论”和“受者中心论”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因无外乎是为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本文以融合媒介的视角来分析弹幕视频网站传受关系的变迁。

融合媒介;弹幕视频;传受关系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受关系的变迁

生产力层面的进步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层面的变革,信息生产和传播发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传播形式上,媒介的多样化使得受众与传播者的地位渐趋平等,传播形式的升级也带来了传播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变得更为主动。

第二,传播理念上,媒体由过去的以单一实体为核心转而倾向于多个实体的联合,让传播的渠道变得多元,由单向或双向发展为多向。

受上述变革影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受关系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传受主体去中心化。传统媒体时代的以某一方为中心的论调被消解,受众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其创造性将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

第二,传受关系以互动为核心。媒介融合时代,受众开始主动寻求表达机会, “既会成为一系列信息传播的发源,又会成为信息传播的推手;加之网络信息‘关联性’话题层出不穷,受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传者身份不断凸显”。[1]

二、传受关系的变迁在弹幕视频网站中的体现

(一)传者层面——基于经验研究的归纳

国内比较著名的弹幕视频网站是Acfun和Bilibili,弹幕是一种符号化的视觉语言,文字和特殊符号(以颜文字为主)是其两大主要构成。

以Bilibili网站为例,其特色在于对用户进行会员分级式管理,允许会员自行增删已发布在视频中的弹幕,依据会员等级的不同,用户可以选择在视频的何种位置,用何种颜色何种字体发送弹幕,同时允许用户隐藏弹幕。这实际上是对受众的“预细分”,属于分众传播的范畴。

近年来伴随着弹幕视频网站的大热,一些品牌开始借助弹幕和直播进行营销。欧莱雅公司11个部门的负责人于2016年4月25日在Bilibili上进行了半个小时的部门介绍,[2]4月26日晚杜蕾斯招募了50对情侣同样在Bilibili进行了3个小时的直播。[3]在两场营销活动中,弹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受者层面——基于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总结

笔者选取了两名弹幕网站的使用者进行个案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第一,两名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为小Y,女,26岁,在读硕士,使用弹幕3年;小W,男,25岁,烟厂职工,使用弹幕6年。

第二,问卷调査。问卷涵盖了观看弹幕视频的时间段、使用时长、使用频率、选择偏好、选择动机、接触途径等问题。调查问卷发放通过QQ在线传递,历时一天回收。得出共性信息为两人每天的弹幕使用时长维持在30分钟~2小时;均会主动发送弹幕,其中小W还会偶尔发送特殊弹幕。

第三,深度访谈。一是步骤。为保证研究的深度,笔者对两名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共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进行小组访谈,采用QQ群组聊天形式,访谈时长为3个小时;第二步是分别对两名调查对象进行当面访谈,访谈时长维持在2个小时左右。二是访谈提纲。所进行的访谈内容基于“为什么喜欢弹幕”和“弹幕的使用”两大问题,延伸至弹幕本身、小组成员的个体叙述和弹幕对他们的影响等。三是访谈中收集的个性信息如下。小Y:并非动漫爱好者,使用弹幕观看综艺节目;可以在使用弹幕时找到具有相同喜好的“群体”。小W:深度动漫爱好者;会发送特殊格式的弹幕,作为相同团体标识,并以此区隔其他团体。四是结果。其一,不同于传统视频网站中类似于贴吧和论坛的层叠式评论,弹幕是在视频播放线性过程中实时呈现的,单纯地看视频上出现的弹幕,用户无法分辨哪些是最新的、哪些是最热门的。另外一点,弹幕多为“接力式”而不是“回合式”的引用回复,弹幕由于自身的“流动性”,其话题往往转瞬即逝。其二,实时性是传统评论区留言无法比拟的。弹幕的实时互动性是其最大的亮点,仿佛面对面对话一般,传者与受者借助弹幕弥补了时效性上的不足。例如,Bilibili上的视频有许多网友自制内容(UGC),视频制作者会和普通网友一样观看自己制作的内容并发送弹幕,甚至通过弹幕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这一点在个案研究中得到证实,两名研究对象均表示有过类似的行为,并且会把加在自己制作视频上弹幕的多少,当做自制内容受欢迎与否的衡量标准。其三,受众不仅是内容的接收者,还对内容进行了二次创作(发送弹幕),弹幕连同原有视频一起,构成了新的传播文本,这令受众实现了从受到传的角色转换。其四,弹幕构建起了虚拟社区,带有极强的社交媒体属性,拉近了“传受”“传传”“受受”的距离。在个案研究中笔者发现,不同的弹幕使用者会结成不同的群体,群体之间会用不同的符号区隔彼此,这就建立起了一个个“朋友圈”,同一“朋友圈”内部可以构建相同的认知空间进行“内部交流”,不同“朋友圈”之间也可以用常规的沟通语言进行交流,即“外部交流”。

三、结语

弹幕视频作为媒体融合时代新兴的传播样式,不仅有着新鲜、及时的特点,同时将传受双方通过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在传受本位、传播内容和形式以及反馈机制方面更是集众家之所长。也正是鉴于弹幕视频的这些优点,越来越多的业界和学界的人士开始重点关注其发展。

[1]张军.新媒体环境下传受关系的演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4(14):78.

[2]江敏JM .欧莱雅在B站上开了一场招聘会这是个好主意么?[EB/OL].界面新闻,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20261.html,2016-04-26.

[3]周卓然.昨夜的杜蕾斯为何令你失望[EB/OL].界面新闻,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26598.html,2016-04-27.

G222

A

1674-8883(2016)16-0366-01

韩亚峰(1990—),男,河北邯郸人,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王超(1991—),女,山东牟平人,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传者个案研究受者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影响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对策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新媒体时代传者需要新的媒介素养教育
人人皆“传者”,练就一双慧眼吧
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线性模式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他克莫司代替环孢素治疗对肝移植受者新发肿瘤发病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