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摄像》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2016-02-28刘梁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

刘梁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文法学部,湖北 宜昌 443000)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摄像》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刘梁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文法学部,湖北 宜昌 443000)

本文以专业基础必修课《电视摄像》为例,介绍了其课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产生的新特点,并重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旨在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实战平台,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传媒人才。

新媒体环境;《电视摄像》;课程改革

《电视摄像》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纳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摄像的基础操作技能,如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摄像构图的形式、电视画面的光线和影调、电视编辑中的声画关系,以及摄像设备和编辑设备的操作技术等。[1]早先是为了保证该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电视台等新闻行业的工作,现在为顺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影像画面意识,让他们不仅能胜任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工作,更能在新媒体行业中谋得发展。

《电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它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它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完全掌握其重点。因此,为适应本课程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学校针对该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兴起,结合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发现传统《电视摄像》课程中实践环节有了以下几点改革和创新:

一、充分调用新媒体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性

《电视摄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因而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时,应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结合讲授的理论知识插播影像片段或做实物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2]同时,教师还可将本专业往届学生的优秀实践作品给学生欣赏和评析,通过分析往届学生拍摄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动手实践的兴趣。

为了使理论教学更好地促进实践环节的开展,教师在讲授摄影系统和摄影采访时,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手机或电脑终端,播放优秀的电视节目或影视作品片段,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摄像机的构造及影像拍摄中所用到的永不过时的基础技法,如《电影自习室》等优秀教学影像。

二、全媒体时代,充分利用实验室摄像器材,开放摄像实践方式

实践是学生学习《电视摄像》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为创造实践条件,大部分院校都在摄像设备上进行了改进,并成立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然而,考虑到拍摄器材的管理,学生一般无法在课外充分借用拍摄器材。所以,当课程指定的拍摄任务布置以后,要充分利用本专业的摄像设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拍摄,并安排除任课教师外的专门实验员或指定学生干部对各个小组进行拍摄管理。拍摄任务的时间和作品上交形式应提前告知,如本周布置的内容用一周的时间进行拍摄剪辑,下周上课的时候上交作业,上交形式为上传至视频类网站或者网盘。

此外,摄像实践方式应尽量开放化,鼓励学生多用手机、单反等设备进行拍摄,用专业或非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自行剪辑,着重考察学生的画面构图、叙事、剪辑能力,以最终作品作为评判标准,而不是设备的好坏。

三、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与普通计算机相结合,培养学生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

对于《电视摄像》这门课程来说,编辑部分课程是重点,也是难点。除了涉及前期拍摄的文字稿本和拍摄时的编辑意识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蒙太奇理论来结构整个影片,并熟练地操作一种专业级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独立剪辑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或影视作品。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全面的实践操作平台,许多高校专门设置了影视制作实验室,配置编辑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快捷的索贝、大洋等非线性编辑系统。

开放摄像实践方式同样包括后期编辑。由于索贝和大洋所使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只能在专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操作,而学生一般只配备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因此要练习非线性编辑操作就只能在机房内进行。考虑到机房开放时间和设备数量有限,在后期剪辑这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授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技巧之外,还应向学生介绍能够在普通计算机中运行的非编软件,如“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提供相应的学习地址,鼓励学生自学非线性编辑软件,熟练掌握基本剪辑技巧,方便学生更好更快地熟悉剪辑操作,早日建立剪辑意识,高效完成拍摄作业,培养学生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利用校内外媒体资源,积极参加影像赛事,积累实战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摄像水平,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媒介资源,为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实战机会,在实战中磨练学生的技能,在实战中缩减差距,让学生自己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在校外,要积极拓展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台的媒体资源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从校园走出去,跟随电视台记者、摄像师进行各类题材节目的制作与播出。通过近距离地观看和学习电视制作流程,让学生更快地与社会工作岗位接轨,并积累相应经验。

同时,将比赛机制引入实践拍摄教学中,布置的拍摄任务也是影像创作比赛的题目,这样既完成了课内的作业,同时还有得奖的机会,切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参与固定赛事“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完成的广告作品作为参赛项目上交。

《电视摄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新兴专业的建立,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践教学中,要敢于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不断摸索适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实践方法及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的具备电影、电视、广告等制作能力的全能型传媒人才。

[1] 魏晓莉.《电视摄像与电视编辑》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156-157.

[2] 崔小娟.浅谈广电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以《电视编辑》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4):42-44.

G642.0

A

1674-8883(2016)22-0289-01

刘梁超(1987—),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文法学部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