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图书编辑的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

2016-02-28陈田田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责任意识经济效益

陈田田

(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 贵阳 550081)

浅论图书编辑的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

陈田田

(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 贵阳 55008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很多出版社都逐步完成了出版体制的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导向的出版企业。作为新时期的图书编辑,不仅需要满足传统意义上的要求,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市场意识。本文就图书编辑的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图书编辑;市场意识;责任意识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从网络上快速获取各种消息。这就对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图书编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要确保图书的地位不被动摇,作为编辑,就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市场意识,学会把握市场先机,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编辑工作的生命线

编辑工作的特性决定了编辑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了编辑的职业操守和服务对象。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从事编辑职业的人员的职业准则是传播我国先进文化,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修养,同时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发现真善美的能力。

过去几年,图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内容低俗、淫秽,教材、教辅质量低劣的作品,这一现象反映了部分出版社和编辑完全丧失了出版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除了要达到一定的学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时刻牢记为国家为党,为广大读者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正确把控工作“导向”,这是编辑出版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和精品图书的基础。

二、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在会上首先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出版社是我党重要的宣传阵地。作为出版社的图书编辑,重任在肩,要时刻牢记向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在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中,时刻牢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终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工作要求,同时也为出版人指明了工作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出版社的编辑在图书选题的策划过程中,首先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编辑还得认真考虑图书进入市场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出版社是文化企业,在图书出版的整个经营活动中,不能不谈经济效益,并且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出版社的经营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事实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共存的,如果出版的图书在市场上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读者不愿掏钱购买,那么出版的图书只能堆积在仓库中。这种现象是图书市场和读者都不认可的,无权谈社会效益,更不可能给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出版社的编辑在图书的选题策划和整个图书的经营活动中,要自觉遵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与市场、读者是单一的供给关系,出版社出什么书,市场就销什么书,读者也就读什么书。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社与市场、读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供求关系,这种关系的转变预示着图书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左右。但是,作为出版人,我们肩负着社会文化的导向和传承的使命,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在出版图书的活动中不能完全受市场的左右,既要了解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要牢记出版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引导读者阅读积极、健康的,能启迪读者智慧和心灵,在其人生中有指导意义的精品力作。同时,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品能够得以世代传承。

三、市场意识是提高图书质量的催化剂

在强调责任意识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市场意识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版社也一样,只有提高图书质量,多出精品图书,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品牌效应,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图示内容质量的高低、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综合素养。编辑的政治理论素质、学识素养、工作态度、市场意识等,集中反映在其编辑的图书之中。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图书编辑应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迫使编辑提高图书选题、内容、装帧的质量;开拓市场,去策划、组织高品位、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事实证明,谁的选题对路,有创新意识,谁就能占领图书市场。当然,如果在竞争中置社会效益于不顾,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最终只能给自身带来致命的伤害。

当下在图书出版的竞争中,出版社和从事编辑工作的从业者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创新、求新,独树一帜。出版的图书影响的读者越多,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就越好,经济效益才能越好,这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 黄庆发.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的意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3):50-52.

[2] 李爱真.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的意识[J].出版广角,2013(04):70-71.

[3] 苏靖.浅谈图书的品牌化战略与编辑市场意识[J].出版广角,2015(07):72-73.

[4] 任文京.时刻不忘强化图书编辑责任意识[J].中国出版,2012(06):45-47.

[5] 张利军.试论图书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J].传播与版权,2014(04):54-56.

G232

A

1674-8883(2016)22-0269-01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责任意识经济效益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好刊社会效益高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