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社教类对象性节目的特色及发展战略
——以《开讲啦》为例

2016-02-28赵晓营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社教对象性贝宁

赵晓营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浅析电视社教类对象性节目的特色及发展战略
——以《开讲啦》为例

赵晓营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在娱乐至死的泛娱乐化时代里,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各色各样的娱乐节目,而社教类节目面临着重重困境,收视不高、内容趋同、呆板无趣等,电视的教育功能正在逐渐减弱。但是央视综合频道的《开讲啦》作为中国首档电视青年公开课,成为社教类对象性电视节目的一颗明星,给社教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打开了一个出口。本文将以《开讲啦》为例,对我国社教类对象性电视节目进行剖析,为本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社教类对象性电视节目;《开讲啦》节目定位;主持人

一、节目的对象化

(一)受众定位

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中指出,受众不是完全被动的,受众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如今电视荧屏上的节目层出不穷、各色各样,尤其是近年来,娱乐节目呈现出一种狂欢式的爆炸态势,受众在选择收看节目时,不免会有“选择困难症”或者根本没有适合的节目可以选择。尤其是作为青年一代的“80后”和“90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他们迷茫、困惑甚至感到压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开讲啦》顺势而生,以中国首档电视青年公开课作为节目定位,将青年作为目标受众,在受众定位上就比目前社教类对象性节目多以中老年人为受众的定位胜了一筹,拥有很多潜在受众。

(二)内容定位

《开讲啦》把目标受众定为青年,就需要了解青年人的心理,去满足青年的需求。青年作为刚踏入社会的工作一族或是正在读大学的大学生,他们对于社会、人生有很多的未知和迷惑,需要外在力量的指导和劝服。《开讲啦》每一期都会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通过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引起青年的共鸣。在这种传授方式下,青年也更愿意从这些嘉宾身上汲取心灵营养和成长经验。

(三)风格定位

1.节目名称。节目的名称犹如文章的题目,是最能体现节目内容、风格的要素。“开讲啦”作为一个符号,从语言学角度看,生动活泼,给人一种亲近感和召唤感。它的“能指”是一种以言语传授为主的课堂,体现的是节目以演讲为特征的形式性质;而其“所指”则是节目的意义所在,即节目力图为青年受众带来人生指引的思想价值。

2.节目主题。节目的主题是节目的灵魂所在,有关节目的所有元素都围绕主题来设定。《开讲啦》秉持着“说人话、不端着、够真诚、正能量”的主题定位,在节目的每一处都体现着其坦诚相见、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风格。每期的嘉宾无论有多强大的光环,在这个舞台上都脱去了平日聚光灯下的华丽外表,在真诚地讲演,节目不宣扬他们的成功,只是以平凡人的角度还原名人作为平凡人所经历的人生,给青年以启示。

3.节目版块结构。《开讲啦》各个环节组合精细,整体结构合理。45分钟的节目大体分为两段,其一为主持人引入嘉宾,短片介绍嘉宾,嘉宾主题演讲15分钟;其二为主持人代场内观众提问,嘉宾应答热身,青年代表发问,对某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沟通探讨,在交锋中深化主题。这种版块设置既有传统的课堂形式的“老师”讲解传达信息,又有“TV2.0”时代的高度互动性,现场观众的小纸条提问,青年代表的犀利提问,使得演讲的主题越来越深刻化、个人化。

4.节目现场环境构造。《开讲啦》演讲的环境构造既符合青年受众的习惯,又独具风格。模仿大学阶梯教室的阶梯形观众席,三面将演讲舞台包围,如图书馆图书摆放样式的LED大屏设置更是增添了不少大学教室的氛围,给青年一种亲切感。现场没有提词器,没有演讲稿,嘉宾即兴演讲,周围毫无遮挡的演讲舞台将嘉宾完全置于在场观众的注目下,无形中给嘉宾一种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嘉宾更能用最真实的故事、最真诚的言语讲述,不虚伪,不隐藏,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5.对象化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的语言除了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外,还要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并符合目标受众的口味。总体来说,撒贝宁在《开讲啦》节目中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理性、睿智、饱含人文关怀和传递正能量。撒贝宁的语言风格既符合节目传递好思想的内容要求,又如清泉般舒适地传给青年,他的语言风格深受青年喜欢,青年对他的语言没有抗拒感。嘉宾在《开讲啦》的舞台上没有华丽的辞藻、精心打磨的句式,更没有平时在公共场合的固定套路的宣传用语,有的只是源于内心的真诚的心路历程的告白。这些真挚的语言正是如今听惯了浮夸语言的青年人所需要的、乐于接受的。

二、对象性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开讲啦》的对象是思维活跃的青年,嘉宾演讲也是随和坦诚,传播的内容充满正能量,风格积极向上,基于这些节目特色,节目选择了阳光向上、才华横溢、充满活力的北大高材生撒贝宁。撒贝宁在青年心中也是年轻的哥哥形象,是与青年人玩得来的央视主持人。他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及个人性格都与这档节目的风格相契合。在节目中,他总能根据演讲主题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使得整个演讲顺利圆满。首先,他是嘉宾的好帮手;其次,他是观众的好代表;再次,他是一位智慧的“总结帝”;最后,他是节目的活宝。霍夫兰在说服性传播理论中提到,传播者的传播手段、地位和给受传者的印象会影响说服效果。撒贝宁的高学历和丰富的主持经历,以及他在节目中给观众的幽默风趣、智慧机灵的印象,更是使这场演讲容易被青年接受。在节目中,撒贝宁充分展现了其阳光向上、机智幽默、活泼开朗的个性特征,恰当地协调了自身优势与节目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做到了节目要求、受众需要、自身个性三者的和谐统一。

《开讲啦》节目的成功创新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它在受众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以及主持人的选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为我国社教类对象性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之处。

[1] 陆锡初.中国主持人节目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137.

[2] 李亚.电视节目《开讲啦》的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 王慧仙.《开讲啦》节目中撒贝宁的语言风格[J] .新闻世界,2015(08):112-113.

G222

A

1674-8883(2016)13-0131-01

猜你喜欢

社教对象性贝宁
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解蔽及其对实践哲学的创新效应
撒贝宁:敏思善问,问出精彩
贝宁的摩托车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回到给予性与现象本身——论马里翁对对象性和成已的回应与批评
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及其存在论境域
贝宁总统受聘大连海事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