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

2016-02-28林良琼阳江广播电视台广东阳江5295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碎片化

林良琼(阳江广播电视台,广东 阳江 529500)



谈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

林良琼
(阳江广播电视台,广东 阳江 529500)

摘 要:精心打造早间新闻节目,抢占早新闻高地,是广播媒体人认真研究的课题。早高峰是出行的黄金时段,也是广播吸引受众的好时机,如何编排早晨广播新闻节目至关重要,既要强化新闻的时效性、权威性,又要考虑到移动听众的碎片化接收方式。本文尝试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早高峰新闻编排的原则性和艺术性,如对早高峰新闻编排的节奏、灵活性,新闻播出的形式,对本土区域新闻的优选等方面都做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早高峰;碎片化;新闻编排

早新闻是听众清晨的第一道信息大餐,俗话说早餐要吃好,所以精心打造早间新闻节目,抢占早新闻高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资讯的渴求,就成了广播媒体人为之努力的方向。要打造一档优质而丰富的新闻资讯早餐,必须充分把握好受众该时段的收听习惯和受众圈特点,在节目编排上要有亮点,有新意。

一、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要适应移动听众的碎片化接收方式

(一)早高峰受众收听节目的伴随性

按平时的生活习惯估计,车辆出行的早高峰一般指早上7:00~9:00,所以早间新闻版块必须适应早高峰主要服务对象移动人群收听广播的习惯。广播是驾车人士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车上收听,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收听广播,或边走边听,这个时间收听广播何时开始何时终止,取决于车上的路程和时间,不完全以整点半点为节点。其中,有人加进来,有人退出,不一定跟随节目始终。一般来说,早上主要的听众是私家车车主及其搭载人群,此类受众群体的移动性使收听具有了伴随性特点,时间短、时段相对集中,对广播节目的黏合性和专注性不高,因而收听广播的随意性也使其在收听形式上更加碎片化。

(二)早高峰新闻版块编排的碎片化

清晨是新一天的开始,人们会希望在这个时候对自己新一天的环境有一个了解。因此,对新闻编排的要求是单篇报道不宜过长,每个新闻版块设置30分钟内为宜,单篇稿件不超3分钟,报道简练明了。要用最简明的文字、最短的时间传播最新鲜、最丰富、最可听、最有用、最有益的信息,在最短时间满足最多移动人群的最大信息需求。阳江电台FM91.6综合广播7:30~9:00《916早新闻》节目分为几个小版块:7:30~8:00《阳江新闻》,主要播报阳江人、阳江事,本地发生的时政要闻及民生新闻;8:00~8:20《耳听八方》,定位国内的新闻热点新鲜事;8:30~8:50《放眼全球》,主持人介绍环宇短新闻,以民生资讯、国外生活类话题为主。这个涵盖地方新闻、全球资讯的栏目为听众提供一天的消息话题,内容量大,篇幅短小,满足了早高峰听众的碎片化收听需求。

二、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在关注内容的同时须注重节奏美

(一)新闻内容要强

概览世界,早间感知全球。早新闻要尽量拓宽新闻来源,最大限度展示新闻报道的层面,多编排各种类型的新闻。

一是突显新闻时效性。广播的优势之一在于时效性,网络时代,广播人要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占领高地。广播作为唯一不依赖视觉又能随时伴随的媒体,是最容易和互联网融合的媒体,除了播报本地新闻,大可以借力互联网年代的海量官方资讯,拿出最新鲜的新闻套餐来适应现代听众的需求。严格按照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法则赢取广泛的收听人群,力求新闻信息密集化。听众收听新闻节目的共同愿望,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最多的新闻信息。广东新闻广播的《早间新闻》节目,体现了“信息密集,视野广阔”的特色,同时增加各大通讯社、报社、国际电台的最新专稿,力图让听众了解全国和世界各地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广播新闻信息容量大,极大地满足了听众及时了解天下事的心理欲望,通常一组新闻要排15条左右消息类新闻。编辑部要以全新的理念,关注对受众有用的新闻,多用对受众有用的资讯,新闻需把握足量不过量。新闻的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话题性彼此联系又相互交叉,这些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同时,天气预报、报时、交通信息、股市行情,都是受众普遍有用的信息。

二是彰显新闻权威性。增强信息的权威发布,是广播新闻赖以生存的法宝。个别网络媒体为吸引网民眼球,迎合网络舆论或所谓的社会热点,不管真假轻率刊发或转载一些文章、图片、视频等,使得网络成为滋生虚假新闻的温床。广播作为专业的大众传播媒体,要通过更专业的方式采集、发布及传播信息,落实把关核实责任;用事实说话,充分运用广播媒体专业的判断鉴别能力和同行的协同整合能力,迅速及时地加以求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向听众提供真相,传播权威的声音。

2015年9月,有报道称江门鹤山某村有劣质豆豉流入阳江。由于豆豉是阳江三宝之一,作为当地媒体有责任有义务跟进新闻事件。当时,我们第一时间联合本地电视台、报社等,跟随相关职能执法部门深入乡镇,明察暗访,搜集证据,求证真相。最后,在新闻中播出专题稿件《阳江豆豉仍为原创 假劣产品没有在阳江市场流通》,迅速消除了阳江百姓的恐慌心理,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还阳江豆豉一个清白。由于媒体做到守土有责,落地有声,较好地增强了受众的收听忠诚度。

(二)编排节奏要巧

广播早高峰新闻节目编排要讲究鲜明的主线、清晰的层次、顺畅的串联。一是早高峰新闻编排一定要适合早晨氛围。早上出行车一族受众居多,新闻编排上要以短小精悍、制作精良为基本特征,适当地划分出若干个小单元或环节,以使受众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内容的完整收听,一般以20分钟或30分钟为一单元编排。二是重要新闻要错落安排。要精选头条,把意义重大、最能引起听众收听欲望的新闻安排首条播出,以期一下子吸引住听众。其他重要新闻要穿插在整档节目之中,使节目形成系列的“山峰”和“峡谷”,让听众的兴趣情绪随之周期性起伏。三是长短新闻交替,软硬新闻相间。形成整体和谐,重点突出,节奏分明的鲜明特色。四是综合运用多种编排要素。在节目中穿插版头呼号、内容提要、串连词、宣传标语和间奏乐曲等,营造节目美感,使听众产生心理愉悦。例如,我台在播报一组关于“南海1号”开馆迎客消息的同时,中间过渡期间插了南海1号组歌,使早间节目更显亲切、悦耳。

(三)播出形式要活

广播节目是以“听”为识别标志,然后进行广纳精编,再个性化播出。广播新闻节目的播出一定要具有广播特点,主持人要言之有物,长话短说,深入浅出,彰显主持人说新闻的个性,能说出听众想说的话,得让听众知道,你们的感受我也有,拉近受众心理距离,引起共鸣。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既能说新闻,又能成为让听众在清晨时分感到心情愉快的朋友。其中的广播元素如“口头评论”,就具有易接收、易理解、感染力强等优势,同时有些主持人还适度“勾兑”带有地方特色的元素。例如,珠江台《朝朝早,饮早茶》节目主持人郑达、李嘉、鲁力就是绝配,他们不但做到说新闻,说到一些角色对白明显的新闻时,还不失时机演绎一把,这样更能调动听众的收听兴趣。

同时,新闻节目也须根据内容选择衬乐,要保持听众收听不乏味,有新鲜感,就需要不断变换节奏,设置刺激听众的兴奋点,使受众的收听兴趣得到持续激发。另外,新闻节目中可增强互动,利用微信、微博、QQ,让听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中进行评论互动。这样可以增强听众与广播新闻的黏合度,增强广播新闻的受众参与感、现场感与亲切感,让听众从节目中获得信息,更收获快乐。

三、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要注重对本土区域新闻的优选

广播是地域性很强的媒体,地域传播就是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高效的传播。这种传播能满足本地听众收听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土化。早高峰时段私家车群体属于城市白领阶层,他们对广播内容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作为城市生活的一员,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极为关注。受众在收听广播新闻时,首先关注的是发生在这个城市的事情,关心这些事情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然后才关心本省乃至世界各地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件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土新闻不仅具有自然地理、社会心理的贴近性,也是新闻竞争优势之一,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广告吸附力。地市广播台要利用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打造不可复制的特色节目内容。地方台与其受众共处一域,文化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文化维系力。“快在当地”就是对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快速报道,对于受众关注的焦点、热点事件,通过连线报道、记者现场报道等形式,第一时间播出新闻,做到“新闻正在发生,我们就在现场”。在当下互联网普及的年代,信息应有尽有,地方媒体在采编实力上无法与大媒体相提并论,所以我们要勤当“集成商”,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提供的巨量新闻资源,顺势而为,做好信息的筛选、剪裁组装,进行“二次传播。”既然做不到“独家”和“独特”,就不妨在“集成”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要善于在事件中搜索、收集一切与当地有关的细节,寻找“地方元素”,拉近与当地受众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 刘毅.广播听众收听情况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14 (4):153.

[2] 郑远龙,李志良.谈广播新闻节目的竞争方略[J].岭南视听研究,2007(2):31.

[3] 金建根.广播新闻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广播,2012(1):68.

[4] 秦晓天,谢先进.新闻立台的模式选择和实际操作[J].中国广播,2011(11):50.

作者简介:林良琼(1971—),女,广东新会人,研究生,一级播音员,就职于阳江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研究方向:广播电视采编播。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098-02

猜你喜欢

碎片化
数学学习的碎片化与整体化
碎片化与整体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路径创新研究
知识碎片化背景下增强高职思政课堂实效的对策
论智慧城市发展之“痛”
创新制度范式:构建我国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思考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浅析《生命册》叙事策略
想象力都去哪了
微剧将成为视频消费的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