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始终把镜头聚焦基层一线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南宁职工群众

景 喆

(广西工人报社,广西 南宁 530000)

始终把镜头聚焦基层一线

景 喆

(广西工人报社,广西 南宁 530000)

当今社会步入新媒体时代,图片新闻以其迅速传递真实形象的新闻的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而我们的摄影记者却被“唯重大题材论”所束缚,呈现出“不知道拍什么”的状况。本文主要论述了摄影记者在工作中的现状与处境,以及如何适应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树立把镜头不断聚焦基层一线群众的理念,使拍摄的图片新闻更有灵气、更接地气。

图片新闻;深入基层;提高综合素质

深入基层走向社会、走入群众中间,用镜头把职工群众的苦乐记录下来,把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反映上来,是摄影记者的责任。2015年以来,广西工人报社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求,重新整合资源,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对摄影记者下基层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摄影记者要树立把镜头不断聚焦基层一线群众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凸显新闻摄影的群众视角。

一、聚焦关注点,深入基层抓“活鱼”

与党报和都市报相比,《广西工人报》由于受新闻题材的限制,长期以来刊发的新闻价值高的图片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摄影记者还存在“唯重大题材论”的观念,认为只有重大题材才能拍出好作品。这种观念束缚了摄影记者的视野,使得其拍摄的新闻照片单调、呆板,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

笔者并不反对摄影记者的眼睛紧盯着重大题材,但他们更应该看到题材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限制和制约相对是有限的。同样一个题材,由于记者认识上的差异、挖掘的深度不同或者表现能力的高低,拍摄的新闻照片会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包含了众多的新闻信息,重大新闻的报道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重大的新闻事件,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却是形形色色的“小题材”“小事件”。对于这些“小题材”“小事件”,如果我们将其置于一定历史背景下考虑,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挖掘亮点,以小见大,普通人、平凡事同样也能反映大的主题。

近年来,南宁地铁1号线全线动工建设,受到了市民的密切关注。笔者多次深入南宁轨道交通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地采访,以《地铁建设者辛苦了》为题,用图片专版的形式对南宁轨道交通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行了报道。虽然没有宏伟的施工场面,但一幅幅施工人员奋战高温、冒着酷暑辛勤工作的特写,将新闻视觉化,以图达意,不仅吸引读者阅读,更引发了读者共鸣,让读者体会到地铁建设者的工作艰辛和为南宁城市建设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用心走基层,沉下去感悟更多

为了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摄影记者必须不停地深入基层,走在路上。实践证明,好的新闻往往“藏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深入基层,在当事人习以为常,不认为是新闻的生活中去寻找新闻。这就需要记者真正做到“三贴近”,凝聚新闻的闪光点。

2013年11月,笔者到百色市那坡县采访邮政局乡邮员李绍龙。在2天的时间里,笔者每天一大早就跟随李绍龙骑着摩托车,带着几十斤重的包裹走上投递之路。那天,为了投递一封特快专递,我们经过2个多小时徒步跋涉,翻山越岭,终于到达了地处深山的偏远山屯,把信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笔者问李绍龙,为了一封信要跋山涉水往返4个多小时,值得吗?他告诉笔者:“乡村里的人一般是很少寄特快专递的,寄了就说明有急事或者重要的事。所以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在第一时间把信送到收件人手中,看到自己能够急乡亲们所急,真正帮到他们,再累再苦也值了。”

在2天的采访中,笔者为乡村邮递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打动,一篇图文并茂的图片故事应运而生。稿件编发后,受到了自治区邮政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在基层职工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投递员李绍龙也入选全国首届“寻找最美邮递员”活动的候选人。

由此可见,记者深入基层不但充实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更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学会用心去发现、用眼去搜索,能在第一时间体会到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百味,找到了新闻报道的着力点,让我们采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三、记者走基层,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所谓综合素质,笔者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培养主体意识、敏锐的新闻嗅觉、提高文字水平等。

培养主体意识。在日常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我们许多摄影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往往依赖部门领导或者编辑分配任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摄影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和优势,扬长避短。在完成部门安排的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建立自己的线索网络,主动提出采访线索和报道主题,独立完成报道工作。与此同时,具备图片编辑意识,多和文字记者、编辑沟通,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使自己的照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更符合版面要求。

敏锐的新闻嗅觉。所谓新闻敏感,是指摄影记者能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有助于摄影记者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所以,摄影记者必须善于积累和实践。因为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只有投身到社会生活中,积累各种丰富的知识,提高新闻敏感性,看问题才能更加准确和深刻。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才能引发敏感,调动创作“灵感”,也就更容易拍摄出贴近生活、读者喜爱的作品来。

提高文字水平。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已经不再是摄影记者的专利。任何一个身处新闻现场的人,只要有一部拍照手机就可以拍摄新闻照片,并把图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与大家分享。在我们报社,文字记者也配备了数码相机,在采写新闻的同时也可以拍摄新闻图片。随着“草根”记者和“两栖”记者的大量增加,媒体专职摄影记者的“垄断”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摄影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必须在提高文字水平上下功夫,做到图文兼修,不断加强自身的新闻理论和文字水平方面的修养和实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要培养和提高上述综合素质,与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息息相关。如何让我们的镜头始终聚焦基层一线,反映基层职工群众的真实情感,捕捉到基层最富有新闻价值的画面,对每一位摄影记者来说,都是其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追踪新闻事件,还是报道先进人物,摄影记者都必须把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作为第一要务,在思想感情、工作重点和采访作风上切实与职工群众融合在一起,所拍摄的图片新闻才能反映时代的变化,获得突破与创新。

J419.1

A

1674-8883(2016)24-0253-01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南宁职工群众
想你的风吹到了南宁
数读南宁
眷恋南宁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