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读图时代的新闻报道

2016-02-28刘钰潭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报道受众

刘钰潭

(中国矿业大学 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论读图时代的新闻报道

刘钰潭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当今社会是图像盛行的时代,各类影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视觉文化成为主导。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阅读心理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共同促成了“读图时代”的到来。本文着重论述了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现状,其中包括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常见表现形式、传播优势以及大量应用图片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正确对待“图片膨胀”现象,才能促进新闻传播的优化,净化新闻报道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受众的生活更为健康、和谐和有序。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报道;受众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传播环境较为完善的背景下,图片在信息传播中实现了量的提高与质的飞跃,与文字共同促进信息传播优化的视觉传播时代的到来。读图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对人类信息接收习惯的科学理解与迎合,它的到来促进了新闻传播的优化。此外,读图时代信息传递的优化是文字与图像相得益彰的结果。图片需要文字为其限定标题,更需要文字来消除其本身特有的多义性,并对图片所表现的事件的时间、地点作具体说明。

一、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现状

读图时代的新闻报道充分发挥“读图”的优势,运用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受众一场视觉盛宴。然而,“图片膨胀”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已从新闻报道自身扩散到新闻媒体,蔓延到受众。

(一)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

一是新闻报道版块视觉化。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奉行“眼见为实”的原则,视觉新闻借助图片强大的视觉冲击满足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同时将新闻报道推向版块视觉化的高潮。二是新闻报道图片色彩鲜艳。现代社会的阅读一定程度上注重休闲娱乐,媒体顺应了人们的娱乐本能,迎合了受众信息接收心理。所以,报纸变得色彩缤纷,图文并茂,杂志更加绚烂多彩,电视、网络上互动的图像、影像更是俯拾即是。三是新闻报道大标题富有震撼力。生活在快餐文化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受众往往是快速地浏览文章的标题。新闻工作者意识到了读图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于是,将标题的字号增大,缓解人们的阅读压力,并不断用猎奇、惊悚的标题吸引人们的眼球。四是新闻报道内容感性化。图片自身以及图片和文字结合所造成的蒙太奇审美效果,不仅造就了新闻的形式美,而且使图片参与了新闻叙事,使得新闻报道内容感性化。

(二)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常见表现形式

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示以及新闻速写已经成为读图时代媒体新闻传播中四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进入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已经变成读者首先阅读的要素,是吸引读者眼球的第一视觉元素。因此,图文结合的新闻报道形式也就变得越来越常见。新闻漫画是新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有些新闻无法拍摄照片或限于形象素材的缺失,只能用漫画来重现某些场景,使新闻的主题得到形象化的展示。新闻漫画用夸张的视觉形象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议,其观点鲜明、内容深刻、形象传神,画面寓庄于谐,有着夺人眼球的视觉感染力。新闻图示是报纸等平面媒体常用的一种视觉新闻形式,是以图、表为主要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以及对新闻事实中比较抽象的数字、内容,或者难以用文字描述、难以用新闻照片表现的事物进行形象化展示的一种传播形式,具有形象性。新闻速写是用绘画的方法,将新闻事实发展过程中最有新闻性,最能说明新闻事件本质特征的瞬间形象描绘下来。新闻速写是事实过程的压缩与事实片段的简图。

二、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传播优势与负面影响

(一)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传播优势

有学者提出,在现代社会,报刊使用图片的多少和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大众传播媒介的进步程度。读图时代的新闻报道正在悄然地运用图片的优势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1.直观性是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的最明显优势。美国新闻学者阿诺德曾说,“对于瞬间精粹的摄取,照片博得的吸引力是文字所达不到的。”[1]实验证明,人用不同的方法识别一个简单的物体,看文字描述需要2.1秒,看线条图案需1.5秒,而看彩色照片只需0.9秒。图片的直观性大大节约了阅读时间,更好地适应了受众的“快餐化”阅读方式,符合现代人的娱乐需求。与此同时,图片直击现场,展示新闻事件的全貌,为文字新闻烘托氛围,从而在受众心理上激起了种种联想,弥补了文字的枯燥感和模糊性。

2.形象生动的读图时代新闻报道是引起受众情感共鸣的首要因素。汶川地震足以用一生铭记。灾难来临,一场全民参与的与灾难对抗的战争瞬间打响。而此后的任何时刻,如果我们静心凝神,脑中闪回的,一定是无数张定格的画面:一排排失去了小主人的书包、废墟中紧握着笔的拳头、担架上的敬礼等。抗震救灾新闻中最撼动人心的,除了图片还是图片。这些图片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再现现实,传递出比文字描写更丰富的内涵,激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读图”传播方式的形象生动的作用,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3.快捷性是读图时代新闻报道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据了解,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新闻网站就已经是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的主要客户群之一。这些新闻网站充分利用大通讯社新闻摄影“快”的特点,频繁刷新新闻图片,依靠实时、滚动播出现场图片,获得了大批期望“先睹为快”的网友的青睐,进而获得了可观的点击量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4.大众性是读图时代新闻报道满足广大受众需求的表现。格力高夫大帝曾说,“无知之人从图像中来理解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他们能在图像中读到其在书中读不到的东西”。[2]在某种意义上,图片是文字的解码器。图片具有便于理解的大众性,它不受读者区域语言和民族语言的限制,不受大众文化水平高低的局限,是人类文化传播中都能读懂的一种共同语言,可以实现心灵的沟通。读图时代的新闻报道将新闻报道通俗化、大众化,因而扩大了读者范围。

5.纪实性是读图时代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保障。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所以人们面对新闻首先激起的心理反应就是对其真实性的默认。图像是最接近事物真相的视觉语言,新闻照片以准确的纪实性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同时,使受众在理解新闻事件时有一种现场感,从而强化受众对新闻真实性的接受。

(二)读图时代大量应用图片的负面影响

从新闻报道自身来说,首先,媒体在过分追求图片效应的同时导致新闻图片走入了新闻性缺失的误区。某些报纸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将文字报道“挤”出了版面,毫无选择地将图片“做大、做多”,非但传达不出新闻性,反而浪费了版面空间。此外,为了版面内容“丰富多彩”,压缩文字报道,代之以缺乏新闻价值的图片,放大并占据了重要位置,严重削弱了媒体信息传播功能。其次,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一些网站以猎奇的图片、夸张的标题等手段达到对读者的感官刺激,使新闻报道走向庸俗与媚俗,脱离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导向功能。再者,新闻照片的虚配、摆拍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有了。现在,还有不少记者喜欢在事件现场摆拍或事后补拍。拍摄抗洪抢险中的先进人物,因为错过了时间,就让先进人物背着不想干的群众去补拍,当然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但策划和摆拍出来的新闻照片,已经违背了视觉传播的客观规律,说到底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从传媒方面来说,在大众传播领域,媚俗是指媒体为迎合广大受众的视听心理,而降低文化产品的审美水准和道德水平,意味着媒体的跟风传播行为。对我国某大型门户网站社会新闻信息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暴力掩藏了和谐,猎奇超越了好奇,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这一切构成了网络社会新闻的现实表现。当今社会,新闻客观公正的本质正在沦陷,取而代之的是道听途说、肆意渲染。媒体本身“社会良知”的形象正在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对“眼球经济”俯首帖耳,对低级庸俗津津乐道,大侃硬新闻,大兴软新闻,传媒界开始繁衍一种以迎合、取悦受众,制造刺激,引起受众直接反应为主的倾向,媒体的媚俗化、泛娱乐化由此产生。

从受众方面来说,在今天,媒介文化中出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一些原本与广大受众的现实生活、工作、健康、教育等根本利益关系甚微的丑闻、闹剧、战争、暴力等信源,却成为一些媒体竞相追捧、趋之若鹜的新闻。这对当代受众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思维能力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图画是制成的作品,受众要做的就是用空洞的双眼去看这些一目了然的图画,这使他们失去了想象的机会。同时,图片的智力含量、知识含量、智慧含量相对较少,人们在“读图”时的智力锻炼受到某种限制,不能给人以启迪,更不能使人受到更深层次的影响。再者,进入读图时代,受众看重的只是形式,商家注重的只有利益。为了商业利益,图画对消费者曲意逢迎,一味媚俗,丧失了艺术的高雅,造成欣赏图画的受众审美观念异化、价值观念淡化。其主要表现为过分关注“自我”,使得一些受众缺乏鲜明的是非观念,而强调自我实现,个性张扬。他们放低了对美丑、善恶的评判,认同了“存在即合理”,原则性问题越来越少,可变通事物越来越多。

三、正确对待读图时代

(一)读图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

在媒体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新闻图片的“视觉竞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工具。文字和图片有机结合或发挥好各自的优势,是使图文能够“两翼齐飞”,使每个新闻记者达到“业务精”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对于文字记者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更要学会运用视觉语言形象地反映新闻事实。摄影记者在读图时代充当着主力军,面对读图时代带来的机遇,摄影记者首先要树立真正重视新闻照片的观念。新闻图片不再是版面的点缀,更不是文字的附庸,它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同样是信息的载体。它的形象性、直观性是文字所不及的,可以使受众获取足够的视觉信息。同时,要花大力气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闻图片。在广泛采集新闻照片,广辟渠道的同时注重图片本身的质量。新闻照片的特点在于用瞬间视觉形象来传递新闻。此外,读图时代的编辑应建立“大图片编辑”理念,担当好传媒视觉传播的“把关人”角色。

(二)受众理性面对读图时代

读图虽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读图”永不能代替“读文”。中华民族文化主要靠文字来传承,通过深思熟虑、感悟和思考,从而达到熟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对于现代青少年沉溺于休闲娱乐的图文刺激而忽视名著的阅读问题,学校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学校可充分发挥读图时代的特点,为学生播放一些热门名家讲座的光碟,还可定期举办名著导读活动。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三)相关机构加大监管力度

读图时代不是让我们滥竽充数地将更多数量的图片堆砌到版面上,而是将新闻摄影作为独立的新闻语言予以强化,是将更多、更精彩的新闻图片提供给读者,告知受众文字背后更多的新闻事实。基于新闻图片在读图时代的“新使命”,相关部门可以选取每日优秀的新闻图片收录在建立的新闻图片库,并将每日收录的新闻图片发给各个媒体部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流通和共享,还可让大家反思和学习,从而达到促进新闻图片优化的目的。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使新闻图片传播走入正轨。

参考文献:

[1] 汤天明.读图时代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6-13.

[2] 邓启耀.视觉表达[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29.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048-02

作者简介:刘钰潭,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新闻报道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