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党建报道

2016-02-28朱颖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区县典型受众

朱颖华

(武清区新闻中心,天津 301700)

浅析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党建报道

朱颖华

(武清区新闻中心,天津 301700)

党建宣传是党报党刊的重要任务,是考量新闻媒体是否有真功夫的试金石。做好党建报道,职责重大,使命光荣。本文着眼区县电视台,从去虚求实的角度探讨做好党建报道的方法。

区县电视台;党建报道;去虚求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建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因此,对于区县电视台来讲,做好党建报道,既是本职的体现,又是使命的要求。

从实践来看,想要使党建报道“有看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纯地围绕党建说党建、读文件配会议画面等报道模式单一、报道内容枯燥的现象很常见。事实上,党建工作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报道范畴广泛,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尽管党建报道可选择的主题很多,但新闻做出来以后并不是特别出彩,原因就在于缺乏对党建工作的深入思考,对要报道的人物、事件挖掘不够。抓好党建贵在虚功实做,而做好党建报道的要义就在于去虚求实。笔者以天津市武清区《武清新闻》对党建的报道为例,分析区县电视台在党建报道中应如何“去虚求实”。

一、党建报道“去虚求实”,要用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表达

党建类的题材,大多涉及意识形态领域,一般体现在政策理论、文件精神、典型事迹等方面。在党建的新闻报道中,语言表述上往往夹杂着专有名词或政治术语,对于受众而言,这样的语言晦涩难懂、吸引力差。因此,党建报道要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才能使党建报道通俗易懂,才能被受众接受。2016年8月31日,中宣部召开创新新闻传播工作交流会,会上提出要善于运用大众化、生活化的话语表达,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使话语体系、语言风格更适应受众的接受习惯。也只有站在平民化的视角,用百姓的语言,才能真正做到“去虚求实”。所以,记者在写稿时,就要把公文型的材料变成平实易懂的电视语言,把晦涩难懂的政治语言变成受众容易接受的鲜活语言,把条条框框式的表达变成形式多样的新闻表达。

二、党建报道“去虚求实”,要抓典型人物、群体、事件

党建报道仅有平实易懂的语言远远不够,必须依托典型的事件才能做出实在好看的新闻。将理论政策、文件精神等党建内容厚植于典型的人物、群体、事件中,才能达到“去虚求实”的目的。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武清电视台《武清新闻》栏目专门策划选题,对全区各级各部门如何开展“两学一做”进行报道。记者接到采访任务,首先问了自己一系列问题:此类党建性的电视报道应该报道谁?怎么报道?是简单的报道开会、学习文件,还是创新报道方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到“基础在学 关键在做”,这给新闻报道指明了方向。共产党员是如何做的?怎样做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党员?顺着这个思路,记者在全区各个镇街中寻找典型,经过比较,发现武清区石各庄镇将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得很有特色。该镇充分发挥实践精神,积极开展“好榜样、好景观、好空气、好民风”的“四好村镇”创建活动,虚功实做,将党建变成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具体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记者从这方面入手,根据石各庄镇实际,推出了《拥模范立先锋 选树身边好榜样》《广施绿创特色 打造绿色好景观》《强治理控污染 倾力保卫好空气》《扬正气抓风气 汇聚淳朴好民风》系列报道,将该镇党员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性加强、觉悟提高、以行践言的具体实际表现出来,使受众看得见、看了信,自然就达到“去虚求实”的目的。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大方面的典型选好之后,还要用小典型去支撑。比如在报道典型事件时,可能类似的事件有很多,那就必须用心去比较,从典型中找出最具典型性的来报道。在做《拥模范立先锋 选树身边好榜样》这条新闻时,记者收集到了很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孝老敬亲、助人为乐、带领致富等,各行各业都有。经过比较,笔者最终选择了视孤寡老人为亲人、工作20多年的共产党员、敬老院院长姜文芝,因为在她的影响下,石各庄镇孝老敬亲的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对标,形成了向善向好的社会氛围。节目播出后,反响良好。由此可见,把党建工作融入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用新闻语言来充分展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看似普通、实则闪耀着“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典型事迹,是最有说服力、最有表现力和影响力的。

三、党建报道“去虚求实”,要学会讲故事

以受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传播,已成为当今新闻报道创新的探索方向。谁会讲故事、谁能讲好故事,谁就能吸引和留住受众。对于党建报道来讲,更应如此。这是因为,受众一般认为党建报道具有严肃性、理论性、呆板性的特点,与其他报道相比,接受起来不太容易。因此,创新报道形式,将严肃的、理论性强的、呆板的化为轻松的、生活化的、灵活的报道,传播效果才能大大提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如何用新闻语言去表述党员干部在接受教育之后的变化呢?单靠嘴说而没有事件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学会讲故事,要用真实的故事来表现学习前后的变化。比如,2015年《武清新闻》在报道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时,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例子,石各庄镇纪检委员王宝全下村回访的故事。他要回访什么呢?一个是该村垃圾坑治理情况,另一个是帮助电视维修工联系培训的事。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出现在了王宝全厚厚的民情记录本上。原来,石各庄镇开展了“访民生、接地气,百名干部进千家”活动,组织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及市区帮扶组成员,携带民情记录本每周至少入户3次,及时解决老百姓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走访中,王宝全在石北村收集到了村民反映的垃圾坑影响环境、影响生活的问题,也搜集到了村级电视维修工面临的技术瓶颈等问题,他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逐一解决,解决之后再做回访。一家一家入户了解情况,一家一家入户走访,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一件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虽然这些事情都不是所谓感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却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办真事的服务理念。

在故事化报道时,我们还要注意,有关党建的报道手段有很多,要择优而用之。对于电视媒体而言,要善于发挥电视媒体的特长,即要多做现场报道,突出现场。因为现场报道能够将受众很快带入故事情节当中去。现场人物的表情、语言不仅是新闻真实性的反映,还是报道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只有这样,党建报道才能“有看头,有嚼头”。还是以《访民生、接地气,百名干部进千家》为例,在本篇报道中,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现场报道的方式,记者跟着王宝全一家一户去做回访。在回访的过程中,用镜头和话筒记录了被访村民对问题解决的态度,记录了干部下村入户时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办事的情况。这样的报道,对于受众而言,仿佛自己就在现场,真实可信。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32.

[2] 刘汉俊.让党建宣传成为亮点[J].中国记者,2016(7):61.

G212

A

1674-8883(2016)22-0259-01

猜你喜欢

区县典型受众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