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挖掘,采访从细节中来

2016-02-28程国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夫山西稿件

程国媛

(山西日报,山西 太原 030012)

深入挖掘,采访从细节中来

程国媛

(山西日报,山西 太原 030012)

作者常年在新闻采访一线,从新闻采访和撰写稿件的角度出发,选择了细节作为突破口,阐述了如何进行深入采访,获得有价值的素材。

挖掘细节;调动感官

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对于“如何采访”每个人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作者在新闻采访一线多年,总结了一些自己关于采访中细节把握的体会。

由于被采访者不知道你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他们觉得不重要的细节可能恰恰是我们写新闻需要的。但是细节不会自己跑出来,这就需要你会聊天,聊天往往能获得许多线索。首先,记者要拿出很平和、普通的心态来跟被采访人聊天,即使做不到好像一个特别熟悉他的人一样,至少也能让他比较自然一点。你要采访,你要跟人交流,就要会提问。怎么提问呢?我们要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放在读你这篇文章的人的立场上,就比较容易了。因为你想知道的内容一定也是读者想知道的,你关注的,你疑惑的,你希望得到答案的,这些一定都是读者希望看到的。不管是面对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要把自己的兴趣点跟读者的兴趣点结合起来。

带上眼睛,随时随地进行采访。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以后,报社布置一个采访任务,写山西体育出征奥运的一个总结稿,需要采访山西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当时去采访女子射箭团体冠军——方玉婷,这是我们山西队的一个选手。当记者到达训练场的时候她正在训练。她们的训练其实特别枯燥,一排人背箭筒,瞄准,然后一箭一箭射,一轮10支箭,训练完一轮,自己走到箭靶前把箭从上面拔出来再来一轮。大家练习的频率是一样的,一起射箭,然后一起走过去拔箭。当时在训练现场,教练要求比较严格,她不能停,因为她一停下来会影响到别人训练。怎么采访呢?记者只能是在她走过去拔箭的大概50米的路上进行采访。在跟着她拔箭的过程中,就很自然地想问她,像平常这种一轮一轮的练习,她们每天要练多少次?大概一天下来能射出多少支箭?这个就是一个细节,你写稿子的时候不需要写她们训练有多辛苦,起早贪黑之类的,你只要写出她们的训练量大家就能有所体会。第二点,当时现场一排站了20多个运动员,看起来做的是一样的动作,但是就只有方玉婷一个人代表山西参加了奥运会,她必定有什么特别过人的地方。这些都是一些自然而然就能想到的内容。

通过这些,你不仅可以获得最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细节往往决定了稿件的深度和高度。在这一点上,记者永远要怀着深入挖掘,永不放弃的心。有时候,一件事情比较简单,我们得思考,简单的事情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值得挖掘的东西。

有次去一家医院采访,在跟护士聊天的时候,听说医院一个大夫患了尿毒症,却依然坚持给病人看病,他去世前一天还在出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新闻。因为现在大夫的社会评价总体不大好,这个大夫的事迹你就这么平铺直叙,简单写出来就是一条挺好的新闻,但是可能只有区区几百字,简单把他的事迹说一下,这篇稿件就结束了。大家看了可能也只是觉得,这件事就是特别普通的一条好人好事的新闻,最多感慨一下。当时笔者就深入思考了一下,没把这个素材当成一般的消息写,而是又想了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支撑他这么做。再进一步想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愿意做,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连自己分内的事都做不好。因此,如果能深入挖掘大夫患了尿毒症,仍然坚持给病人看病背后的原因,这个稿件的厚度和深度一下子就提高了。

深入采访后,记者发现他其实真的就是一个普通大夫,没有任何职务,对名利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追求,就想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他的工作也不是治疗疑难杂症,只是一些普通的教学和医疗工作,总之就是一个挺普通的大夫。这么采访下来,一个普通医生,做了一辈子普通的事情,简单地想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周围的同事、患者、学生都非常尊敬、敬佩他,都说他“其实就是想工作,没有别的想法,在名利上真的是无欲无求”,大家可能表示怀疑,但是现实中真有这种人。这件事一下就比一个大夫患有尿毒症,然后坚持给病人看病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最后,据此写出的稿件内容就涉及一些职业操守、职业理念的问题,文章自然也更深入了一层。就是从单纯感人,引发读者共鸣,产生敬佩,最后让我们身处各个行业的人都产生这样的思考:我们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坚持做一辈子普通的工作,坚持做好也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不管做什么,是不是应该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是不是也能做一个尽职的普通人?

这篇稿子从当初的500字,最后写成了3000字左右,发在了报纸头版头条——《殉道者石岩》,作者想要表达,他是医生这个职业的殉道者,他的坚持代表了一个人基本的职业操守,而他背后表现出来的,是如今我们社会上比较缺少的一种道德感和精神力量。这样一来,就在新闻背后挖掘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让人受到了更深的触动。其实,这点触动就是新闻升华、提升的部分,也是让你的稿子有厚度、有重量的部分。

深入挖掘还有 一层意思,就是你采访时需要深入采访对象身边的环境,了解他各方面的情况,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一个人、一件事,了解得越深入就越有可能挖掘出一些表面看不到的东西,这就需要记者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并将所思、所想付诸笔端。

采访的时候要带上你的眼睛,留心观察采访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地语言、职业习惯,这些东西往往能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所以不仅要记录,还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表情,感受他的气场,解读藏在他背后的一些内容。

有一次采访一位教师,采访结束,看到这位老师走进路边一家小商店,买了一包零食回家。后来问他,他说是给孩子买的,因为忙着教学,对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一直感到非常愧疚。这一点最后也写到了稿件中,成文获得了报社内外一致好评。采访就是要用这些眼睛观察到的东西引发自己的思考,思考触发一些心灵上的感受,然后把这些感受带给读者。

总之,新闻采访需要随时随地,调动全部的感官,深入挖掘细节,与被采访者产生共鸣,获得鲜活的素材,最终才能写出触动人心的稿件。

[1] 董小玉.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8-105.

G212.1

A

1674-8883(2016)22-0247-01

猜你喜欢

大夫山西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我在山西等你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进步太快
邬大夫就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