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抗战剧的主要创作特点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抗战

刘 通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抗战剧的主要创作特点

刘 通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近几年,国内抗战剧的创作迎来又一次热潮。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抗战剧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是比较丰富的,且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它们表 现出的新的创作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国内抗战剧创作的新趋势。

江苏省;抗战剧;创作特点

在2015年的文化日历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属最醒目的关键词,电视剧行业也掀起了一股抗战剧创作的热潮,积极为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在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电视剧中,抗战剧占了较大比重,其中每部电视剧所表达的主题也各有特色:有表现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抗击日本侵略者并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的《杀寇决》《满山打鬼子》;有展现年轻人在经历了种种风雨考验之后,从懵懂的爱国青年逐渐成长为坚定的爱国战士,并踏上别样人生旅程的《毕业歌》;有重在表现两大家族之间爱恨情仇和商战的抗日故事《云水怒》;还有细腻地刻画英雄儿女的爱国情感,将“热血抗战,拼尽最后一滴忠魂血”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我的特一营》等。总结起来,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抗战剧主要有以下几个创作特点:

一、在塑造英雄人物时善于抓住个性特质

作为主旋律电视剧,抗战剧在较长时期内着重于表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给观众留下了许多“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然而,随着《亮剑》《永不磨灭的番号》等抗战剧的热播,抗战英雄人物逐渐从圣坛走向人间,草根英雄不断涌入观众的视野。亲民的“李云龙”“李大本事”们为抗战剧带来了较高人气,也让小人物的革命传奇逐渐成为抗战剧的“主旋律”。在草根抗战英雄不断带来惊喜的同时,如何避免“脸谱化”的宿命,不断带给观众新鲜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2014~2015年的江苏省自制抗战剧在创作中注重将大时代的余晖投射于个体的描绘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人物。

《毕业歌》将视角投到大时代背景下抗日救亡的年轻人身上,但没有将他们同质化,而是赋予他们属于那个时代的个性特质——洪望楠的进退两难、季家鸣的不择手段、朱玉琼的固执体面、王沐天的单纯和血性。当面对碾压而来的历史车轮,不同个性的年轻人都没有退缩,如桑霞的智慧、勇气和爱国热忱,洪望楠内心充盈的报国之志,王沐天从大少爷蜕变为革命者等等。《炮神》中的人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特质,该剧把杨志华设定为“天才炮神”,把杜清明设定为“暖男炮侠”,把杜清时设定为“残忍英将”,把李慕兰设定为“虐心女神”,把枝野胜男设定为“冷酷炮魔”,同时形象鲜明的各色人物也增加了该剧的看点。

《我的特一营》的叙事重心落在“我”上,较之“我们”的集体叙事,个体叙事的腾挪挥洒空间显然更为洒脱灵动。且看“特一营”中各具特色的“我”:勇猛果敢的营长周天翼、足智多谋的副营长孙嘉谋、信口开河的“半仙”李有才、川音浓重的“老猫”吴老四、聪明灵活的“哨兵”罗松林、尚显稚嫩的新兵“小四川”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声口,往往甫一亮相便深入人心。这些形象迥然相异的人物之间的碰撞,往往能够在紧张激烈的战斗间隙产生些许轻喜剧效果,一方面形成了电视剧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使观众在紧张的观剧体验中有所放松;另一方面,个性化的人物塑造在剧集的递进中,自然呈现出个人的家庭、血缘、亲情、爱情与友谊,使剧情逐渐由接地气转为聚人气了。

二、在国家民族危亡与个人爱恨情仇的抉择中凸显家国情怀

传统抗战剧主要讲述革命者的信仰,而战火中的浪漫情怀大都是锦上添花,然而细数近年来的抗战剧,情感纠葛、豪门恩怨、家庭纷争等元素也混搭其中,悄然改变着抗战剧的面貌。2014~2015年的江苏省自制抗战剧创作,注重通过表现人物在面对国家民族危亡与个人爱恨情仇时的抉择来凸显家国情怀。

《毕业歌》兼具爱国的理性与个人情感的感性,并非是大谈苍白的爱情口号,而是利用几个年轻人的情感经历编织乱世之中的爱之艰难。剧中,桑霞、王沐天、洪望楠形成一个爱情三角形,三人之间有着剪不断的情感交集,全都陷落在爱不能爱的困苦中难以自拔。如果放在别的剧集中,这种爱情连环套很容易被编织成狗血的情感乱码,但在本剧中,人物间“欲说还休”的细微情感却被演绎得无比深切和纯净,面对动荡的时局,他们将那份情感搁置起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对祖国的更为深沉、澎湃的情感,他们的相忍为国让人感佩。

《炮神》采用了“炮”+“情”两线融合的故事结构,剧中3位主人公横跨20年的爱恨情仇是该剧的虐心高点。在该剧中,男主角杨志华和杜清明既是炮战对手、纠葛情敌,也是患难之交,他们由敌人变同学,再由情敌变成生死兄弟……当面对昔日的老师枝野胜男侵略自己的国家时,在民族大义面前,本来势同水火的二人毫不犹豫地联手抗战。同样的结构还表现在《铁血战狼》中,武工队队长武忠义和国军连长吕修文是发小,也是“情敌”。武忠义破坏了吕修文已订好的婚姻并抢走了他心爱的人,吕修文对武忠义一直怀恨在心,二人纷争不断。但后来武忠义解救了身负重伤的吕修文,二人虽然摩擦不断,但在共同抗日的战斗中,依然能够彼此欣赏对方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日军对根据地的围剿,武忠义和吕修文摒弃前嫌并肩战斗,带领部队和日军展开了最后的生死搏杀。

《云水怒》以28年前的前史作为暗线,水易龙在与云在天的争斗中失败并被迫离开上海滩,心爱的女人安若素也嫁给对手。28年后,带着被欺压的仇恨和被夺爱的耻辱,水易龙重返上海滩打算一洗前耻,不料早已物是人非。在上海歌舞厅遇上的舞女玉蝉儿因长相酷似年轻时的安若素,使水易龙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殊不知玉蝉儿是日本人利用水易龙对云家进行毁灭性打击的一步棋。玉蝉儿带着目的勾引云飞岳,却在几番交手之后控制不住深陷进去;共产党特派员宋瑾前往上海追查情况,假扮报社编辑的她与云飞川阴差阳错地相爱。特殊情境下的爱情,年轻人之间相爱却不能爱的苦楚,任务与本心间的无奈,艰难的抉择间的家国情怀渐显。

三、女性角色在抗战剧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过去,抗战剧一直被视为“男人戏”,但近年来随着“铁梨花”“王小红”等巾帼英雄的涌现,抗战剧由男人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比起阳刚气十足的抗战剧,这些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剧集大大增强了传奇性、观赏性,同时也暗合当代社会女性日益独立自主的现状,赢得了女性观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同。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抗战剧成功塑造了不少女性角色。

《毕业歌》对女性角色的着墨相当重,在该剧中,她们不再是点缀和陪衬,而是各有特色,真正地顶起了半边天。朱玉琼作为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遗孀,并非只会打牌享乐,为保护家人,关键时刻她也颇有急智,懂得和日军周旋以拖延时间;王多颖身为贵族大小姐,虽养尊处优鲜知身外事,但却能深明大义,为了未婚夫建造飞机的革命大业,奋不顾身地抛下一切全力相助;洪望梅作为大家闺秀,外表天真可爱,内心却不让须眉,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剧中最令人瞩目的女性当属女主角桑霞,作为该剧的主角,她的性格是典型的外冷内热,极富人格魅力。工作时,她冷静沉着、聪慧坚毅;感情上,她与洪望楠、王沐天的三角恋纠葛剪不断、理还乱,非常虐心;不过在革命和信仰面前,她又拿得起放得下,堪称一代奇女子。

在《云水怒》中,复兴社的梅怡和有着男子一样的气魄,果断干练,又能独当一面,其身上所体现出的现代女性特点,引发观众的共鸣并受到追捧。救亡社的秦爷疾恶如仇,为完成丈夫遗愿,带领自己在战场上救下来的兄弟们成立了救亡社,惩处汉奸,受人敬仰。不管是梅怡和还是秦爷,身上都具有明显的新时代女性特质,她们重情重义、懂得取舍、独立自强。该剧既表现了烽火岁月的侠骨柔情,又表达了现代职业女性的独立追求。

在《杀寇决》中,艾小曼与陆子峥是一对“抗战CP”,家境优越的艾小曼性格开朗、直爽,全无大小姐的矫揉造作,偶尔发点脾气、吃点小醋也让人觉得可爱至极,她用自己的方式爱着陆子峥,甘愿孤身一人奔向残酷的日寇,在严刑拷打下也没有背叛“杀寇团”,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高贵的灵魂。《我的特一营》除了各具特色的男性角色外,女性角色廖真真也相当地惹人眼目,作为这部男人戏里仅有的女性,她凭借古灵精怪的邻家气质和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成为了这部剧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焦点人物,作为一名刚柔并济的女战士,她展现了战地铿锵玫瑰的风采。

四、对抗战历史的解读更加全面、客观、立体

近几年,抗日剧遭到许多非议,原因就在于所谓的“神剧”只是简单地搭建一个硝烟弥漫的背景,然后肆意地演绎光怪陆离的情节,这实际上是对历史的亵渎,根本不配冠之以“抗战”的名号。2015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剧再次成为荧屏的热点。而在抗战题材挖掘殆尽的现状下,新一轮的抗战剧热潮如何做到既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又能去“雷”去“神”,对抗战历史进行全面、客观、立体的解读?对于这一问题,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抗战题材电视剧为抗日剧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毕业歌》中的抗战花开两朵,一面是桑霞和王沐天冒着风险组织秘密渠道,暗中为新四军秘密偷运药品;一面是洪望楠为了让国民党空军具备空中打击的能力,殚精竭虑地重建飞机制造厂。该剧充分表达了民族危亡之际富家子弟抗日不含糊、知识分子爱国有热情的观点。剧中富家子弟、普通群众与地下党“众星捧月”般助力飞机工程师“曲线救国”的故事显得与众不同,比起以往抗战故事人人皆在其中的做法,这一次普通人如何救亡、局外人如何参与成了看点。该剧对抗战人物的描绘,看似是泾渭分明的共产党、国民党和普通人,但三者之间的界线在抗战中从清晰到模糊,直到群策群力携手革命,成为这首“青春之歌”的与众不同之处。

《云水怒》避开黄土地、大森林等传统抗战战场,将视角转向了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聚焦商人的家族抗战史,以云、水两家的家族情仇上升到家国恩怨和民族大义,既有正面战场的展现,又有金融领域的商战较量,既有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命运变迁,又有谍战的紧张刺激。

在台儿庄战役的宏大背景下,《我的特一营》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解读方式,从一个普通营队特一营入手,塑造了一群面对生死抉择的普通军人形象,从而映射出在台儿庄战役奋战的所有爱国官兵。故事一开篇,随着战地记者罗伯特的镜头,身处战壕的特一营成员悉数入镜,满脸炮灰的淳朴大兵们在镜头前竞相展现自己,其形象鲜活、真实,格外亲切。当营长周天翼罔顾上级撤兵的命令,率领部下杀向小鬼子时,一个把民族大义置于个人生死之上的英雄形象跃然出现在荧屏上,一个为民族存亡不惜流干最后一滴血的英雄队伍浮现在观众眼前。

五、在作品风格上突出青春与阳光

在近几年的抗战剧创作中,“年轻化”逐渐成为新趋势,一大批充满青春、热血、正能量的抗战剧,收获了高收视率和观众的普遍称赞。这一点在2014~2015年的江苏省自制抗战剧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毕业歌》非常注意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整体风格比较青春阳光,并不是一味的沉重拖沓、苦大仇深,李小冉、付辛博、文咏珊等众多主演的高颜值亦为剧情加分不少。该剧服装造型复古之余又精心作了一些调整,改良版的中式西装、洋裙在烽火之中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既符合当代的审美,又彰显了烽火乱世的年代之感。《毕业歌》聚焦时代变迁下的家国命运,向观众展示了年轻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奋斗与感情,为我们呈现了血色笼罩下的青春之夜、枪声伴奏下的浪漫成长,抒写了饱含热血情怀的“青春之歌”。编剧严歌苓这样说道:“这部剧不仅仅是抗战的故事,也不仅仅是走向革命的故事,它还包含着对青春的理解,对青春和生命意义的诠释。”当刺刀逼近花朵,当春天提前结束,沸腾的青春该如何安放?国难家仇,同学少年何去何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国仇家恨几乎在一夜之间涌向单纯善良的年轻人,就此开启了他们不一样的血色青春、不一样的激情人生。像《毕业歌》昂扬的旋律一样,这部精品史诗大剧中歌颂的“毕业歌精神”可谓是它的核心动情点,故事的主人公们打破了理想和现实的种种约束,演绎了一段浓墨重彩的“少年强国梦,青春勇担当”的故事,这也充分告诫了和平年代的新青年要了解历史,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在《杀寇决》中,“杀寇团”的成员全部为热血青年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却怀着同样的爱国热心,誓言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抗击日寇。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这些年轻人逐渐脱去稚嫩的外表,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从一名热血青年逐渐蜕变为训练有素的真正革命者。《我的特一营》讲述的是台儿庄战役的故事,距离当今已经有一段距离,但当看到军旗在战火硝烟中飘扬、战士在为国牺牲的时候,每一名观众心中被激荡起来的热血和震撼,并不会因为硝烟散尽而被忘却。根据湖南卫视的收视数据显示,《我的特一营》首播当天便拥有7000万的观众量,各年龄段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被以周天翼为代表的热血军人和简单直接的家国大爱所感染。

J905

A

1674-8883(2016)22-0170-02

刘通,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抗战
我听父亲讲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精神颂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多部抗战影片上映
抗战风骨不可丢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
中国空军抗战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