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问政类节目的生命力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昌吉问政类节目

庄 颖

(昌吉电视台,新疆 昌吉 831100)

浅谈电视问政类节目的生命力

庄 颖

(昌吉电视台,新疆 昌吉 831100)

目前,电视问政类节目已在全国遍地开花,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要办好这类节目,需要在选题上突出政务、民生、新闻三结合,在立场上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在监督上实现后续及时跟进与深挖。通过电视问政的形式达到督促政府执政、消除社会负面情绪、深化媒体舆论监督的目的,使电视问政节目取信于民,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相互沟通的“直通车”,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问政;电视节目;生命力

所谓电视问政,是指执政者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从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就相继推出电视问政类节目,内容集中于各类热门的民生公益问题,开创了政府执政的新形式,受到各地观众的关注。2013年起,新疆多地推出了电视问政类节目。

媒体参与问政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只有电视直播问政最直观、真实、刺激,老百姓坐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平时不太容易看到的局长、处长、主任正襟危坐接受市民的“面试”,直面各种没有被提前告知的问题,甚至是问责。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好“电视问政”在政务公开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办好电视问政类节目?笔者结合所在地区电视媒体举办的问政类节目,谈几点看法。

一、问政选题要突出政务、民生、新闻三结合

无论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题材都决定着节目的定位和品位,也决定着节目的价值取向和收视效果。什么样的选题才是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最佳选题?笔者认为电视问政类节目的选题要突出体现部门亮点、民生热点和新闻看点。

问政类节目不论是作为监督的载体还是舆论的阵地,都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让党委、政府决策与人民群众利益相一致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一方面,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直接回应和承诺,进而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党政部门领导也能直接倾听百姓的声音和诉求,进而举一反三,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笔者认为,选题上“电视问政”的话题要通过调查从生活中来、从群众中来,切实关乎百姓生活。应从“大民生”着眼,把一桩桩具体的民生实例放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中、放在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实践中,进而寻求答案和解决之道。只有以“大视角”关注民生,在“大民生”上做文章,做有政务呼应的民生节目,做以民生为主题的政务节目,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笔者所在的昌吉电视台首期电视问政节目,曾选择了与广大群众反映最多的国税、地税、工商三家单位为问政对象,选取的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问政主题,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保证了问政的社会效果。到目前为止,昌吉电视台问政节目共播出了8期,内容涉及教育、卫生、交通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部门,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每年“两会”,各级政府都会承诺新的一年要实行哪些惠民举措,为广大百姓办哪些实事。这些承诺既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与亮点,也是百姓所关注的民生热点和难点,这些内容理应成为媒体所追求的新闻看点和焦点。这类选题既有政府作为又有民生诉求,还有部门回应,“政务”与“民生”在这里找到了最佳契合点,这才能提升民生新闻品质内涵,实现多方共赢的出路。

二、电视问政节目要力求真实、客观

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是电视问政的生命力。电视问政类节目一般都在新闻频道播出,节目一定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五个W”以及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夸大、缩小的成分;第二,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歪曲或掩饰。

电视问政类节目和传统的批评类节目不同,电视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媒体和公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政府和官员要面临更多考验,尤其是官员们公开直面电视“考问”。这就要求问政客体能直面矛盾、不回避问题,以便推动问题的解决。

例如,昌吉电视台首场《电视问政》节目中,邀请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70人参与节目录制,现场与问政单位领导面对面交流。市民代表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国税发票邮政代开不方便、不清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政策法规、工商营业执照复验手续复杂”等问题一个个抛给了国、地税和工商部门的负责人,不仅要他们现场作答,还要承诺问题处理的时限。节目录制结束,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感到震撼、羞愧,虽然压力很大,但这样的节目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监督和促进。以后我们会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切实改善工作作风,提升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让广大百姓满意。”

三、电视问政节目后续跟踪报道要及时跟进

目前,电视问政类节目大多采取“电视短片+官民对话”结构进行。节目开始是电视问政曝光问题的短片,然后由主持人或群众代表发问,最终落到“谁的责任”“如何解决”“何时解决”。虽然在节目现场,官员常常承诺“马上就办”,但是许多事情要落实很难,换言之,要坚决治庸问责、尽快解决电视问政节目中所反映的问题光靠几期节目远远不够,还要有长效机制来执行。

我们相信百姓、相关政府部门和媒体共同参与电视问政节目绝不是走个过场、发发牢骚,而是希望节目中提出的问题、建议能得到解决和采纳,并付诸实施。每一期《电视问政》播出后,我们会对节目中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跟踪与再挖掘,对相关部门的整改行动及效果如实反馈报道,给有关单位和社会以交代。如此长期监督,既可督促政府勤于执政、加强整改力度、防止问题反弹,也能强化官民沟通,消除社会负面情绪,深化媒体监督影响力。变官民“问答”为媒体“深问”,挖掘深层次问题及其原因。换言之,如果电视问政浅尝辄止,不能公开、深入讨论公众关心的公共事务与问题,那它将如无根之浮萍,定会失去强大的生命力。

现在,“电视问政”类节目在全国已经全面开花,群众的参与也形成了燎原之势。只有真正做到“由人民选择、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这种政务公开新形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取信于民,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沟通的“直通车”。

G222

A

1674-8883(2016)22-0157-01

猜你喜欢

昌吉问政类节目
图说建党百年·天山画卷 时代昌吉
托管引领共赢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浅谈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排技巧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