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新伦理

2016-02-28常红林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老龄居家养老

常红林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新伦理

常红林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社区居家养老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符合中国传统养老观念,日益成为众多低龄老人的养老首选。但是,依赖性养老的传统养老观念桎梏着社区居家养老的效果,降低了老龄人的养老质量。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居家养老为老人提供了更丰富的参与社会、社交娱乐、康复照护的渠道,能有效减少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建立起独立自主、追求个人价值的养老伦理,使我国向成功老龄社会迈进。

社区居家养老;新媒体;养老观念;个人价值

我国自1979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至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经集体步入老龄期,正面临“4-2-1”“4-2-2”的老龄化时代,一对夫妻赡养4位老人和抚养1~2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与此同时,现代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有偿就业的职业发展趋势,使她们在照料家庭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怎样的老龄化社会?

一、传统养老观念困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主流养老方式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让老人居住在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1]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兼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具有经济高效,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的特征,老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养老可以有效缓解环境焦虑。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受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结合中国的老龄化现状,我国老龄人普遍能够接受不离开家庭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回顾中国民众养老观念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在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里,“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都被视作天经地义的义务。尤其是“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世世代代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影响着人们的养老实践。传统养老观念强调老龄人的特殊性,将老龄人视为需要得到妥善照顾的弱势群体,老人也被动地形成了养老依赖性,缺乏社会存在感。在养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性孤单,降低了老龄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小型化及子女异地居住等因素,家庭或独居老人必然增多,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弱化。新华网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内地74%的人表示因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一半的人表示与父母居住在不同城市,无法亲自照顾父母。[2]在许多居民区,老人坐在路边孤独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成为一种常态,充分显示出,相当数量的老龄人存在情感孤独症状。

一个成功的老龄化社会至少应该保证老龄人有尊严地老龄化,老龄化人不仅需要完善的物质赡养和生活照料,同样需要精神关爱。面对迅猛的老龄化浪潮,劳动力供给后劲乏力,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从政府到家庭的养老策略都呈现重经济扶助、轻价值认可的特点,精神养老成为养老短板。我们必须引导社区居家养老的老龄人转变依赖性养老观念为积极主动参与社会、追求自我价值的新观念,实现有尊严地老龄化。

二、新媒体的导入培育新的养老理念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给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这给了我们一种积极的启示:如果我们把新媒体发展与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优化老年群体生活方式的现实效果,这对于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将提供更多积极有效的思路与方案。

新媒体为居家养老的老龄人带来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增强了老龄人的社会参与感。居家养老的老龄人可以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炒股、网络订票,购物、缴费等经济活动,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困扰;可以参与兼职、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订阅App、学习远程网络课程等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与知识,进而与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保持同步。

新媒体为居家养老的老龄人提供了更多的护理途径和手段,减少对家人的依赖性。通过智能监护系统,居家养老的老人可以获得远程健康监控和医患沟通,及时得到医疗救助;通过家政、物流等综合信息平台选择更优质、快捷的照护服务,更加主动、独立地获得养老照护。

新媒体为居家养老的老龄人带来更多样化、更具交互性的社交、娱乐方式,有助于丰富老人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老年群体可以通过网络打麻将、下象棋、听戏曲、看电影等获得更多的娱乐体验;也可以通过建设网页,开通博客、微博,参与SNS虚拟社区、论坛讨论、QQ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表达意见,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交网络。

新媒体的导入,使社区居家养老的老龄人在社交、娱乐、照护、参与社会等方面具备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主动性,为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老龄人的养老自立性,开发利用老龄人的劳动力价值,创造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社会养老伦理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新媒体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支持系统

新媒体接入社区居家养老,培育积极主动的养老理念,需要为老人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搭建获取信息的平台,智能照护系统的开发,社交沟通渠道的疏通等先行条件。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即时沟通、交互性强、受众细分等特点,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具有适用性和商业前景的新媒体养老服务系统。具体应当包括以下体系:

(一)老龄人参与社会的就业信息平台

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该学院选择纽约一个低收入居民区,组织当地老年人去该学区的公立学校协助老师辅导学生。结果实现双赢,不仅提高了该学区的教学质量,也提升了这些老人的健康水平,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血压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这表明老年人与社会互动,精神活跃,有利于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的中低龄老人普遍健康状况尚佳,具有一定的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巨大的劳动力存储库,如果能合理利用,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更能让老龄人产生社会参与感,实现个人价值。身体健康的中低龄老年人中大致蕴含两类劳动能力,一类是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另一类是具有娴熟的生活经验,这都是当今社会比较紧缺的资源。通过新媒体提供一个老龄人资源利用平台,具有专业技能的退休老龄人可以从事顾问、评审、辅导员、课外教师等职业;具有娴熟生活经验的老龄人可以参与老龄互助会,为中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帮助,为自己赚取工时积分用于养老补充。

(二)搭建获取信息的平台

自我完善理论认为,老年人通过受教育可以使身心更加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3]“以人为本”是老年教育的原则和根本,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领域在自我完善理论的指导下,吸引了大量老年人参与社会、报名老年大学以及具有共同兴趣的老年人互助学习。在新媒体平台提供迎合老年人需求的课程设置,如养生护理、旅游、艺术鉴赏、网络化技能、摄影、P图、法律维权等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充分调动老龄人的学习兴趣,丰富、充实老年群体生活,实现终生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同时,大力发展适合老龄人信息需求的有针对性、有设计感的App,网站、电视频道、广告资讯版块,使老龄人获取足量的与社会对接的信息。通过远程学习和持续的信息获取,使居家养老的老人获得更广阔的眼界和深层自我认知,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三)智能照护系统的开发

智能照护系统能有效减少养老的人力资源需求,具体包括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和居家服务供应系统。智能健康监护系统是基于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云平台,实现个人终端与社区服务平台的链接,从而实现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4]可穿戴设备将实时监测老人血压、心率、体温等健康指标,通过移动互联网,将数据“同步”至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平台。相关健康指标一旦出现异动,信息平台立刻发出警报,并进行GPS定位。医护人员将“按图索骥”,在第一时间赶赴老人家中,实施医疗干预……同时,开发远程视频就诊系统,该系统利用数字电视与医疗系统,医生可以实现远程诊断与沟通,从而缓解老人就诊的奔波之苦,及时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和保健方面的咨询。养老服务供应系统,平台整合辖区内家政、物业、物流、专业养老从业人员及志愿者等服务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协议,确保老人享受低价、优质的服务。同时,结合网上物流系统和电子支付系统为居家老人解决日常事务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由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和居家服务供应系统有机结合的智能监护系统,能有效解决居家养老的老人基本的健康和处理日常杂务的需求,在减少劳动力供应的同时极大地提高老人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

(四)完善老年网络社交平台

微信朋友圈、QQ、网络社区、智能视频交友系统等,能将居家老人与周围的邻居、远方的儿女、朋友便捷连接,实现即时沟通。不仅能保证语音交流,而且有实时的视频影像信息,能有效降低居家养老老人的孤寂感。

四、构建新媒体养老的现实支持

新媒体智能养老系统能够通过增加老龄人参与社会、获取信息、智能照护、扩大社交等方面的举措,提高居家养老的老龄人的自主养老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社会养老伦理。但是,新媒体系统的具体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现实支持,要有适合老龄人的新媒体硬件产品、适宜的形式与内容,以及掌握新媒体使用技能的社区居家养老群体。

(一)研发符合老龄人生理机能的新媒体产品

由于老人的身体素质较差,视力、听力方面退化严重,在使用新媒体时,对设备就有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新媒体设备要迎合这种交互方式,架起老龄化与数字化之间的桥梁。新媒体技术开发商应充分考虑老年受众的应用需求与体验,从技术层面解决他们在操作新媒体产品方面的问题。例如,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就要具有按键设置简单、屏幕宽大、界面操作简洁、语音系统强大等特色;甚至可以辅助设置GPS定位系统,防止老人迷路走失,采用心率血压报警系统应对突发疾病。开发老年人上网专用电脑是另一项重要的针对老年群体的新媒体服务策略。老年人操作电脑,鼠标与键盘是他们与电脑交互的一大障碍,设计更符合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多媒体接入端和简洁直观的交互界面是老龄人顺利获取信息的基本保障。运营商可在研发产品的同时,研发、推广适合老年群体的浏览器,要求页面简洁明了、没有冗杂的广告,在外观上放大按钮字体等;研发适合老龄人的电脑,通过触摸屏幕、感应输入、语音输入等方式来简化操作过程。通过改善硬件技术,可以降低老龄人接触新媒体的门槛,使他们获取充足的信息,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效缓解因空巢过久和与其他人群的信息鸿沟造成的不平等状态与心理压力,从而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积极追求自我价值。

(二)开发符合老龄人需求的新媒体形式和内容

居家养老不仅包含物质层面的照料,更包含精神层面的互动,新媒体的个性化与交互性为满足居家养老的老龄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网易云音乐、腾讯公司的QQ音乐、荔枝FM、喜马拉雅FM的App、网易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软件可以提供实时的社交、音乐欣赏、新闻阅读等服务,其内容的广泛性、受众的多元性、形式的交互性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但是,这些新媒体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老年群体的关注。由于身体和生活经历的影响,我国老龄人普遍更加关注养生、戏曲、国画、旅游、书法、手工制作、烹调等方面的内容,并希望找到交流这些信息的平台和对象。

在简洁、易操作的平台上加强老龄人关注的热点,拓展老龄人专用通道,能增强老人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和互动交流的主动性,增强解决日常养老事务的能力。

(三)培训老龄人的新媒体适用技能

由于时代的原因,我国的老龄人普遍接触新媒体较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难情绪,要在居家养老中发挥新媒体的功效必须加强对老龄人使用技能的培训。这种培训包括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在家庭中子女应当主动引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网络电视、智能监护仪等常用设备;社区及老年学校应当开设电脑基本操作技能课程以及相关远程网络课程,以期达到帮助老人熟练使用新媒体的目的。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居家养老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龄人与新媒体的黏合度,使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获得更多的参与社会的机会,拓宽了娱乐、社交的渠道,增强了他们自我照护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老人不再被动地依赖家人的照护,而是更加积极地与社会建立联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建立起独立主动、提升生命质量的养老伦理,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 高红.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体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南京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42.

[2] 党俊武.老龄社会引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98-99.

[3] 张宇鹏.老年学习者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超越——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理论的探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06):29.

[4] 王惠中,许正海,李春霞.面向智能家庭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发展[J].电气自动化,2008(06):4-5.

D669.6

A

1674-8883(2016)22-0057-02

常红林(1980—),女,硕士,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应用。

猜你喜欢

老龄居家养老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