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构建
2016-02-28海南省工业学校王业端
□海南省工业学校王业端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构建
□海南省工业学校王业端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创新能力强、技能过硬、有提升潜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构建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是中职学校的研究课题。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中国制造2025”和教育“供给侧”的提出,给职业教育带来新一轮的冲击。在经济新常态下,中职学校只有培养企业、行业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所以职业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很多中职学校都制定了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和方法。本人结合我校的教师情况谈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确定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需求,本着全面提高、整体提升的目的,通过3~5年的培养培训,把教师队伍培养成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专兼结合,具有团队协作、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队伍。
二、调查分析现职教师情况
全面了解学校教师的来源和学历、年龄结构、高中初职称比例、“双师型”教师百分比、各专业生师比合理性、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兼职教师人数等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我校现有教师情况可知:现有教师结构与目标有较大差距,如中高职教师数比例偏低、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极少;部分教师知识和技能脱节,个别老教师理论知识较强,而技能较差,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不会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个别年青教师操作能力较强,对指定的实训课操作、演示得心应手,但专业知识单一,无法把专业知识作横向联系,没有好的课堂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方法欠缺。
三、调整教师结构,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学校发展目标、规划,按各专业学生数和发展规划,通过引进、调整、转型等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如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定时来校授课或开设专业讲座;根据学校各专业类生师比情况临时调整教师任教科目,如汽修类专业学生班级多,机加工类专业学生班级少,经专业部间协商,从机械部抽调个别教师到汽修部任课。另外,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和专业建设需要,规划教师个人发展方向,按“一体化教师→储备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梯次成长规律,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并对教师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考核、验收。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实施激励性措施,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评优和晋职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斗志,使教师养成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习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确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内容和方式
1.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能(教师专业技能)是发展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是实现师德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强化师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然要求自己在业务上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超越。我校每学期开学初三天由教务科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培训,期末两天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等培训,每学期进行教学比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等,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专业教师各阶段的授课作整体考虑和长远规划。根据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学校发展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制定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让新教师有目的地规划各自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三年或五年时间里,使新教师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循环教授各科目,使新教师在某一范围内成为教学能手;同时适当安排教师承担相关专业培训任务或技能竞赛指导工作,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
3.加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有计划、分方向安排年青教师到学校实训室进行实践,加强教师专业基础技能培训。作为专业教师,不但要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还要熟悉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群的技能。如机械类的车工、焊工、钳工技能,电工电子类的电工基础技能,汽修类的发动机拆装技能等。对新入职的专业教师,第一学期尽量不安排教学任务或少安排教学任务,安排新教师到相应的实验室、实训车间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熟悉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范、车间管理规范、实训班级的管理方法等,直到能独立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初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选送专业教师顶岗锻炼。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教师到企业实习的目的是“以做代培”,提高实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解决教学中的难题。通过企业实践,使教师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生产一线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接受企业文化和生产要求的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产品质量意识,形成新的职教理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技术和技能。
5.按专业方向选送教师参加专项培训。按专业方向选送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通过参加省培和国培,加强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和运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参观交流,了解新知识、新设备和新工艺,了解其他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使教师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另外,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技能竞赛指导的需要,结合教师专业特点及其突出表现,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参加专业性较强的专项培训。对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要求带着目的和问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需主动承担相关教学、教研任务和技能竞赛指导工作,在教学教育工作中起带头表率作用。
6.以赛促教,激发团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机制。一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和专业技能竞赛,教师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组织模式,自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专业部定期举行专业技能竞赛,并由教务科给予表彰,激励教师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比拼,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二是通过承担学生技能竞赛训练指导和参加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师和学生同时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会不断碰到新问题和不同的难题,需要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使教师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促使教师不得不加强学习,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技能;不断收集专业发展动态信息,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和探讨。因为技能竞赛追求“快、准、狠”,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养成了认真严谨和规范的工作态度,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技能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另外,由于职业教育以技能恒量教学质量,学校非常重视技能成绩,在优秀指导教师的影响下,促使教学队伍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机制。
此外,通过教学意识、教学情感和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反思创新教育特色,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通过加强专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在专业实践中思考和发现教育价值,找到教育和生产的结合点,挖掘并创造生产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经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校教师在近三年中成长很快,教师们在教学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多名教师在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各类专业竞赛、参加海南省组织的论文评比、课件评比、演讲比赛等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进修的教师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在参加海南省的骨干教师评选和工作室负责人申报中与众不同,表现出色。学校教学团队正朝着“双师”素质、全面提高、整体提升的目标迈进。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明确培养目标,研究培养层次,做好时间安排,做到校内校外互补、考核与评价共同促进,技能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
五、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保障制度
1.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在教师法规定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需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这是确认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
2.制定“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目标建立职称评聘制度。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和教师评聘制度,要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工作量和专业实绩,使“双师型”教师能专心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职业学校制定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制度。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政策下,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优先外出(含国外国内)培训、进修的机会。对“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实践水平进行常态化管理和评价,实时记录教师实践性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评估情况,细化教师评定等级和办法,并对“双师型”教师成长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设立“双师型”教师奖励规定。
4.制定“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参照其他省(市)和学校的做法与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确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按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结构、执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专业竞赛成果及教学等评比情况。认定合格的教师颁发“双师型”教师证书。
王业端,高级讲师,海南省特级教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和数控专业教学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