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文妙修饰,亮点巧添光
——中学作文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2016-10-19海南省保亭县保亭中学邱云婷

新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小标题例子论点

□海南省保亭县保亭中学邱云婷

凡文妙修饰,亮点巧添光
——中学作文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海南省保亭县保亭中学邱云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而我们发现班级中有不少学生的作文字数虽然每次都能写足,但文章平淡无味,或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或说理不清、缺乏个性,难以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使得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再上一个层次?为此,我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作文“特色”训练。也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文亮点,为作文加分。这样的训练又可以避免学生“采用相似的材料和结构,写千人一面的文章”。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笔者尝试了一些有效增加亮点的方法。

一、打磨例子,增加亮点

1.基本提高。在《大教学论》的第十七章的原则六中作者提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作者列举了鸟儿孵蛋、建筑家建造房子、园丁种植树木等例子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逐步进行,不应该想着一蹴而就。同样,作文训练也要循序渐进。每个班级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文体不清,写议论文时,只会堆砌例子,不能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例子分析方法,使其在针对事例的议论更为清晰,说理更为透彻。

下面的方法就比较适合这类学生。

(1)“观点+事例+观点”例子结构。许多教师会向刚学写议论文的学生介绍这种例子分析法,也的确十分实用。这二者方法被人形象地称为“汉堡包”结构:在举事例之前先摆出观点,在叙述完例子之后再回扣观点,这样处理可以避免学生只顾着堆砌材料而忘了分析例子,回扣文章中心观点。如我班学生的习作文段:

《勇敢挑战自己》

勇敢挑战自己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例如最世文化发展公司的CEO兼导演——郭敬明。郭敬明的文笔很好,他在中学时期就出了第一部作品——《幻城》,获得了他创作途中的第一桶金,但身边的人并不看好他,他却用如今的成就令当初质疑他的人刮目相看,《小时代》开拍前,导演是最后才定下来的。在这之前,郭敬明没有任何执导经验,但他并不允许自己失败。郭敬明勇敢挑战了自己,他多了一个新的头衔——导演。事实证明,勇敢挑战自己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高一(9)班陈旭楿

(2)注重例后分析。在“汉堡包”结构的基础上,提供“假设说理式”、“对比强调式”、“因果分析式”等方法,让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例子进行分析。如“假设说理式”这种方法,在话题为“负重的生命”作文中对俞敏洪这个例子的分析——

俞敏洪,如今新东方集团的老总,意气风发。可有谁又想过当初他所遇到的挫折和患难呢?高考,他考了三年,直到第三年,他才进入了北京大学。创业时,他遭遇过许多困难,在呵气成冰的寒冬腊月,他走遍北京街头用浆糊刷贴他的办学广告。在酷热的三伏天,他骑着三轮车,大街小巷地为师生运送解暑降温的冰块。没有生活的重负,没有实现理想的压力,没有当初的这些磨砺,怎么能锻炼出他那“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不屈性格,坚强意志?怎么能使他将“新东方”办成全国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呢?可见,生命里添加砝码,增加负重,人才能坚韧,才能面对困境,走向成功。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可以正例反说,反例正说。常用的引导词:“假如不这样”、“试想”、“如果没有”,等等。

2.发展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前面的方法,并且其文章中心较突出,选例较准确、文字表达较通畅,那么只要对例子进行适当润色,文章的文采自然增加。以下几种方法比较有效:

(1)情境创设法。创设情境,构筑文段的画面感,尝试通过寥寥几笔来调动起读者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感觉。在运用过程中可以把要写的人物(事物)放在特定的场景(背景)中,与自然的山、水、树、花、草、江、河、海、云、天、烛光等联系起来。在运用过程中,要巧妙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如学生蔡娜英写的《撑起梦想的天空》习作片段:“夜凉如水,庭阶寂寂,月光冷冷地倾泻下来,斑驳了一墙的桂影。司马迁痛苦地低着头,面对着两难的抉择:在就义与受辱之间,在放弃与坚持之间,何去何从……”

(2)意象牵连法。我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独特的内涵,作文举例时如能将人物与相似的内涵的意象相结合,往往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使文章拥有较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可以调动所学的古诗意象知识与所积累的素材,完成适合自己文章人物的文化浸染。

不论采用何种意象,意象的选择应该紧紧与人物的身世经历、处境、精神品格和文章的主旨相联系。如:腐吏贪官与恶禽臭物;李春燕与苗乡的月亮;任长霞与铿锵玫瑰;陶渊明与菊、羁鸟、归鸟;周敦颐与莲;李白与明月、酒,等等。

同一品格的不同人物可交叉使用同一个意象,这需要学生懂得联系归纳。如:

意象人物陆游文天祥屈原李白陶渊明精神品质相通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赴清流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为五斗米折腰自清高洁梅︵兰、竹、月︶

在教学实践中常能欣赏到精彩的作文片段,如学生蔡少曼《开始》的片段中将陶渊明与菊的意象结合: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进的步伐,打开飘零的书册,采撷历史晶莹的泪珠。陶翁一锄在手,衣带翩跹向我徐徐走来,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他不愿官场的污秽,尔虞我诈污染了他心中洁白的菊花,毅然选择做一棵坚贞高洁的菊花,他抛开了尘世的喧嚣踽踽独行,来到梦中的南山,他推开了前门,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他新生活的起点,他日日夜夜伴菊问菊访菊梦菊,得一菊如得天下,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从此逍遥自在。

二、打磨细节,增加亮点

除却前面针对例子的打磨方法,文章的其他细节如果细心打磨,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1.巧饰开头结尾,增加文章吸引力。“文争其首”,文章的开头精彩有味往往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有读下去的冲动。结尾的巧妙构造,又常使读者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之感。在方法上两者都有共同点。我认为对作文感到吃力的学生开头应该直接采取开门见山法,结尾直接点题,升华中心,使读者能快速掌握文章的观点,简洁有力。而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就不如采用排比等修辞法、情境法等方法,做到前后呼应,显得文采斐然。如学生在习作《位置》开头“如果你是流星,你只需在夜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如果你是太阳,你只需在白天把光芒洒向人间;如果你是花朵,你只需把芬芳留给人们……每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位置都能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结尾“看,流星划过浩瀚的天空,那道弧线是那么璀璨耀眼……”前面排比的运用整齐有气势,后面构筑的情景不仅与开头呼应,又给人余音缭绕之感。

2.巧拟小标题,凝练点睛。为选好的材料确立小标题,使它们能有序地统领于小标题下。小标题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明晰。能做到空间与时间自然转接,有蒙太奇镜头的效果。利用修辞或诗文所拟的小标题,能增加文采,夺人目光。这种亮点的打造,要点是:句式一致、字数相同,能启示或概括段落内容。小标题的设置比较适合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在构造议论性散文时所用。如有学生在习作中采用了袁隆平、任长霞、李春燕的例子,拟题时巧妙借用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他拟的小标题分别是“辛勤农夫,稻菽千里”、“铿锵玫瑰,芬芳人间”、“苗乡月亮,清辉遍地”,小标题拟得凝练有味。

3.巧列分论点,营造气势。有些学生在确立文章中心后,往往不知道如何展开论述。提炼分论点,就可以使文章论述清晰条理化,逻辑严密,富有层次感。常见的方法有层进法、并列法、对比法等,可以单纯用一种方法,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交叉使用多种方法。基本要求:必须服从中心论点的统领。亮点要求:尽量做到句式形式统一,能适当融入诗文、修辞为佳。如中山纪念中学许伊佟同学的考场佳文《豁然朗见立体之中国》就借用了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分论点来架构文章,文章条理清晰,文采飞扬。

题目:豁然朗见立体之中国

开头:民族复兴之路,尚待你我同仁仰望星空,披荆斩棘,脚踏实地,共筑繁荣。

分论点一:如天际明星荧荧,民族的骄傲可鼓起自信之帆。例子:祖国神舟飞船、高铁、GDP增速、航空母舰等所体现的民族自信。

分论点二:斩断一路荆棘丛生,民族的自省可铸就勇气之剑。例子:方舟子、“监红会”、以韩寒为代表的公知针砭时事的毒弊。

分论点三:低头看看生活路,小家的酸甜塑造脚踏实地的定力。例子:《舌尖上的中国》中那些采藕的农民,酿豆腐的手工匠……

结尾:保有自信,兼有自省,学会生活,朗见立体之中国今日,亦寄望一大鹏展翅的明日民族。

总之,作文训练应注重从学生自身入手,借助学生原有基础,给学生以提高作文的实际方法,让学生能以“我”为中心,明确定位自身写作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亮点”进行打磨,使自己的作文有针对性提高。我们要看到的现实是,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作家,但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为自己的作文增加亮点,增添光彩,获得良好的自我写作体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西栋.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模板化现象[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7).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邱云婷,中学高级职称,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小标题例子论点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商界求生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