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期刊“本土化”的思考
——以《今日中国》为例

2016-02-28陈思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本土化

陈思佳

(今日中国杂志社,北京 100037)



外宣期刊“本土化”的思考
——以《今日中国》为例

陈思佳

(今日中国杂志社,北京100037)

摘 要:随着中国不断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信息对外传播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传媒业态发生了巨大变革。“本土化”战略是外宣媒体尤其是纸质期刊近年来的主攻方向。本文以多语种外宣月刊《今日中国》为例,探究外宣期刊本土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外宣期刊;《今日中国》;对外传播;本土化

一、引言

自报刊、杂志等媒体出现以来,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已发展了几十年,外宣前辈不断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喜欢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中国对外宣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媒体经受着来自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外宣期刊的长久发展是当今外宣事业面临的严峻课题。2004年,中国外文局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本土化”战略,为外宣期刊的发展注入活力,其旗下的多语种月刊《今日中国》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二、我国对外传播事业遇到的瓶颈

(一)缺乏针对性

针对性是对外传播工作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保证外宣期刊影响力的关键。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党八股》中做出了重要指示“共产党员要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即要考虑演讲、文章等是写给什么人看的、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达不到想要的宣传效果。对外宣传工作的对象大部分是外国人,他们在传统文化、风土习俗以及生活状态等方面与中国人存在很大差异。外宣工作就应该综合考虑当地民众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及其对中国信息的需求等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进行本土化办刊。

(二)缺乏时效性

时效性是保证期刊可读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外宣期刊大都是在国内取材、编写、审校、排版、印刷,然后再运到对象国发行,生产周期较长。新闻事件从发生到最后被读者在杂志上阅读,约需一个月的时间。为了使外国读者能看上当期的刊物,往往是在六月份策划八月份的期刊内容,这样读者看到的是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前的新闻信息。而相同的信息早已经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外宣期刊上报道的新闻事件已然成了“旧闻”,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今日中国》的本土化尝试

《今日中国》(原《中国建设》),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于1952年,是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现有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葡萄牙文、德文等8个文版,发行至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外国读者誉为了解中国的“窗口”。

为了解决传统外宣期刊普遍存在的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等问题,《今日中国》积极进行本土化尝试,坚持走“将编辑策划与印刷等重要出版环节前移到对象国”的道路,同时借助网络传版等现代技术,走出了一条既保证外宣目标又贴近读者需求的独特外宣之路。

2004年10月,《今日中国》分别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埃及首都开罗挂牌成立了拉美分社和中东分社,并辐射整个拉美、中东地区。

2010年1月,《今日中国》秘鲁版在秘鲁首都利马正式出版,被秘鲁官方视为中秘文化交流的里程碑,时任总统加西亚特意为此刊题词。

2012年3月,《今日中国》与土耳其传媒业最有实力的图库瓦兹集团签约合作出版《今日中国》土耳其文版,每期发行1万份。

2015年,《今日中国》和巴西当地出版机构EditoraSegmento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今日中国》葡萄牙文版。

(一)选题策划前移

《今日中国》在国外成立“读者俱乐部”,并聘请国外资深新闻工作者、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及政府官员等组成顾问委员会,每月定期组织选题策划会,将很多即时鲜活的重要舆情及选题反馈回国内。甚至有的顾问直接策划采写与对象国关联度高的重大选题。国内编委会根据分社提供的舆情报告,分析国际舆论形式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报道。此外,国内各文部都聘请了以相应外文为母语的外国专家,作为杂志的终审定稿人。以期最大化地迎合对象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二)实现对象国本土化印刷、发行

传统的外宣期刊是在国内印刷后通过空运或海运等方式,运输到对象国发行,通常需要7~15个工作日。《今日中国》为了缩短杂志的出版周期,直接将印刷工作前移到对象国,省去了运输环节。其阿文版和西文版借助网络传版技术,在对象国选择优秀的印刷厂,直接在当地印刷;其秘鲁版、土文版和葡文版是直接在对象国,由当地设计人员排版后在当地印刷。此举极大地提升了杂志的出版时效性。

借助对象国本土力量扩大发行,可以有效地扩大外宣期刊在当地的影响力。《今日中国》在商业发行的基础上,积极在对象国建设自办发行渠道,努力提高有效发行,基本建立了国家发行公司、私人发行公司、个体代理商三个层次的发行网,同时兼顾报刊亭、机场、酒店、大学、图书馆、超市等主要公共场所,从而全方位进入对象国主流发行渠道。

(三)积极培养对外宣传的复合型人才

外宣期刊的出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新闻采写、翻译、排版、印刷、发行等方面,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共同协作。《今日中国》自2005年起开始将人才培养作为建社重点之一,制定了境外分社实习培训制度,选派优秀的员工到分社驻地工作3个月,打破出国的层级界限;在国内组织各种座谈会、交流经验;参加外文局培训等。以期将年轻人培养成既懂外语、通晓期刊编译知识、了解当地舆情变化和媒体运作又能独立策划选题并严格把关报道导向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繁盛,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期刊走出国门。发展“本土化”是增强外宣期刊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对外宣传影响的必由之路。12年的光阴,《今日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给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蓝本。

参考文献:

[1]唐书彪.外宣期刊本土化目的和途径再思考[J].对外传播,2010(08):19.

[2]高桦.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外宣期刊“本土化”的实践探索[J].对外大传播,2006(05):46-48.

[3]鲍文清.期刊“本土化”是一场外宣攻坚战[J].对外传播,2009(04):21-23.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67-01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本土化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