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娱乐节目的草根化倾向

2016-02-28刘景怡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视娱乐

刘景怡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浅析电视娱乐节目的草根化倾向

刘景怡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 要:近年来草根文化进军娱乐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草根文化与电视娱乐节目的结合,一方面为平民大众提供了一个狂欢的舞台,另一方面泛娱乐化也使得电视娱乐节目存在低俗化的倾向。娱乐节目在发挥娱乐消遣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娱乐节目若一味借着草根的狂欢炒作而偏离道德底线,则最终会离大众越来越远。

关键词:草根化;电视;娱乐;倾向

草根文化,是相对于精英文化而言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一种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规范,没有经过精英文化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生活共识的文化。它代表的是一种纯朴,一种真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丰富,转而希望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能够想唱就唱时,草根文化便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了各大卫视。

草根文化因其固有的大众属性,在与电视相融合时,便形成了独特的一类节目,它不同于传统的以明星和专业艺术家为主的精品类节目,而是以普通的平民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因此更容易贴近民众,获得更高的收视率支持。不得不说,草根类节目为平民提供了一个狂欢的舞台,提升了普通人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无数人通过草根文化表现个性,提出诉求,宣泄情感,满足欲望,实现了文化权利。但是随着草根文化在媒体界的蔓延,电视节目开始走向庸俗甚至低俗的深渊,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娱乐到底要不要草根化。

一、草根文化进军娱乐界的原因

(一)节目符合市场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特别是对休闲文化的需求更加渴望。快节奏的生活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无形压力,促使人们选择观看娱乐节目来放松身心,而电视娱乐草根化正好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在娱乐节目的有意引导下,大众作为主角参与其中,增加了娱乐的双向互动性。而大众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各不相同,戏剧冲突效果一触即发,无形中又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

美国著名学者约翰·菲斯克曾经提出一种受众的观点,他第一次强调了受众作为媒介主题的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而从理论上讲,以受众作为主体的媒体研究起源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个人差异理论。人们发现: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原先的“枪弹论”已经不能解释某些传播内容在到达受众后产生的差异效果。由此,受众成为传播效果研究中最重要的角色。从根本上讲,发现和深入研究受众的主体地位是大众文化日益普及的结果。[1]

(二)媒体追求利润的结果

虽然收视率不等于利润,但与之也有很大的联系。我国的媒体虽然不属于纯粹的商业主体,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电视媒体为了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便在政策底线允许范围内想尽各种办法来赢取高的收视率,以此来赢得更多的商业利润。而草根类节目的发展正使电视媒体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娱乐需要,在观众中能轻易地引起共鸣,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进而带来了广告收入的增长和商业资本的注入。

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节目不惜投下血本,利用高额奖励来吸引观众。例如,湖南卫视的各类选秀节目,冠军不但可以一夜成名,更能跟知名唱片公司签约;又如央视的《我要上春晚》,更是承诺可以选送优秀节目登上春晚舞台。

(三)平民大众自己的舞台

草根群体是由平民大众组成的,因此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群体较为复杂。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情感、文化层次、生活环境,具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和情感意愿。传统的娱乐节目都是以明星名家为主角,虽然满足了民众的窥私欲,但民众始终在仰望明星的生活,普通人更渴望能拥有自己的舞台。于是一系列选秀节目应运而生,如《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让普通人可以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观众不再只是观众,他们演绎着自己的生活,甚至主导着节目的发展方向。他们不再仰视娱乐,而是参与娱乐,实现了娱乐参与的最大化。

(四)网络等新技术的催化

大众在信息接收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一跃成为独立而自由的信息提供者,充当“把关人”理论中的“意见领袖”角色,传播方式也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网络等新技术无疑为这一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普通人可以通过手机、DV等一切现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电视媒介上找到一个释放自己的空间,成为节目的参与者和互动者。便捷的网络连接,随时随地便可以分享,让生活处处都成了舞台。

二、娱乐草根化存在的问题

(一)以《非诚勿扰》为主的相亲类节目

相亲类节目原本的定位是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为广大想相亲交友的大众提供一个平台。但是一些相亲节目言行出位,直接挑战社会伦理和价值底线,成了“炫富”、“拜金”的大舞台和“曝晒场”。大肆宣扬“拜金女”、“物质男”、“富二代”’、“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颠覆了正常的价值观。[2]例如,《非诚勿扰》舞台上的“钉子户”邢星在“法国专场”终于被一个“矮富胖”带走了,求爱的场面十分煽情,现场还请来了歌手演唱专属的情歌,那是相当浪漫。不过也因为这份刻意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难道没人看出这是作秀吗?明明就是邢星私底下傍到大款,怕自己不好脱身,所以拜托做场秀而已。”而且嘉宾的身份也遭质疑,很多都是请来的“托儿”,为的只是刻意制造矛盾冲突,达到戏剧化的现场效果。还有甚者,来参加节目就是为了获得出镜机会而“出名”。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是不是因为过分追求草根化而降低了节目的质量和门槛。

(二)以《中国好声音》为主的选秀类节目

《中国好声音》在第一期开播的时候,创造了收视率时代的奇迹。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选秀类节目,只凭歌声确定选手的去留,使得歌唱选秀变得更加干净纯粹。但是第二期的时候,节目组的设置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引导选手去作秀,导师汪峰最经典的台词就是“你是个有故事的人”、“在这首歌里我听到了你的故事”,然后就自然而然过渡到选手秀悲惨身世、秀坎坷经历的环节。比赛也变得不再纯粹,而是掺杂了个人的情感,甚至会有选手为了晋级而不惜编造经历来骗取受众的同情。同时,节目举办方为了提升节目质量,选手的身份也由草根大众开始滑向职业歌手,使得平民选秀的节目成了专业比赛。这是不是真正的草根化也成为有待商榷的问题。

(三)以《爸爸去哪儿》为主的真人秀类节目

真人秀节目本身就属于一种秀,《爸爸去哪儿》呈献给受众的不再是光彩耀眼的明星,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爸爸和孩子。“真人秀”的定义是在一定的规则下,但是在规则下嘉宾的反映都是真实的,尤其是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秀”的概念,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将明星草根化、真实化,这或许是节目一经播出便火爆全国的原因吧。但是第二期的嘉宾名单中,节目组除了邀请明星父子外,还邀请了一堆草根父子。这或许是节目组想让娱乐更加草根化,更加深入受众。但是草根化的明星还是明星,他们有着草根们无法企及的财富和权力,贫富差距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明着是将娱乐草根化,但其本质是节目组为了增加矛盾和噱头的“秀”而已。这种草根化到底适当不适当引人思考。

三、娱乐草根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草根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使电视节目出现了众多草根文化的特点;充满个性,注重娱乐,不断创新。具体体现在:

1.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平民大众的参与,使得节目形式更加新颖。无论是草根闪客的动画作品,还是普通民众的照片DV视频,都可以成为节目内容,而各种以服务大众为主的娱乐如选秀、帮忙、婚介、竞赛等也日益充斥在荧屏中,使得当今社会成为只要有心,处处都是舞台的时代。

2.打破固有观众只能观看的传统,形成了双向互动模式。坐镇娱乐节目的不再只是明星大腕,普通群众只要想参与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方舞台。以《舞林大会》和《梦想星搭档》为代表的娱乐节目使受众不再满足于窥私欲,而是从一个仰望者变成了明星的审判者。这一类节目把明星打回到普通人,评委和观众对表演的严要求、高标准,使得明星不再那么神秘,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草根了一把。

3.草根文化的传播补充了主流文化。草根文化是由草根大众创造的,或者说目标受众是草根大众,所以它不像精英文化那么高端、那么晦涩难懂,它对受众的文化水平没有过高的要求。一些时事热点也可以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深邃的文化知识也可以浅显地表露,使得节目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更能在观众心中形成共鸣,同时又普及了文化知识。雅俗共赏,真正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二)消极影响

草根化愈演愈烈,虽然给大众带来了欢笑,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

1.低俗之风盛行。媒体对自身功能存在认识偏差。片面强调娱乐功能而忽视教育功能,放大产业属性,淡化社会公器责任。如相亲节目,嘉宾因为文化水平限制,在台上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但是节目制片为了提高收视率,却把这些当作噱头大肆宣扬,导致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各类媒体为了收视率和满足观众的窥私欲,在整场节目过程中都在挖掘明星的各种隐私绯闻,穿着大胆暴露,行为夸张搞怪。浮华之风盛行,腐蚀青少年的价值观。

2.泛娱乐化。所谓泛娱乐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在大众文化的摇篮中产生的,最大限度地追求娱乐元素来满足受众的单纯感官愉悦,却忽视了自身的文化意蕴和寓教于乐的初衷,使其趋于同质化和低俗化,而纯粹地为了娱乐而娱乐导致了观众的理性钝化。其直接结果必然是受众审美认知的下降和认知结构的简单平面化以及自我精神的丧失,让受众在虚幻的娱乐世界中安于现状,逐渐失去对社会人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节目本身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浅层次感官需求,拒绝深度,只能使节目越来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逐渐被淹没,由此形成传媒和受众的恶性循环。[3]

3.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的传递是我国电视媒体应当具备的基本内涵。而现在许多草根化的娱乐节目,主持人、评委为了吸引受众,无视一些嘉宾的尊严甚至刻意放大其生理缺陷。一些选秀节目中,评委辛辣尖锐地点评,毫不在乎选手的反应,为的就是让选手出丑来博受众一笑。这种做法有违人本主义,加剧社会的自私冷漠现象。

4.歪曲成败观和审美观。太多的选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而为冠军设立极其丰厚的奖品,使得普通人可以一夜成名,从此改写人生。许多草根明星只是凭着一技之长获得大众的关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文化水平不高,使其言行举止不能很好地为受众提供指导意义和模范作用。而一夜成名不能够真正代表成功的意义,只能灌输给社会不用付出就可以成功的错误思想。草根节目一度以“审丑”、“猎奇”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受此误导而产生为出名而不择手段的成败观。选秀节目中“伪娘”热也是媒体猎奇的产物,而“伪娘”靠出位博眼球的做法也会导致受众形成错误的成败观和审美观。

四、结语

后狂欢时代是对现代娱乐节目最后的形容,随着娱乐选秀节目达到白热化,娱乐狂欢时代到来了,抛开那些教条规矩和参与制度,草根娱乐的狂热颠覆了传统模式,无论在审美心理上还是思想观念上都达到了一种自由状态。而草根文化所代表的是普通大众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勇于承担、敢于奋斗的精神。娱乐节目在发挥娱乐消遣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娱乐节目若一味地迎合部分不良意见,或借着草根的狂欢炒作而偏离道德底线,则最终会离大众越来越远。娱乐要不要草根化还应取决于怎么草根化。

参考文献:

[1]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军林.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介的道德责任[J].新闻前哨,2010(8):54-56.

[3]庞立军.浅析电影《让子弹飞》镜头与叙事[J].大众文艺,2011(12):17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013-02

猜你喜欢

电视娱乐
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