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生态下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南宁人民广播电台1074交通台的个案分析

2016-02-28郭子辉夏晓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听众广播受众

郭子辉 夏晓云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互联网+”生态下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南宁人民广播电台1074交通台的个案分析

郭子辉 夏晓云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全时、快速、交融等特点和广播新闻简短、快速、互动性强的优势相互碰撞,能够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新媒体拓宽了广播消息的来源,让信息的互动、传播、服务等更具有活力和多样性,同时也对广播新闻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广播如何与新兴媒体结合发展,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广播新闻;创新与发展

南宁电台1074交通音乐广播在南宁地区占据平均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前5,排名第3。频道的内容和形式轻松活泼,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尝试也走在当地媒体的前列。本文将对南宁电台1074交通台与新媒体的碰撞与融合实践进行分析,以期寻求“互联网+”生态下广播新闻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新媒体对广播新闻的积极影响

(一)消息源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辐射更强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广播新闻的消息来源已经不限于记者的慧眼寻找或者听众的电话爆料。打开智能手机的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我们会发现新闻无处不在。比如1074交通台播出的“后置发动鸡”“车辆追尾引发车辆自燃”“猖狂盗贼连盗3店”,这些新闻报道的消息源都来自微博或是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新媒体平台。

随着数字化网络的发展和接收终端的多样化,在传播速度和范围方面,广播特有的“声音新闻”也突破了传统线性、单向传播的模式。如今一条广播新闻采写剪辑完毕,就意味着这条广播新闻不仅能在收音机中传播,还能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新媒体多对多的强黏合性使得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例如,“爱的后备箱——南宁站”的新闻报道中,除了在传统的电台发射电波传播声音之外,还能将音频放到微信平台,与文字、图片、视频一同联合推送。

(二)与受众的互动更加方便、活跃

广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与新兴媒体融合后,其互动变得更加方便和活跃。《吃香喝辣》节目直播连线报道的过程中,听众除了能够打进电话和主持人进行互动聊天,还可以一边收听节目一边通过手机进入微信公众号中的直播间,这样的互动有效避免了打不进电话的限制。同时,在微信直播间,听众与主持人、听众与听众间可以实时互动,互动性上从一对多向多对多转变,使得互动交流更加方便和活跃。

(三)广播新闻报道更加立体化

新媒体生态下,新闻的呈现要求更加全面立体。首先,新闻的内容必须包括现场音响、现场画面、人物表现和事件过程等。其次,新闻的表现形式多样化。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赶往现场只需要一台采访录音机就可以了,现在需要拍照、拍视频,同一个选题必须以多种形式呈现和发布。这是由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呈现的方式决定的,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受众对信息呈现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新兴媒体对广播新闻的消极影响

(一)广播新闻的真实性受到挑战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催生了大批“大众记者”。通过网络人人都能发表观点,人人都能传播信息,海量的信息游走在真实与虚假之间。这使得新闻报道中信息源的真实性核对成本增加,容易出现假新闻的乌龙笑话。2016年的1月24日前后,全国受寒潮影响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降雪天气,就连一贯不下雪的广西也出现了40年难得一见的冰雪。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降雪结冰的景象吸引了许多的市民前往观看。照片发送到微博上便引起了南北方网友的不同理解,关注度急剧上升,进而引起了各大媒体关注报道,经证实发现这是一起假新闻。事后笔者对这条假新闻的相关微信推送进行分析,发现新媒体平台推送的海量信息容易让人产生迷惑,读者考虑欠周就会被蒙蔽双眼。

(二)广播新闻报道的语言呈现粗俗化

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其独特的交流方式和娱乐体验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用语习惯。新媒体凸显个性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的语言文化,使中国文字的内涵逐渐被淹没。大家不再想听一板一眼的“据悉、据了解、据记者的现场采访……”更多地喜欢调皮调侃的网络用词。而广播新闻为了博取听众的“欢心”,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流行语,分寸把握不当则容易变得草率而粗俗。

(三)影响受众对新闻深度的追求

新媒体传播的新闻快捷、简短,便于接收和粗略浏览,这些特点逐渐影响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浅层阅读的习惯让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群体很难静下躁动的心去阅读一条深度报道。而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常常以专题的形式呈现,且声音稍纵即逝,不易保存,听众如果不能同步收听,对新闻的了解程度和逻辑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受众不再追求新闻报道的深度,而习惯于关注事件的“皮毛”。

三、“互联网+”生态下广播的创新与发展

虽然互联网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对于广播媒体而言,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安全的原因,驾驶员只能接触广播媒体而不是以手机为主要接收信息的终端。所以,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使得广播听众终端越来越多,对于广播媒体来说是难得的市场发展契机。

(一)节目内容的创新

不论是什么样的媒体,内容都是最重要的。一个节目如果内容经不起推敲,那么再好的节目形式、再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也都无法让它长期生存下去。因此,节目内容的创新是首要考量的问题。

受众的需求是节目最好的内容导向。所以,首先需要对广播目标群体进行重新研究定位。在各类媒体百花争艳的今天,广播媒体的目标群体已经不再是全国人民,要研究目前收听广播的群体特征,将频率和节目进行专业化、对象化的改革创新。

目前,广播的受众除了不方便接触其他媒体的听众(如盲人)和部分忠实听众以外,主要以车辆驾驶员和乘客为主,而这些听众的身份是不尽相同的,如有出租车的哥、企业白领、私营业主、家庭主妇等,而这样庞杂的身份会给群体定位造成困难。但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系统获得他们的作休时间,来思考他们会在什么时间段收听广播,进而研究他们的喜好,进行节目内容的设置创新,从而提高收听率。

(二)节目形式的创新

除了对广播节目内容的调整和创新,节目的形式也相当重要。因为新传媒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最主要的依托也是互联网,所以何不以“互联网+广播”的形式让广播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属于广播自己的生活圈?以广播的低成本、本地化、便利性和伴随性等特点为依托,再结合互联网实用、交互性的条件,逐渐建立起一个能够深入和渗透到听众生活的广播生活圈,让听众与听众之间、听众与广播之间进行交互式的交流,让广播的声音不仅仅在车内出现,更要让它飘出车外。比如构建属于自己的手机App。南宁电台1074交通台的王牌节目《吃香喝辣》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特性,打造属于自己的iOS版和安卓版的App,让广播节目“从耳边来到手边”,为节目开辟了一条新的并且实用的直播线下互动形式。

(三)传播渠道的创新

在过去,广播的声音只能通过电波进行传播。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为广播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手机广播客户端层出不穷,如蜻蜓FM、喜马拉雅等打破了地域和终端的传播限制。广播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借用新兴媒体进行活动的宣传造势,加强活动过程的参与互动,诸如此类,广播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常态。

(四)传媒人才的转型

融媒环境下,整个传媒市场格局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改变。过去不同属性的媒体边界清晰,用户明确,而现在边界日渐模糊,竞争更加激烈,既有传统媒体同行的竞争,也有新的竞争者。在“互联网+”生态下的广播传媒人,除了坚持做好内容,精通广播业务,还需要懂得摄影摄像、网络传输、网络编辑等“十八般武艺”,能够把握市场的动态和受众的需求,创造出新的产品,将已有的平台优势与新媒体结合进行营销。

在新传媒生态下,广播新闻媒体如能主动拥抱互联网,有意识地培养“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各取所长,共同发展,其贴近实用的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G220

A

1674-8883(2016)22-0037-01

本论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般项目“媒体官方微博的运维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TQB012

郭子辉(1975—),女,湖南岳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猜你喜欢

听众广播受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