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受众思想观念造成的困扰

2016-02-28姿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媒体

展 姿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论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受众思想观念造成的困扰

展姿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摘要:新媒体拟态环境下,各种信息平台相互融合,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受众积极参与互动,影响力广泛。新媒体拟态环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纷繁冗杂的信息的负面效应给受众思想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不仅降低了人们的认知水平,牵制其行为选择,还消解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关键词:拟态环境;新媒体;困扰

社会发展催生了媒介,媒介反过来又对社会产生影响。媒介影响力所造成的虚拟环境氛围,被称为“拟态环境”。对此最有力的解释是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他认为媒介为人们塑造了现实环境之外的第二环境,这种环境有时会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产生与真实环境不一样的偏差。今天,多元媒介相互交融,合力构造出了一个反映现实世界又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拟态环境”,它时刻环绕在人们身边,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拟态环境

(一)拟态环境的内涵

“拟态环境”最早由李普曼在其《舆论学》中提出,他认为在前现代社会时期,大众传媒尚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活动范围有限,其多数知识和信息来源于直接经验,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也是直接的。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不再直接认识世界,而是每天依靠所接收到的信息而形成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所以,与大众传媒出现前的时代相比,人们的想法主要来自大众传媒给我们拟造的虚拟环境——拟态环境,人们根据从拟态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去理解现实世界。所以,李普曼把由大众媒介所塑造的符号式虚拟环境称为“拟态环境”,其本意就是指以观念形态存在的环境。

(二)新媒体拟态环境的特点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们的经验大多源自媒介环境,只有少部分来源于现实世界。媒介环境不同,拟态环境的特点就不一样。当前,除了传统媒介外,互联网和手机自媒体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无论是在信息内容制作上,还是在传播信息方式上,新媒体都颠覆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理念。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的拟态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多元信息平台相互融合。传统媒介一般由特定的组织掌握,有独有的信息发布平台。在构建拟态环境时,组织常尊重事实,最大限度地构建反映客观现实的拟态环境。然而,传统媒介组织通过单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并不能反映真实全面的客观世界,这时的媒介“仿佛是一盏‘探照灯’,灯照到哪里,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就集中于哪里,而灯究竟照往哪里往往要取决于部分人的掌控”。[1]新媒体出现后,在传统媒介信息平台外,还产生了新的信息发布平台,如网络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多元平台。这些信息发布平台不仅扩大了信息的来源,也使信息的发布和流向更加自由。它们相互融合,共同作用,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形成了多元传播媒介独有的拟态环境。

2.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难以做到丰富多样。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和传播的方式。内容制作上呈现出更鲜明的特色,如海量、个性、原创性以及“用户制作内容”;传播方式上不仅包含文字、图片,还有视频、音频、动画传播的信息形态,内容丰富多样。“新媒体还可以将各种信息形态(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各种传输渠道(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卫星)、各种接收终端(电脑、电视、手机、PDA)整合在一起。”[2]新媒体用感性的影响造就了前所未有的“读图”时代。

3.空前广泛的影响范围。在传统媒体拟态环境中,单向的信息传播周期长,效果滞后,受众被动接受,难以参与互动,信息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都有限。传统媒介被组织控制,传播的信息难免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新媒体不仅使人们的视野和生存空间逐渐得到扩展,同时也形成了“地球村”式的拟态环境,深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观念,将海量、迅捷、丰富的信息传给了受众。多元媒介之间相互融合,形成开放、统一、互动的庞大动态系统。因此,与传统媒体拟态环境相比,新媒体拟态环境影响范围辐射全球。

4.受众随时参与互动。传统媒体的受众很难参与到拟态环境的构造中。而新媒体为受众参与设置拟态环境提供了支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发布、传播或反馈信息,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就可以在任何有网络和设备的地方发布信息。自媒体的出现,让普通用户拥有了话语权,通过微博手机客户端、微信等随手发布所见所闻、转发新闻,同时还能评论。受众已经参与到新媒体拟态环境的构建中,其广泛的参与和互动使新媒体拟态环境又深入地渗透到受众的生活中。

二、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受众思想观念造成的困扰

新媒体拟态环境下,人们享受着便捷的资讯,也面临着各种垃圾信息的烦扰,即新媒体为人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负面效果,其负面效果又消解着社会正能量。因此,受众有时并不能完全控制拟态环境。在负面效应地带出现各种意识形态混乱、价值导向模糊的信息,这些负面信息不断地引导着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一)新媒体拟态环境中信息传播的碎片化降低了受众的认知水平

拟态环境用信息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观念和看法,而其媒介对现实世界不全面的信息展示导致人们的认知水平日益下降。正如本·巴格迪坎所说:“我们的现实状况并不在一次卓越的展示中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主要由大众传播媒介展示的通常并不显眼的世界图景片段中积累起来的。”“当某一类重要的片段被放过或仅仅模糊地反映时,我们对社会、政治世界的观点就是不充分的。这样,人类最大的智力,即对各种事情的原因和结果的辨别力就受到了损害。”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中国手机网民数量首次突破5亿,同比增长19.1%。目前国内的手机网民中,每次阅读时间超过30分钟的逾半。“碎片化阅读”日益消解人们的纸质系统阅读习惯。人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微博、微信上,没有逻辑系统的繁杂海量的信息占据着人们的视线,造成深度思考的时间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认知水平。渗透力强大的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受众影响深刻,甚至控制着受众的思想,良莠不齐甚至相互对立的信息,导致受众思想意识不清晰,是非不分,其认知判断能力急剧下降。

(二)新媒体拟态环境的庞大动态系统致使社会主流价值观被削弱

新媒体拟态环境由于多元媒介平台相互融合和受众参与互动,呈现出庞大的动态系统,其内部的多样、无序又增强了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牵引着受众的行为。新媒体拟态环境下媒体利益趋向商业化,过度的商业化会造成社会主流价值的扭曲。如媒体对娱乐明星的过度包装,导致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怀疑读书的意义,渴望短时间内走红。羡慕一炮走红的“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等;羡慕被媒体放大的“富二代”“官二代”,这些被媒体展现出来的人物或事件对受众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极易对其形成误导,进而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被消解,反社会的思潮被推崇并逐渐挤占主流价值的教育空间,致使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地位日益被削弱。

(三)新媒体拟态环境能根据受众的需求投其所好,牵制受众的行为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经验大多来自拟态环境中的海量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媒体拟态环境已经替代了客观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这也是拟态环境对受众思想观念造成影响的终端反映。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人们熟悉的方式可以由拟态环境塑造,即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同样也会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接纳社会。因此,拟态环境中的信息往往在人们的头脑中先入为主,然后再逐渐地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例如,个别人鼓吹美国比我们国家更民主,更自由,更重视人权,贬斥甚至放大社会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这样的鼓吹言论被放到新媒体上就会迅速传播,从而产生严重的危害,轻则致使受众的思想和行为脱节,重则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受众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产生怀疑。

参考文献:

[1] 张林,胡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消费的消融与重构:以网络拟态环境为话语空间[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1-75.

[2] 曹春丽.论新媒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7(5):208-210.

[3] 郭赫男.传播视野中的“拟态环境”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5-28.

[4] 刘海辉,张林.论拟态环境的内涵延伸及其最新特点[J].学理论,2014(25):174-176.

[5] 张北坪.拟态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3(8):106-111.

[6] 韩有业.论微博自媒体对传统网络拟态环境的解构——以网络中“城管”差异形象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16-121.

[7] 马亮.试析电子媒体时代的拟态环境[J].今传媒(学术版),2012(10):97-9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57-01

作者简介:展姿(1986—),女,河南新乡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传媒政治。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