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方言播音留下位置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辩证统一
2016-02-28周祖燕
周祖燕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 510530)
请给方言播音留下位置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辩证统一
周祖燕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510530)
摘要: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团结,语言要统一。推广规范标准的语言文字,功在千秋。人类语言允许多样性,乡音方言要传承,民族文化要珍惜、要尊重。科学保护地方方言,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请给方言播音留下位置。
关键词:方言播音;标准语推广;地方语保护;辨证关系
一、序言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毋庸置疑,普通话的推广及使用,满足了不同地域间人们的交流需要,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强化了国家认同。如同当年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度量衡一样,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方言及以其为基础的各种艺术,属于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又是极为重要的支撑,其文化内涵和信息十分丰富,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可谓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给方言留下空间,就是一种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范畴来说,推广普通话、传承地方语,能使语言文字管理和谐共存、辩证统一。
二、方言日渐式微并非危言耸听
偌大的中国,注定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但电视新闻却通常只使用普通话播报。作为两广地区的首席方言,粤语吸收了日月精华,保留着大量古汉语词汇,是传承了三千多年的岭南文化的一部分。中山大学中文系庄初升教授曾比喻说:“粤语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底子,中间是汉文化,外层则是外国语言。”这样一块“三合板”,“没有哪一种方言像粤语这么丰富”。坚持用粤语播报节目,其实也是在维护传统文化。在日常的播报中,许多饶有趣味的谚语和地方俚语,已经越来越少地被使用,即使是在非严肃题材的新闻稿件中,方言世界里鲜活独特的咏喻使用,也越来越难见到了。
著名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痛心地分析过:“现在对上海话感兴趣的人,基本上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半段出生的人,已经是少数了,这势必对上海话产生影响,世界语推广的历史断层就有这样的教训;70年代出生的人,上海话讲得再好也是没用的,如果后面没有传承,三十年后就会断层。”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个现实的教训。据悉,广州市的个别小学为了使考核达标,强制学生在校园内,即使课后的也只能讲普通话。此种偏差的局面若不打破,粤语也将面临沪语今日的现实危机。有科学研究发现:7岁以前的小孩子讲方言是不需要教的,只要受父母或周边的环境的影响,就可以自然习得。然而若过了11岁再学方言,就比较困难了,这恐怕是语言学的一个普遍规律。如今,年轻一代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在学龄前的对第二语言的培养,尤其是对英语的熏陶和学习,其更验证了这一说法的可靠性。退一步说,如果连方言母语都未说好,即使你说得出一口流利的英文,应该也会少了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吧。
三、给方言留下空间乃是文化遗产保护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受到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人们获得资讯的途径更加广泛,大大地影响了电视的开机率。但如何迎合观众的喜好,做观众爱看的新闻,仍是重中之重。粤语播音的保护和传承,正是本地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情形。
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需要保护和传承乃至发扬光大。方言是一种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无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更应该保护和传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在进城初期就告诫过,从解放区转战到新政权,刚进入地方工作的党内干部、外来干部,要学会当地方言,入乡随俗,以亲近群众,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为方言留下空间,让方言得以传承,这是群众观点,更是群众路线。让方言留下声响,让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这是民族团结的大业,是善举,是科学,是文化。
四、推广普通话于传承地方语是辩证统一体
我国拥有56个民族,13亿庞大的人口。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团结,通用语言必须统一。所以,在全国推行普通话,这是国家大法,是必需的,并且在多年坚持中已卓有成效。应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在包括学校教育教学、机关政务活动、媒体新闻传播、社会公共服务等社交场合中,继续推行普通话。与此同时,亦应科学地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妥善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语之间共存共融的关系。事实证明,推广普通话与传承地方语,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两者的关系,既非“先进与落后”的二元对立,又非“洋与土”的不当隐喻。这一点,尤其应让年轻一代有着明确的认识,方可纠正某些偏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规定: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这明确地表述了推广普通话与传承方言的辩证关系,理清了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关系。2008年,国家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使用现代科技为抢救和保护地方方言实施的最具实质意义的举措。
我国政府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曾花过很大力气去帮助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造文字。方言是乡音,也是故土,就是亲人,就是亲情,它已经融进了人们的情感,难割难舍。但是,在强势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下,有些方言消失得比较快。即便是曾经辉煌的粤语、沪语,因共同语言环境的急剧变化,潜在的衰颓和消失的危机亦真实地存在着。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协调到一个统一体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亦应成为政府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切实执行的战略工作。绝不可让“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表达的强烈、深厚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演化为“鬓毛无改乡音衰”的怅吟!同时,任何过度的推行或过度的维护,都将导致矫枉过正、唇亡齿寒、不再和谐的局面出现。
参考文献:
[1] 秦松.一个词证明广州有文化?[DB/OL].http://gz.ifeng.com/ wenhua/detail_2015_12/04/4624300_0.shtml,2015-12-04.
[2] 田晓玲.中小学生成长调查报告四成本地学生上海话不顺溜[DB/OL] .http://sh.eastday.com/m/20120509/u1a6541294. html,2012-05-09.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