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良性互动网络传播

陈 哲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网络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陈哲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社会。网民的数量也随着网络的普及飞速地增长。网民的大量涌现,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冲击,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舆论高潮迭起。网络公民社会,由于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让网络上的信息错综复杂,真实与虚假的信息混杂在庞大的网络世界中,让人难以分辨。本文从网络公民社会的现状与问题出发,衍生出网络公民社会问题的思考,最后给出相应的策略,来加强网络公民社会的引导和监督。

关键词:网络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网络传播

一、引言

现实生活中,充斥着信息化社会的影子,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由原来的电视、报纸转为网络。网络信息错综复杂,人们却缺少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虽然网络公民是社会进步的一大产物,但网络公民社会还是缺乏严谨的管理制度,使得网络公民在网络上散布的信息不具真实性。本文对该现状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二、网络公民社会的现状与问题

网络社会由于门槛较低,使网民的数量在近几年间成倍增长,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网络公民社会,是一个独立、自主、非官方、非营利的场域。但网络公民的自由与民主化使得网络公民社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网络公民社会缺乏稳固性

现实社会中,我们往往会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与法制法规。而网络社会中,其领袖往往不具备特殊的地位,缺乏完整的价值体系。网络公民往往是一些自发组织的群体,他们将现实社会中不敢发出的声音,通过网络来扩大化、夸张化地发表。由于他们在网络上发表的声音都十分极端,使其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因为网络话题更新换代速度快,所以网络公民声音的聚集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到达高潮,却又很快地随着时间销声匿迹,没有任何自发组织的网络群体能够在网络上坚持很长的时间。在网络公民的组织中,也没有相对的保护力量让组织维持,因而也会随着话题兴起,随着话题沉寂。

(二)网络公民社会的感性化色彩过于浓厚

网络公民社会中,尽管个体的生活方式、职业各不相同。但当他们作为网络公民时,便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发表的言论,由于网络集体的刺激,会使人把这些刺激性语言发表在网络上。因为网络的匿名性,网民不会掩饰自己理应克制的欲望,一些网民甚至会用暴力的字眼来博取关注度,当然,他们也会使用一些煽情的字眼,让网民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使网民更容易被其情绪传染。

三、网络公民社会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网络信息泛滥且真假难辨

现在,通过网络来浏览信息,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常态。然而,网络信息的来源复杂多样,让对其准确性与真实性的判断也成为了困扰网民的一大难题。网络信息的繁杂,让网友真假难辨,更有些许网民把网络当成了自己人身攻击的宣泄口,给众多网民带来误导。有时通过网民的力量,一个本该正常生活的人,却被“人肉”致无法正常生活。网络信息的虚假性,也导致了一些对网络不熟悉的人上当受骗。前段时间让人惋惜的“魏则西事件”,也是因为其相信了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让不良医院骗取了这样一个即将逝去的年轻生命的大量钱财。很多网民在网络上不具有区分信息的能力,而莫名被攻击的对象,却对网民的做法无能为力。

(二)网民言论盲目冲动缺乏理智

网民在发表言论的时,常常是情感占据主要,以非理性的思维来发表了一些言论。因为工作、学习上的各种压力,许多人将情感宣泄的途径转移到网络。网民常常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爆发极大的言语争论,也常会在网络上对热门话题跟风,希望博取关注度。盲目地跟风让网友在网络中失去理智,其言语也会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偏激。他们渴望在网络中宣泄自己的情绪,散发自己的“负能量”,也希望通过偏激的词语,获得别人的认同感,在虚拟的世界找到集体归属感。

(三)网络反腐让官员谈网色变

官员们曾聊天“现在群众的不理解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跳脱衣舞。”“脱衣舞”的意思是,所有的信息都被发表到网络中,接受网民们辛辣的问责,体无完肤的讥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具体有三点:第一,一些官员在现实生活中把自己的权力当成“作案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官员的行径,就算知道,也只是小范围的传播,对官员造成不了实质性的伤害。但网络的传播,能够把官员的行径暴露到每位网民的眼中,让权力变得“透明化”,不利于官员“搞特殊”。第二,现在的官员,大多都已经忘记了官员的准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权力当作工具,只想到自身利益如何上升,却没有想过这样做是否违背的职业道德。而网络的曝光,让一些“黑暗”的规定大白于天下,让一些官员的“暗箱操作”也被网民扒出,使官员们的私心遭到拷问。第三,一些官员把自己的权力当成自己耀武扬威的资本,民众对官员带来的欺压根本无处讨伐,只能独立忍受。但网络的普及,使民众能够说出自己的心声,让官员惧怕网络的谴责。

四、网络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机制构建

(一)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网络公民社会缺乏一个严谨的管理体系,让部分网民利用网络的便捷,散布着谣言蛊惑人心。应加大网络监管力度,让网络公民的言语更具有积极性,提倡网络自律。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规定,保证网络公民社会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对于舆论散播者,也应予以法律的裁决,不能够让散播者逍遥法外。

(二)提升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网络的虚假信息让网民苦不堪言,网络公民应对网络信息更具有判断性。而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自身在网络中的言论,同时让专业人士在发现虚假信息时,及时辟谣。一些重大网站、电视台、媒体等,也要对虚假信息进行打击,不能让虚假信息扩散,尽力除去网民心中的疑窦。

(三)加强网络公民文化建设

网络公民在网络领域上具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是网民滥用自己的权利,会让网络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网民要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自觉调整自己与国家、社会的相互关系,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五、结语

网络公民社会是我们时代发展的产物,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庞大生长,但我们能做的是自觉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让每一位网民都能够自觉、自律。在网络社会中,也应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让网络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难题,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洪元.网络公民社会的源起:从微博说起[J].管理观察,2014(27):171-173.

[2] 张玉漫,张强.大学生群体“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困惑——以大学生群体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4):136-13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50-01

猜你喜欢

良性互动网络传播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营造互动的主题墙饰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融合时代舆论监督中的媒体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