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思维下的媒体融合路径
2016-02-28耿伟茜
耿伟茜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用户中心”思维下的媒体融合路径
耿伟茜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内容的日臻完善,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成为国内大小传统媒体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新时代媒体与用户关系的转变出发,在分析当前受众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用户中心”思维下的媒体融合路径:一是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新媒体产品;二是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三是选拔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掌舵人”。
媒体融合;新媒体;“用户中心”
一、数字时代媒体与受众关系的转变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破除了媒体之间的壁垒,给媒体带来了一场全局性的、革命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的传播规则和业态环境。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最深刻的变革是媒体与受众关系发生了变化。[1]从受众角度来看,受众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的受者,而是具备了对信息的主动选择权并能够随时传播信息的受者,故有学者提出用“用户”一词来代替“受众”更为准确。从媒体角度而言,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以传者为中心,而新兴媒体则以受者为中心进行信息的甄选及投放。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受众都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媒体必争的资源。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媒体与同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要使受众转变为自身用户,则必须要在洞察用户的基础上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渗透到内容生产、渠道拓展、运营管理等每一个环节中。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征
(一)受众角色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受众从单一的信息接收者这一角色中解脱出来,并使受众以搜索者、发布者、反馈者等角色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对于一条新闻或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借助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种平台进行讨论、咨询等。同时,受众也能够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将所见所闻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出去。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同时扮演了多种角色,与媒介的互动日益频繁,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二)受众信息阅读碎片化
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既是指阅读内容的零散化、多元化,也指阅读时间的碎片化。[2]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没有大块的时间去阅读长篇幅的内容,只能利用乘车路上、餐前饭后的零碎时间去实现信息的获取、发布和利用,参与人际互动,碎片化内容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三)受众阅读设备移动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3]由此可见,手机凭借其便捷性和功能的丰富性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设备,可以说移动视听时代已经到来。
三、用户中心思维下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一)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新媒体产品
新媒体产品不能仅以纸质媒介的内容为支撑,而应当向用户提供原创的、个性化的优质内容。2014年,上海报业集团提出“率先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媒体产品”,并指出该产品的两项标准:一是专业权威;二是特色分众。[4]专业权威是传统媒体的优势,而特色分众则要求内容生产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南周知道”以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较为轻松,适合网络传播。“今日头条”则利用算法推荐为用户提供其偏好的内容,“用户至上”理念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互联网思维统筹下的新媒体不仅要提供优质内容,更要通过服务去满足用户因内容而产生的其他相关需求。内容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5]纽约时报网提供的在线购买服务将产品嵌入内容当中,如将网上购票与影评栏目绑定,使用户能够在阅读影评的同时随手购票。[1]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应将受众看作用户,优化自身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
(三)选拔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掌舵人”
在媒体转型过程中,人才战略也十分值得重视。许多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招募了相关的新媒体技术和编辑人员,但却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懂得当代受众需求的新媒体人员并没有决策权,新媒体发展受到传统管理思想限制。故媒体应交予他们部分或全部的决策权,使其成为新媒体的“掌舵人”。同属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和东方日报就分别拥有自己的编辑团队,并各自独立运作。[4]
四、结语
当下的传媒业正处在一个变革期,媒体融合势头正旺。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应当内容采集、产品设计与渠道并重,缺一不可,而这一切只有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出发才能使信息更有效地传至受众。传统媒体若固守旧有模式和思维,一味凭借“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技术为王”注定是行不通的,媒体转型最需要的是“新鲜的血液”,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新的媒体融合理念,即以用户数据为中心,产品与服务为导向,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一体化融合。[6]
[1] 陈力丹,史一琪.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J].新闻界,2014(24):75-80.
[2] 王艳玲.让碎片化阅读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J].新闻爱好者,2015(03):66-68.
[3]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6-01-22.
[4] 王伟.用创新思维发展新媒体,推进融合发展——上海报业集团的实践和思考[J].传媒(下),2015(4):38-40.
[5] 王思齐.传统媒体转型亟需互联网基因——以上海报业集团的移动客户端为例谈传统媒体转型[J].新闻世界,2015(8):28-30.
[6] 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5):22-26.
G206.2
A
1674-8883(2016)13-0284-01
耿伟茜(1991—),女,河北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媒介经营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