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情境下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节目对比研究
——以《娱乐现场》和《娱乐猛回头》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资讯主播娱乐

秦 亚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27000)

媒介融合情境下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节目对比研究
——以《娱乐现场》和《娱乐猛回头》为例

秦亚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27000)

本文通过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娱乐资讯节目《娱乐现场》与互联网视频网站爱奇艺自制娱乐节目《娱乐猛回头》进行对比分析。试着探究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两档节目各自的特色及其共通之处,以求更好地推进其发展。

媒介融合;娱乐资讯节目;对比

一、发展概述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作为一档主要以“娱乐界”明星的最新动态和趣事逸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信息节目,20世纪90年代走上电视荧屏便备受年轻观众的青睐,成为电视台的“吸金”节目。其中,作为资深的娱乐资讯节目,光线传媒制作的《娱乐现场》凭借高质量的节目内容,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

随着网民队伍不断壮大,娱乐的旋风从电视领域刮到网络领域,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踏上“自制”之路。2014年,众多网络精品节目被推出,爱奇艺网推出的《娱乐猛回头》成为其中的代表。

二、《娱乐现场》与《娱乐猛回头》的节目对比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媒介产品不再是“皇帝的闺女不愁嫁”。面对同类节目激烈的竞争,想要脱颖而出,成为媒体领域里的“一名马拉松选手”,就得注重创建节目的个性与特色,打造节目独一无二的品牌。而在这个过程中,鲜明准确的节目定位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

(一)《娱乐现场》作为传统电视媒体资深娱乐节目,主打“硬资讯”,而作为网络节目的《娱乐猛回头》更强调观点的表达和发声

《娱乐现场》作为民营电视媒体创办的开创性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以“一样的娱乐圈,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为报道宗旨,主打“硬资讯”,将节目定位于“内容新闻化、视角全球化、风格创新化、运作市场化”紧跟时代焦点、热点,适时进行专题策划,追求“独家报道”。节目受众定位于走在时代前沿追逐时尚、个性张扬的15~25岁年轻人,兼顾25~35岁中年群体。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节目将报道的重点投向电影、电视、歌坛等通俗文化的资讯之外,还囊括了戏曲、音乐会、文学等高雅文化的报道。最终,凭借其丰富的娱乐资讯、独特的娱乐评论,奠定了自己在整个娱乐界王牌节目的地位。自2015年起,《娱乐现场》改版网络平台播出。

而作为诞生于互联网的娱乐评论脱口秀节目《娱乐猛回头》,自诩为“八卦界的战斗机,评论界的VIP”。节目不再是传统娱乐资讯节目那种单纯地提供娱乐资讯外加小编点评的形式,而在于“猛主播”的犀利评论上。除了片头,几乎整个节目时段都是语速惊人、口齿伶俐的“猛主播”就新近发生的娱乐新闻给出的“最网络”“最犀利”的评论。这种节目风格与其将受众定位于90后脱不了干系。作为最强调“个性”和自我意识的90后,有着极强的娱乐精神和娱乐感官,中规中矩的播报方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眼球。所以,“猛主播”利用不同的视角挖掘最新鲜的娱乐看点,配以个性的图片或视频,采用最时尚的网络用语,给出最犀利的观点抓住“最个性”的受众。

(二)网络媒体节目的主持风格更活泼、更随意、更个性化

主持人作为节目品牌的重要标识之一,两者互相衬托。在早期电视娱乐类节目中,好的节目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关键,主持人的知名程度一度决定了节目的收视率。《娱乐现场》的主持人不仅是节目主播,还在节目中担任采访者,展示主持技巧和应变能力。为了扩大主持人的知名度,光线传媒公司利用报纸、杂志甚至网络进行地毯式覆盖。而作为“一无大成本投入、二无名嘴名导加持、三无炒作造势”的“三无”节目,《娱乐猛回头》的主播似乎更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匿名性。在节目中,主播全程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即使有网友进行人肉搜索,也无人得知其庐山真面目,其最大的辨识度就是他那惊人的语速和犀利萌贱的调侃。由于其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和客观中肯、新颖独到、“入木三分”的评论,因而被网友亲昵地称为“猛主播”。

(三)从节目形态来看,《娱乐现场》仍打传统牌,但“稳中求变”,而《娱乐猛回头》更具网络化特色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延拓性,各种形态之间能够相互渗透、交融:母形态在改变,子形态在衍生,新形态在生成。在某些时候,那些看起来‘标准的’‘可接受的’和‘常规的’东西,几年以后就会变得陈腐、过时,不再能被接受。”为了尽可能地吸引和留住更多元、更分散的受众,《娱乐现场》《中国娱乐报道》也在不断升级,先后出招调整节目的形态,力求节目的形态多元化。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推出更具深度的娱乐报道;将资讯板块化、专题化,突破单一的“解说十主观评说式”的新闻资讯报道模式;采用新闻连线、现场直击、组合报道、独家策划多种形式,全面呈现更多的娱乐秘闻;更多地采用调查、揭秘的方式,来实践“我们了解娱乐界”的宗旨。例如,在《人物》这个子栏目中,节目便借鉴了纪录片的报道形式,对有“故事”的明星做一个深度挖掘,组成专题式的报道。既满足了观众想要了解明星背后故事的需求,又使节目更具深度,提高了节目的品质。而在《刘同坦白讲》这个子栏目中,则由媒体人刘同主持,他化身娱乐名嘴以微型脱口秀方式犀利点评当下最新娱乐事件。

而作为土生土长于网络的后起之秀,《娱乐猛回头》在节目形态中更注重“用户的体验”。例如,主播操着一口网络用语播报资讯、进行幽默诙谐的点评,如“三八红旗手”“偶多尅”“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也忍不了了”“学好英国话,走遍天下都能嫁”等戏谑、反讽、调侃的用语在节目中充分释放了“草根”的诉求。在剪辑方面,快速的剪辑和丰富的画面、紧凑的镜头切换,紧紧吸引住受众的眼球,让人目不暇接。

(四)网络节目凭借平台本身,抢占优势

《娱乐现场》作为20世纪90年代创办的娱乐资讯节目,一直屹立不倒,与其“面向产业化的产销一体模

式”分不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节目如果没有好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也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光线传媒建立了从创意、策划、制作、包装、发行到广告一整套体系,整合资源优势,进行集中式生产。在早期,作为民营公司创办的节目只能用节目换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随着网络的兴起,《娱乐现场》开始利用博客、微博进行话题营销,网络曝光率有所增加。相比于早期电视独有的互动方式,如热线回答问题、抽奖嘉宾、明星问答等,后期的《娱乐现场》未能免去利用网络与受众互动。

而《娱乐猛回头》凭借爱奇艺这个强大的网络视讯平台,“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占足了先机。节目还通过微博、微信、官方网站、贴吧、网络广告等网络手段进行话题营销和事件营销。为了争取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每期节目后还开放了留言板,这为受众与传者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随着弹幕的应用,带来了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高潮。根据六度分隔理论,受众之间的交往也成为宣传节目的一种方式。

三、结语

媒介融合对于电视传播与制作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一方面,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收入进行分流;另一方面,媒介融合推进了传统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使其朝着更新颖、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从对《娱乐现场》与《娱乐猛回头》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虽然传统的娱乐资讯节目仍以“高大上”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王牌,但在节目风格与形态上都有向新媒体学习的趋势。例如,在《刘同坦白讲》这个子栏目中,主持人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播报机器”,而是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而且,在节目中最流行的网络热词频频现身,使得传统“高大上”的电视媒体接了地气儿。而作为网络原创节目具有互动性强、灵活性强、风格更活泼等特点,尤其是网络娱乐节目。不仅如此,一向被视为“三俗”的网络节目也开始注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试图打造精品内容,提升节目的品质。《娱乐猛回头》除了选择明星们的八卦新闻之外,还会抓住社会热议的话题,以一种娱乐化的形式进行解读、点评。例如,针对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案件,《娱乐猛回头》连续做了几期评论专题,从娱乐话题着手,将视角延伸到教育问题,并给出“有些爱是病,得治,治不好,那是癌,会死人的”犀利观点进行舆论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1] 毛玮.制作娱乐评论节目的要点探析——以爱奇艺出品的《娱乐猛回头》为例[J].江南论坛,2013(10):52-53.

[2] 孙宝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分析[J].现代传播,2009(5):61-63.

[3] 王莉.视频网站创新内容模式探析[J].东南传播,2011 (11):69-71.

[4] 李翔.从视频采纳到自我产制:中国网络电视节目资质现场研究[J].新闻界,2012(14):44-63.

[5] 蒋琳.光线传媒《娱乐现场研究》[D].河北大学,2005.

[6] 娱乐猛回头:请叫我网民甲[N/OL] . http://www.zongyiweekly.com/new/info.asp?id=674,2012-07-25.

G222

A

1674-8883(2016)13-0117-01

秦亚(1990—),女,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资讯主播娱乐
资讯Information①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