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
2016-02-28刘慧卿
刘慧卿
(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00)
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
刘慧卿
(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00)
趣缘和趣缘群体是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和常见群体。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趣缘爱好者以相同的趣缘主题为连接点,借助网络平台形成网络趣缘群体。借由不同趣缘主题形成的各类网络趣缘群体已然是网络社群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网络传播平台的日益丰富,网络趣缘群体快速增长。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型群体形态、新型社会组织结构,网络趣缘群体聚集了足够多的社会个体,通过群体传播,互动,必然对其成员个体及对社会整合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趣缘群体;社会整合;社会整合机制
人是群体性动物。自出生伊始,就以血缘、地缘、业缘等为纽带参与到各类群体之中。借助各类媒介,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互动行为,社会个体之间实现信息交换、情感交流,形成自我认识、群体认同,获得归属感、认同感。社会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社群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决定了社会个体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以及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整合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在网络信息时代中,社会个体借助网络平台得以打破时空限制,与更多人连接,形成各类网络社会群体。其中,因拥有相同兴趣、爱好,借由趣缘主题形成的网络趣缘群体已然是网络社会群体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网络沟通形式的日益丰富,网络趣缘群体快速增长。作为信息社会下的一种新型群体形态、新型社会组织结构,网络趣缘群体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一、网络趣缘群体的概念界定
网络趣缘群体是指一群对某一特定的人、事或者物有持续过度兴趣爱好的人,借由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和身份认同而构建的“趣缘”共同体。[1]这里所指的网络趣缘爱好者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迷”“网瘾患者”有较大的差别。“迷”是指对某一特定的人、事或者物有重度依赖的个体,而“网瘾患者”的显著特征则是长时间进行“上网”这一行为,对上网关注的主题并不多做描述。从医学角度看,这两者都可能是一种病态。本文所指的网络趣缘爱好者则泛指对某一特定的人、事或者物的关注度超出一般平均值之上的那部分人。举例来说,假若中国网民平均每天在网络上关注Zumba健身舞的时间是1小时。那么,凡是平均每天通过网络关注Zumba健身舞超过1小时的人,在技术层面上都可以称为Zumba健身舞的网络趣缘爱好者。
二、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整合功能
网络趣缘群体聚集足够多的社会个体,能够通过多重整合机制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整合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结构的不同因素、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社会一体化的过程。社会整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应对社会分化的重要手段。[2]社会是由众多不同的群体、集团、个人所结合而成的共同体。这些群体和个人有着各自的利益、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却又在某些力量的整合之下形成了方方面面的社会联系和千姿百态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构成一个有机而和谐的社会整体。
(一)利益整合
利益整合,从狭义上讲,仅指对社会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和综合过程;从广义上讲,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3]利益整合在网络趣缘群体传播中表现为群体成员能够通过获取或提供社会支持,满足自身的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要;通过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互动,形成弱连接关系,增加自身的社会资本。
根据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连接理论,构成一个网络趣缘群体的成员个体来自各不相同的现实环境,成员的个人经历,所掌握的信息,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有助于网络趣缘群体成员结识到原有不同“圈子”的人,扩大自身的社交关系网络,增加其社会资本。以Zumba健身舞微信群为例,群体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以Zumba健身舞为趣缘主题展开互动。但群体传播、互动的话题并不局限Zumba健身舞,个人遇到情感问题,工作遇到困难时都可在群内求助,群体成员可以互相给予帮助。
(二)文化整合
网络趣缘群体促进成员个体之间的互动、传播,缩短了成员个体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网络趣缘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传播,实现信息、情感、思想和理念的分享与交流,而群体互动与群体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获得广泛认可的群体文化。群体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特定群体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群体成员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与现实群体的文化相比,网络趣缘群体的群体文化相对简单,一般指与群体相关的趣缘主题、群体目标、行为方式、语言特征等。网络趣缘群体根据趣缘主题不同,形成的群体文化往往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制度整合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社会群体都有一定的规范,或是明文规定,或是约定俗成。所谓群体规范是指,为保证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群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了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准则,群体规范是思想、评价和行为准则的整合体。规范对于群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引作用,指引群体成员去实现群体的目标,指引群体成员进行恰当的群体行为;另一方面是限制作用,限制群体成员不去做有违群体发展或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同时对一些越轨成员进行处罚。
网络趣缘群体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分属于不同的年龄层次。换言之,网络趣缘群体成员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在网络趣缘群体互动、传播过程中,他们均需遵守网络趣缘群体规范。不同主题、不同传播平台的网络趣缘群体往往具有不同的规范内容及形式。
每一个网络趣缘群体都可以被看作信息社会中的新型社会组织结构。网络趣缘群体成员之间以共同的趣缘主题为连接点,形成具有一定秩序的群体。围绕趣缘主题,网络趣缘群体开展的一系列群体活动为其成员提供了统一的群体文化、行为规范,也塑造了成员之间彼此联系的社会关系,在促使群体成员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利益整合、文化整合、制度整合三重机制实现了社会整合功能。
[1] 罗自文.网络趣缘群体中传播效果的价值转向:传播过程刍论[J].现代传播,2014,36(8):116-119.
[2] 戴桂斌.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J].求实,2003(3):27-30.
[3] 汤志华.政党利益整合功能分析[J].理论探讨,2008(6):113-115.
G206
A
1674-8883(2016)13-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