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模式的探究
2016-02-28刘柳
刘 柳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15)
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模式的探究
刘 柳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15)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在网络环境中获取文献信息。因而,想要更好地利用文献信息,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文献信息运动模式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文献信息的整序和分类,进而减小文献信息运动的阻力。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模式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网络环境;文献信息;运动模式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利用现代文献信息的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模式的分析,以便掌握更多文献信息的运动规律,进而更好地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二、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特点
在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将在网络信道中自由运动。就目前来看,网络环境中拥有的主要文献信息资源包含联机馆藏文献目录、专利信息、电子出版物等等。依托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环境中的文献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并且具有信息资源海量化、信息种类多样化、运动迅速化、信息交流双向化的特点,能够为读者获取需要的文献信息提供便利。
三、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模式
分析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模式可以发现,其运动以信源为起点,并以信宿为终点,多指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文献信息的运动是一种功能效用的展示,其依附于网络信道实现信息的时空转移和位移转换。在网络中,由于信源可以与信宿进行实时信息交换,所以两者能够互换角色,从而完成信息反馈信道的构建。而文献信息运动的目的,则在于信息内涵本身具有的实义,即为信息的利用和再生提供服务。但在文献信息在信道中运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规和人为干扰因素,所以该种运动模式又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对文献信息在网络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有利于对运动模式进行优化。不同于传统文献信息的运动模式,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在从信息源向读者运动的过程中,将经过存储变换、网络信道和输出还原等过程。在这种运动模式下,信源产生的文献信息I(例如语言文字、图像、符号、表格等)需要经过网络和计算机等设备编码,并被转换为数字信息X,其最小单位为比特,由“0”和“1”两个数字构成。在网络信道中运动时,文献信息将成为一系列比特的排列组合。所谓的网络信道,则是在依托计算机硬件和通信设备的基础上,利用软件构建的数字式电信网络,其具有高速、广域型和宽带的特点。[1]文献信息运用的主要形式包含文件传输、邮件通信组和远程登录等。受信息污染、网络技术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干扰,X在运动过程中将变为Y,利用相逆方式进行Y的译码输出,则能得到I′;而I′与I不完全相同,两者间的差异取决于干扰因素N。在文献信息运动过程中,如果信宿改变利用网络终端获得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并对信息原有状态进行了完善,就能够实现文献信息的再生。而在一定条件下,遵循信息增强规律则能够使系统的有序效应得到增长。比如,在现代图书馆信息分类体系中,同位类设置时就可以利用该种运动规律。但就目前来看,受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文献信息运动可能会遭遇信道拥挤、信息无序和运动阻力增大等问题,从而在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的同时,影响了读者对文献信息的获取。
四、网络环境中文献信息运动模式的优化
在文献信息环境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文献信息运动规律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点对面传递方式转变为点对点和点对面共存方式,进而使读者能够采取多种形式完成更多文献信息资源的主动获取。而对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运动进行优化,就是根据网络信息运动规律和各种工具实现网络环境的优化,并对文献信息的处理进行深化,通过减少文献信息运动阻力促进信息的存储、传播和还原,进而使文献信息更加有序、科学和系统地运动。结合文献信息的运动模式,可进行制定优化原则。具体来讲,首先,应遵循稳定性原则,确保网络信道稳定可靠。为此,相关人员还应确保图书馆有先进网络技术作为支撑,以确保文献信息运动畅通无阻。其次,应遵循有序性原则,将大量随机、无序和分散的文献信息转变为有序、集中和有规律的信息,进而使文献运动时间得到缩减。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利用信息守恒与转换规律进行指导,以便按照固定特征值将信息排列成序列,并使读者将需要的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特征值。经过分类检索人员的编制,读者则能从得到的信息序列中完成需要的文献信息的查找,进而实现信息效应。再次,应遵循方便性原则,确保图书馆读者界面的友好性,并能满足多层次水平的网络读者的不同信息需求。结合这些原则及文献信息运动模式,相关人员可以直接以表达文献为主体,以便利用直观、灵活的类目体系完成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直接揭示。而在类目体系的组织上采取多重列类法进行文献信息的重复反映,则能完成网状结构的分类体系的构建,进而使类目的设置更加富有规律。并且,还应加强对网络分类使用的各种排列方式的探索,以便相关人员对列类目间的相关性进行揭示,并完成类目的展示。采用多重列类法进行文献信息的重复反映,则能够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使用文献信息。最后,还应使用链接技术,以便相关人员对相关类目、交叉学科和总论等横向联系进行重复揭示,进而为读者查找信息提供便利。[2]此外,为给读者识别和查找文献信息提供便利,还应利用特定的符号完成重复反映类目的标识。一旦采取这些措施,就能有效减少文献信息运动阻力,继而使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中更好地运动。
五、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研究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运动模式,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献信息在网络中的运动规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文献信息运动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文献信息的存储、传递和还原的活动。
[1] 王云梅.社会资本理论下的网络信息运动模式[J].现代情报,2010(05):34-37.
[2] 杨强,苏晓凡,黄兵.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运动模式分析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06):1405-1409.
G258.89
A
1674-8883(2016)24-0187-01
刘柳(1986—),女,四川渠县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