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发展策略研究
——以人物纪录片类节目为研究对象
2016-02-28仝海山
仝海山
(户县广播电视台,陕西 西安 710300)
电视编辑发展策略研究
——以人物纪录片类节目为研究对象
仝海山
(户县广播电视台,陕西 西安 710300)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各种节目类型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作为电视编辑,无论是在节目选材还是后期制作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人物纪录片这种不算主流的电视节目,如果要想保持活力发展下去,电视编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一些解决意见。
电视编辑;人物纪录片;发展;策略
一、电视编辑与人物纪录片的特点
顾名思义,电视编辑是指对电视节目进行策划、采 访、拍摄以及后期剪接。从专业角度上来讲,电视编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编”,一个优秀的电视编辑应该能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画面、声音准确地传达出来,所以电视编辑一定要有变现力;其次,就是对“辑”的理解,这其实是对技术手段的一种要求,需要在不同故事、环境氛围下,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从而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那么具体到本文所研究的人物纪录片来说,电视编辑要想保证其良好的发展,就要了解它的特点。笔者认为,人物纪录片有异于其他电视节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人物选择具有代表性,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高大全的形象,就会失去真实性。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工作人员从细节出发,如注意选取典型的环境。在环境的选取上,其实就是把一些不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环境舍弃掉,只记录所拍摄人物在最合适的场景中出现,从而体现出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第二,故事选择具有多重性,人物的生存本身就是复杂的,但是电视人物纪录片又要求能够准确表达出节目的中心思想,这就要求电视编辑要抓准人物故事中的某个亮点,然后适度修饰渲染,但不能过度,要适度地反映所拍摄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电视编辑在人物纪录片中的发展策略
在了解了电视编辑以及人物纪录片的特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讨论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将人物纪录片发扬光大,电视编辑如何使其在大众眼中呈现独有的魅力?这都需要每一位电视编辑工作人员认真思考。那么接下来,笔者就阐述一下自己对其发展策略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电视编辑中人物纪录片的选题策略
选题是人物纪录片讲好故事的基础,拥有一个好的选题创作就成功了一半。电视受众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老百姓,传媒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关注和热心参与。电视编辑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摄像机聚焦“基层群众”,尽量展现普通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才能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拉近距离,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在人物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电视编辑要善于走进基层群众丰富的情感世界,关注沟通观众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情感都是共融共通的。在情感表达时,有的外向善于表达,有的则内向不善言辞。电视人物纪录片可以通过情感饱满的画面和同期声传达人物丰富高尚的情感,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培养观众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要从选取普通人的普通情感入手,找出普通中感人的因素,引发观众共鸣。只有创作者自己先被感动,才能创造出感染他人的作品。
(二)电视编辑中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首要特点,而人物纪录片最高的美学追求也是真实。我们要知道纪录片与小说不同,它不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是真实记录生活的电视节目。人物纪录片的真实性指的是它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这要求电视编辑在处理过程中确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真实。纪录片的“美”往往要依靠真实美来体现。对于观众来说,人物纪录片失去了基本的真实,就会产生强烈的厌烦感,更无从谈起美。只有观众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并被这些真实可信的内容所打动,才能产生审美感受。
因为观众在通过电视机观看电视人物纪录片的时候,不仅仅是观看人物,也是在观看故事,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在保证故事真实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内容的“美”。电视人物纪录片的美学意义同其他叙事性艺术相同,就是运用各种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并将其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许电视人物纪录片的审美性并不能成为其价值的主要部分,但是审美性却决定了电视人物纪录片究竟好看不好看,决定了其艺术品位。著名的美国评论家赫曼·G·温伯格曾经说过:“叙述故事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所以电视编辑只有保证人物纪录片叙事真实与表达美好,才能使电视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感受到审美乐趣,使人物纪录片能够长久不衰。
(三)电视编辑中人物纪录片的视听策略
在电视人物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电视编辑一般要用画面来为观众讲述故事,并辅助性地使用旁白来解说。这样能给电视观众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听感觉。如果能对画面中一些好像不起眼的细节进行着重处理,那么其就可能会成为点睛之笔,使作品锦上添花,让观众得到审美层面上的满足。
例如,在央视纪录片频道2014年播放的电视人物纪录片《新青年》中,讲述了舞蹈老师李小社在女子监狱义务教女囚犯跳舞的故事。在回忆教女囚之前教孩子们跳舞的部分,整个纪录片的色调是亮色的、鲜活的,而当进入女囚的故事中时,描述女囚生活的几个镜头都是在晚上拍摄的,昏暗的灯光几乎无法看清女囚们的面庞,她们衣服的颜色、墙壁的颜色、水池的颜色以及夜晚天空的颜色都是黑色或者灰色,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只有当李小社要来的时候,整个画面的颜色才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渐渐有了些光亮。这种前后画面的亮度反差,不用解说词解说,也能使观众理解李小社的出现对女囚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三、结语
电视人物纪录片是所有电视纪录片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受重视的一种类型,因为它最能反映时代特征、展现时代人物风貌、记录时代发展变迁,所以电视编辑应该从众多人物中选取那些最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拍摄、编辑,力求制作出优秀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并且能引起社会反响的电视人物纪录片。
[1] 李立群.关于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12(17):5-6.
[2] 李凡,陈琳,殷旭彪.论人物纪录片的纪实性与故事性——《守望者——汉风》创作谈[J].现代视听,2012(01):48-51.
[3] 王鑫.试论电视编辑的艺术性与思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6(15):176.
G222.1
A
1674-8883(2016)24-0137-01
仝海山(1974—),男,陕西西安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电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