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挑战时代

宋 娟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0)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宋 娟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0)

随着时代的纵深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开放的市场,多元化的思想碰撞,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的建设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是时代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媒体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同时简单地探究了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意识形态;挑战;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民主化随之成为一种政治浪潮,对全球政治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西方意识形态伴随着全球化进行持续的和全方位的渗透,日益明显地冲击、淡化甚至重构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使我党的合法执政地位和我国现有政治制度受到了影响甚至动摇。由于世界范围内没有能够借鉴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我国的民主化道路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探索过程。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入侵。为实现其所谓的“和平演变”,西方发达国家借机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扬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美国政治理论家亨廷顿认为:“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1]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卫星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且更多地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大肆宣传西方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在广泛传播具有西方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给所在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毁灭性的打击。

(二)网络文化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在当代,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会依靠网络优势来直接威胁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在传统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据着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新媒体的出现挣脱了以往传播条件的约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同时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再加上受到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冲击,利益分化明显的市场经济使得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增强,逐步形成了价值取向多元和利益分层多元的格局。网络化瓦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整体主义,使我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和威胁。同时,网络带来的虚拟社会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模式和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网络化正在深深地影响着传统社会的精神价值和生活世界,伴随而来的便是对传统意识形态生存环境的更有力的冲击和改变。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经无法想象网络信息在全球传播和发展的速度,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内容繁杂、受众面广的信息,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国家界限。因为拥有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在信息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民主、法治、人权等观念。网络在全球的迅速传播,使得一国想要控制自己国内的社会思想越来越不现实;一国想要通过“组织权威”来维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这种方式已不复存在。在新媒体时代,统一的舆论控制难度越来越大。

(三)新媒体增加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威胁因素

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传播的畅通无阻,增加了意识形态传播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正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传播其意识形态,新媒体空间也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新的场地。而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优势掌握着主动权。西方国家通过新媒体技术,把他们的价值观念强制性地传播并输出到其他国家,威胁着这些输入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除此之外,国内一些人的错误思潮也不停地涌现出来,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此起彼伏。这些思想观念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传播,对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日益增加。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着许多威胁因素。

(四)新媒体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创新和防御能力遭到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各国之间进行意识形态的竞争,既有价值观念的竞争,也有科技创新的较量。传统观点认为,提高竞争力就相当于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而在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则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传统媒体由于具有强大控制力和较高的权威性,其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得受众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趋于相同。然而,新媒体的传播却和传统媒体恰恰相反,新媒体的开放性给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挑战。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所以,意识形态的宣传者则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传播者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充实我国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净化意识形态传播的环境,不断创新,推动意识形态建设。

新媒体信息的多元化带来了多元海量的信息,也削弱了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导向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无法对其进行适当的筛选,这就更加便利了各种边缘力量和不法组织,他们利用网络大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这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迷惑着一些辨别能力差和有不法企图的人。如今,手机、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网民的素质也各有高低,对于那些学历低和思想还不成熟的网民来说,容易相信各种骗局,也更容易被西方不良思想误导。同时,新媒体所特有的大众性和个性化使得个人的选择更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集体的力量,导致一些自以为个性的网民在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带有一定的偏激情绪。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

(一)新媒体拓展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技术还没有那么先

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主要依靠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这种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有着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方式,但这种传播具有单向性和灌输信息特点,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只能作为传播的接受方,无法参与信息的传播和分析。伴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发展,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契机。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广泛的传播。新媒体的交互性、即时性、包容性等特点,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国家、民族等限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动态、获取信息,极大地拓宽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同时,人们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促进意识形态的发展,强化思想渗透和感染。

(二)新媒体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

传统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宣传是十分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简单的灌输,无法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缺少吸引力与感染力。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作为新媒体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教育形式。教育形式的丰富使教育者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宣传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新媒体的大众性、平等性、包容性等特点,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丰富且有趣。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自己想要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加强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亲和力与渗透力,变被动为主动,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

(三)新媒体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受众面极速扩大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在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我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带有浓厚的灌输意味,因为它主要依靠的是强制的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单向宣传,受众只能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在那个时代,更多时候的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等必须先在单位领导层或党员干部中宣传,之后再逐步传播到其他群体中。这种带有传播等级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面,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以手机、电脑等为主的新媒体依托于网络等技术,使传播变得更加及时迅速,更加具有互动性。每个人都可关注政治生活,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广大人民群众都有可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受众面极速扩大。

[1] 张悦.浅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J].考试周刊,2013(6):24-25.

[2] 周焱璐.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原因[J].林区教学,2015(11):63-65.

G206

A

1674-8883(2016)24-0086-01

宋娟,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挑战时代
HANDS OFF THE WHEEL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