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出路

2016-02-28何贤德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3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

何贤德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广播电视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出路

何贤德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广播电视台)

摘 要:新媒体是指以新型的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的媒体新形态。最具代表性的是互联网站、IPTV、微博、微信、手机APP等。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实现传统媒体发展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媒体融合为时代背景,简要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出路。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融合

1 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局面

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以IPTV、微博、微信、手机APP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深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地位,使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势特征非常明显。

1.1 传播速度快

传播速度快是新媒体的优势特征之一。信息可以无间断传播,因而在短时间内可以集聚大量的关注。像最近几年火爆荧屏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虽然引进了国外电视版权,但是在国内仍然取得了超高人气的关注度。除了节目制作方式非常新颖外,节目组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了话题营销,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线上线下观众互动,吸引了超高人气。

1.2 突破空间局限

突破空间局限,实现信息及时传播,这是新媒体技术的又一大优势特征。使受众能随时随地了解新闻资讯,拓宽了公众接收信息的途径。比如,公众能在公交车的移动电视上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打破了受众在家看报纸电视才能了解新闻的收视习惯。移动通讯普及,受众只要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获取最新新闻动态。这种跨空间、跨地域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保证了受众能及时获取信息,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3 延展互动空间

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可以有效拓展互动空间。由于新媒体强大的互动性,“话题营销”等新型词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了大众普遍的关注,这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吸引受众参与的强大力量。2015年,重庆地区有一个名为“我‘绑’妈妈等大爱”的舆论热点,主人公黄文治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了这个话题,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网民围观,后经网友转发、评论,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最终使事情圆满解决,黄文治也因此被评为“2015年度重庆十大感动人物”。目前,由于新媒体的高关注度,政府部门业纷纷通过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方式倾听民意,优化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总之,新媒体的强大互动性,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信息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自主信息交流平台,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

1.4 个性化的服务特征

新媒体具有个性化、分众化的传播特点。在当前,最具媒体属性的当属手机APP。用户具有充分的自主权,能依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新闻资讯,服务商通过对客户浏览习惯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新闻资讯服务。服务商和用户真各取所需,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同时,用户还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合适的内容,通过分享、收藏、储存,删除等操作,管理自己定制的信息。

新媒体迅速崛起,使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对受众来说,新媒体减少了他们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也优化了他们的信息选择方式,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用户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而新媒体传播速度及时、传播的信息多样,恰好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求。新媒体正部分替代纸媒及广播电视的信息功能,严重压缩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2 媒介融合的现状发展

2.1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媒介融合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共享,才能形成双赢的市场局面。众多新闻媒体机构纷纷创办了自己的网络媒体,并且授予了新闻的转载权,实现内容的及时和多途径传播。与此同时,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网络公众也纷纷创建了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公共平台吸引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这些措施都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社会的公共事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媒体共赢局面的深入发展。

2.2 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期

一套人马参与多个媒体组织,现已成为全媒体融合时期的普遍现象。对于全媒体来说,就是将多种不同形式的媒体形态加以组合,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全媒体运行框架。全媒体框架的初步形成,要建立在对不同传播主体的信息需求之上,比如,帮助公权力机构再造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将传统媒体的采编资源与新媒体高速传输通道加以整合,实现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的重新再造,使新闻中心成为全媒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在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资源统筹上,要提升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新媒体操作技能,强化现有采编人员一专多能的职业要求。比如,一名记者既能独立完成信息采编工作,而且可以能熟练使用新媒体传输平台,能将新闻资讯及时传输出去。与此同时,新媒体要有效利用传统媒体所积累的信息资源,利用其公信力优势,在实现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信息传播内容,提高公信力。

在新闻信息内容的生产上,要通过全媒体信息平台统一调控,依据不同媒体平台的信息特点,实现新闻的再生产。总而言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实践证明。尽管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呈下降趋势,但是依靠高端有保证的信息内容吸引受众,依旧是传统媒体平台制胜的法宝。所以,坚持“内容为王”的信息组件方式,依旧是全媒体时代扩大媒体影响力、打造媒体公信力的必然标准。

3 传统媒体的出路

3.1 调整理念,与时俱进

新媒体技术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操作观念,因而传统媒体需要通过技术理念的更新,实现技术变革,进而改变当前的劣势。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掩盖真相变得不再容易,微博、微信、手机APP的发展,使受众获取新闻事件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所以,在事件发生之后如何进行快速、精准的报道,将是传统媒体突破市场局限的重点所在。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要学习了解新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

现在,大多数媒体机构都建立了新媒体平台,记者在新闻第一现场可通过发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简要报道新闻动态,这是提高新闻报道时效性的有力途径。在新闻现场及时发送信息内容,“有图有真相”,这种报道方式可以强化受众的直观感受,最终将形成媒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可与新媒体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新媒体实现扩大宣传的最终效果。

3.2 开拓创新,谋求发展

创新始终是媒体发展的原动力。在美国,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非常注重创新。只有丰富而权威的信息内容、不拘一格的传播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在我国西部几个省市中,重庆的新闻业发展较为突出。重庆广电集团是通过内容和传播渠道创新,重庆报业集团通过营销创新,二者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创新既包括了宏观角度的战略创新也囊括了操作细节的创新。目前,传统媒体中的报业市场,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同城的报纸,每天的信息内容大同小异。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得独家新闻线索不再是一个难题,但是新闻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却并没有得到缓解,这是新闻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索的一件事情。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报道者既要充分考虑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也要熟练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技巧,在经验的积累中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3.3 引进人才,集聚能量

重视人才,将人才置于核心地位,这是帮助传统媒体获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必须充分发挥“内容为王”的优势特征,保持品牌效益持续增长,提高传统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与满意度。积极引进具有新媒体意识的专业新闻采编人员,强化营销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重视引进新技术操作人员。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他们提供与预期回报相匹配的利益分配。人才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合理的报酬、良好的工作环境、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能有效激发人才的最大潜能,推动媒体行业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的市场冲击下,传统媒体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需要发挥其深耕内容的优势,结合新媒体多样化和快捷化的传输渠道,在两者的有效结合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既要更新自己的职业理念,同时也要积极掌握新媒体的操作技术。在正确的职业理念与操作模式的指导下,优化报道内容,利用其内容优势,赢得受众的信任,树立品牌美誉。

参考文献:

[1]张桂兰.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J].新闻传播,2014(3).

[2]仵军智.新传媒环境下的电视媒体生存路径考察[J].新闻知识,2014(6).

[3]陈宁波.媒介融合大趋势下的地方新闻媒体转型之路[J].新媒体研究,2015(18).

作者简介:何贤德(1974-),男,重庆市万州人,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及纪录片创作。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