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探究
2016-02-28戴东红
戴东红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探究
戴东红
[摘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是留学生教育发展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以此反思梳理我国近年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针对规模发展多靠政府推动而留学生教育自身吸引力不足、结构优化重外部规划控制而轻学科专业内涵建设、质量保证停留在概念层面尚未落到实处、效益问题上政府高校认识有待统一等问题,提出着眼于全局和整体进一步完善优化顶层设计、采取“扬长、抓尖和补短”策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多方面努力提升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质量、消除认识偏差以促进留学生教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发展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始于《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第4、5期连续刊登姜海山等、马宏山等、钟桂龙等撰写的《努力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天津市向国际大都市迈进做贡献》《发展农科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思考》3篇文章。近年来,每年都有部分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有学者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特征进行了研究,如赵金波(2011)针对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展望[1];余承海(2011)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新特征进行了研究[2]。还有学者对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和优势进行了研究,如郑向荣(2010)对我国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进行了分析[3]。多位学者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如夏清文(2010)对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策略进行了分析[4];杨雪(2013)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发展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5];栾凤池(2013)则提出实施四大发展战略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6];陈丽萍(2014)对试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发展”进行了研究[7]。还有学者从文化间性角度研究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8]。从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专家、学者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总的来看,成果不够丰富,据CNKI数据统计,有关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的文章共有97篇。专家学者研究的角度多从某一个高校或针对某一个国家来华留学教育情况进行研究,从宏观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研究的成果尚少,能够对国内外留学生教育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的更少,本文可丰富相关研究成果。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
(一)政府推动促进规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9]《留学中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阐明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教外来[2010]68号)。,《纲要》和《计划》共同强调了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大要素,规模是结构和效益的基础,结构制约规模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而质量则是核心,是规模和效益的保障。这四大要素的内在统一协调,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近年留学生总量持续增长,2014年共有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2015-03-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规模发展除了依赖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国际地位的提升和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强大吸引,最主要的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在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上的战略规划和强力推动。前述《纲要》和《计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的规模,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接收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教外来[2010]68号)。。其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留学发展计划,在进行政策引导、优化留学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大奖学金投入,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二)结构优化重外部规划控制
来华留学生教育层次低、学科和专业分布领域狭窄、主要生源国集中于周边国家等问题,其实质都反映出留学生教育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合理。结构问题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由来已久,近年略有好转,但这种好转主要是通过设立政府专项奖学金加以规划引导和高校招生录取阶段直接干预控制的结果。
比如中国政府奖学金中的“省、自治区学历生项目”“高校研究生项目”“优秀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孔子新汉学计划”中的“来华攻读博士项目”等,都是专门招收来华攻读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项,主要是为吸引外国学生来华攻读高层次学位。同样,中国政府奖学金中的“中国—欧盟学生交流奖学金项目”“上海合作组织奖学金项目”“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奖学金项目”以及“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和“中俄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等,也都是针对不同地区设立的专项奖学金,旨在改变留学生生源国别结构,促使其更加多元化。还有一些重点大学为提升自身办学层次和声誉,招生录取阶段会有意识地对生源国、学生类别和选学专业进行人为筛选和控制,比如北京大学为控制语言生在全部留学生中的比例,限定每年只招收500名左右的语言进修生[10]。
(三)国家重视留学生教育质量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质量,它关系到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提高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培养出在国际人才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外国生源来到中国。为此,教育部于2007、2009年分别印发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意图加强和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教外来[2007]39号)、《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教外来[2009]20号)。。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发展多靠政府推动而留学生教育自身吸引力不足
目前政府奖学金除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还有各类政府专项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29个省市地方政府设立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2014年仅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人数就达到36,943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9.80%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2015-03-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如果把所有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以及29个省市地方政府奖学金的人数归总统计,将会是一个不小的两位数字(我国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政府奖学金直接推动了近年我国留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在“跑量”增长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反思政府奖学金推动的规模增长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以美国为例,赴美留学生中获得政府奖学金资助的人数占比并不高,2013-2014学年为4,186人,仅占其886,052名赴美留学生的0.5%⑤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Open Doors 2014 Data》,http://www.iie.org/Research-and-Publications/Open-Doors/Data.,美国凭借的完全是其高等教育的品牌吸引力和完善的留学生教育配套政策吸引世界各国学生,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卓越的学术声誉、兼容并包的学术自由环境和成熟的留学生培养体系以及包括签证、学费、奖学金、助学及就业在内的一系列留学生支持政策。相比之下,我国留学生教育自身吸引力较低,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影响力,譬如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4-2015年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美、英两国高校占据了世界大学前100强的大部分江山,而中国大陆只有北大、清华入围且排名在40开外①Times Higher Education:《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14》,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4.,其他高校对外国学生来说就更为陌生;另一方面是我们缺乏吸引留学生的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与留学生相关的签证、助学、就业等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有诸多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化发展。
(二)轻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
来自政府和高校的规划控制在让“面子”数据好看一点儿的同时,值得反思的是“里子”工程做了多少。教育结构不均衡特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首先,学科专业的研究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学科在专业发展的前沿性、尖端性和应用性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学科能力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国际性人才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特色学科的市场需求。其次,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课程设置和实际工作脱节,留学生缺少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留学生培养模式缺乏弹性和吸引力,按照中国学生的培养模式开展留学生教育,忽略了留学生的特殊背景和个性化需求。最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陈旧落后,留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近些年各个高校针对留学生教育所做的内涵建设和提升还远远不够,比如学历教育中的全英文授课,虽然说了很多年,但目前全国真正有实力能够提供完整的全英文授课学历教育的高校并不太多。
(三)质量保证尚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未落到实处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办学高校片面强调跨越式发展,造成了过度重视留学生人数增长而疏于教育质量提高的客观现实。质量保证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落实的根源,还是前面提到的急于求成的发展观,重数量轻质量,只顾眼前的规模利益而忽略留学生教育的长远发展。此外,留学生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缺乏保障、毕业出口把关不严、缺乏留学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等制度缺陷,都对我国现行的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了干扰。因此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四)效益问题上政府高校各有侧重,认识有待统一
留学生教育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反映的是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社会效益反映的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统计,2013-2014学年赴美国际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268亿美元,美国国际教育行业创造或支撑了约34万个工作岗位②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ign Student Affairs:《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Economic Value Tool》,http://www.nafsa.org/Explore_International_Education/Impact/Data.。同时留学生教育亦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扩大政治文化影响、输出价值观、提高教育竞争力以及争夺国际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见,留学生教育为美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在对待留学生教育的效益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偏差,政府层面主要强调提升国际影响、培育文化软实力、宣传和谐世界理念以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竞争力,更多注重其社会效益,较少涉及经济效益,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几十年,竟然没有较为完整的关于留学生教育经济效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留学生教育产业的经济贡献一直难以体现。而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来说,不可否认具有追求经济效益的天然动机。对于高校来说,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意味着学费、住宿费、报名费等预算外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学校经费来源的拓展,因而在留学生教育中很容易被经济效益所驱动。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顶层设计的内容:
1.统筹兼顾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根据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针对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存在的各类结构性问题,有必要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指导方针适时调整为“适度发展规模,积极优化结构,重视提高质量和兼顾经济效益”。所谓“适度发展规模”是指在目前每年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远超《留学中国计划》年度增长目标的趋势下,可以适当控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张速度;所谓“积极优化结构,重视提高质量”,是指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层次的低端性、学科专业分布的不均衡和教育教学质量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必须下决心进行结构性调整,以进一步优化留学生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分布,努力提升留学生教育整体质量;所谓“兼顾经济效益”,是指在充分发挥留学生教育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重视促进留学生教育的产业链结构,重视发挥留学生教育的经济效益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换句话说,力争统筹兼顾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均衡、协调发展,是当下完善和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
2.提升留学生教育的综合实力。在近几年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需要适时“转段”,把工作重点转向真正关注改善和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内容、过程和质量。这其中,既包括关注留学生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特别是留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包括关注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支持性因素,如必要的人财物投入、相应的政策法规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等;还应包括关注和支持留学生教育的相关领域,如社会舆论、留学中介市场以及留学生教育相关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等。
3.统筹协调留学生教育的长远规划和中近期目标。在加强政府宏观规划和长远目标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目标实施的有序分解和推进,注意分阶段制订不同时期的目标规划,确保不同阶段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规划部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而不仅仅是目标、原则和线性的工作进程规划表,还应包括阶段性的具体目标、管理的体制机制、实施的步骤方法以及必要的评估和监控等。只有把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开来,明确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才更加清晰、明确,更加具有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二)积极推进高校的学科专业能力建设
留学生教育的层次、专业分布和学生来源等问题的背后都涉及一个国家留学生教育的办学水平,它是推动留学生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而学科、专业能力则是办学水平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国际学生留学中国的学科专业需求和我们现有的办学实力和发展潜力,需要我们采取扬长、抓尖和补短的策略,有针对性地推进学科专业能力建设。
所谓“扬长”,即针对汉语、中医、中国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优势和特色学科,高校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加强现有软硬件力量,进行系统的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学科,吸引更多对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
所谓“抓尖”,即高校要立足各自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学科专业,充分依托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如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学科)的科研教学成果,积极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尖端学科和专业品牌,以吸引、分散和优化来华留学生的学科专业分布结构,拓宽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
所谓“补短”,即逐步加强经济、法律、管理、哲学、理科、工科等高校薄弱学科专业的建设。除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师资、教材、课程、方法、设备等硬件设施外,更为关键的是要提供开放、兼容和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教学环境,积极营造适应学科发展和研究创新的软环境和软实力,努力提高薄弱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合理构建留学生学科专业的分布结构奠定基础。
(三)努力提升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如果说学科专业能力建设是体现留学生教育办学水平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那么教育教学质量则是留学生教育办学水平最直接的体现。针对前述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采取下列改革举措:
1.坚持质量优先的价值取向,把住、把好留学生教育的入口和出口。高校一方面要严格报名审查与筛选,建立考试准入制度,对生源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杜绝因单纯注重规模数量而牺牲质量与品牌的做法;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毕业环节的质量把控,建立毕业考试制度,严格毕业论文答辩,逐步建立起正常的留学生毕业淘汰机制。
2.关注个性化差异。考虑到来华留学生在民族、语言、文化、知识等背景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必须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尽可能为留学生配备语言或专业的指导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咨询与答疑,努力建立起以留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要逐步建立对外汉语教师的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强化汉语教学师资持证上岗;要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考核与遴选,注重选拔英语教学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从事留学生教学工作;要逐步建立教学评估与激励机制,明确教师队伍考核评估的质量标准和激励制度,建立必要的教师奖惩和退出机制。
4.逐步建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特别是要明确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要根据国际上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趋势,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构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和监控体系。
(四)促进留学生教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发展
在对待留学生教育的效益问题上,政府和高校需要消除彼此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必须明确,只有政府和高校两者统一认识,齐心协力,留学生教育才有可能形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政府层面在充分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社会效益、注重培育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应重视留学生教育的经济效益,重视留学生教育所具有的产业属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拉动作用。比如针对吸引留学生的配套支持政策不健全、不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协调民政、公安等职能部门,在留学生签证申请、勤工助学、医疗保险、房屋租赁、工作就业、长期居留、权益保护等方面适度放宽政策和法规限制,在出入境、经济担保、配偶和子女同行、生活等方面为留学生尽可能提供便捷,积极优化来华留学支持系统,鼓励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为来华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多元的生存环境,力争“引得进、留得住”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这对于催生相关教育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留学生教育产业链,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显然意义重大。
高校在追求合理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努力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社会效益。应该明确: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都能吸引更多的生源来华留学,良好的社会效益最终会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对高校来说,要杜绝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应从长远发展考虑,克服过去单纯追求数量扩张而忽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倾向;积极联合企业、学术团体投入一定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来华留学生资助渠道和资助体系;要进一步规范高校留学生管理,力争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留学生的最终选择,努力形成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促进留学生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结 语
大力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既是我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不断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留学中国计划》都对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几年过去了,回顾近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在肯定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规模持续保持增长以及学生类别、层次、专业分布等有所优化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留学生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国际教育强国相比学生规模差距依然明显,长期积存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突破或解决,我国还不是国际教育强国这一点也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提醒我们:其一,必须及时对近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进行深刻反思,找出背后深层次问题并认真研究解决之策,如果满足于现状或“被动等待”问题解决都可能使我们错失调整良机,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其二,上述问题的长期存在,恰恰说明我们尚未抓住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如果始终停留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继续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局部调整,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整个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推动效果注定不大。当前只有转换视角,从留学生教育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反思我国近年留学生教育,才有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紧紧抓住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个核心要素,将留学生教育发展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金波.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
[2]余承海,程晋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新特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5).
[3]郑向荣.当前我国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分析[J].高教探索,2010,(5).
[4]夏清文.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0,(4).
[5]杨雪.完善教学管理发展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3,(5).
[6]栾凤池.实施四大发展战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7]陈丽萍,田晓苗.试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8]刘学蔚.文化间性: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跨文化之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张和生.中国大学如何吸引外国留学生[N].北京日报,2009-07-01.
[责任编辑:刘烜显]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语竞争中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14xyy020)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6)04- 0171 -05
[作者简介]戴东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北京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