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与教学再造的生本课堂转型

2016-02-27肖艳华

黑河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潜能生本教育创造力

肖艳华

[摘要]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校在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五年的生本教育实践,使我校的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显著,打造出生本教育的学校特色。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程;潜能;创造力;特色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课程与教学再造的生本课堂”是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内化知识,优化学习品质,促进自身多元发展,享受平等教育的需求的教育,这恰与我国目前所倡导的教育主张完全契合,也是解决当今学生厌学、辍学现象的良策。

一、基于课程与教学再造的生本课堂要改变什么

(一)教学设计从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

生本课堂教学是围绕前置性小研究进行的,而前置性小研究设计的问题及活动是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要起到“培育新知识之根”的作用。同时,其设计要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例如我校孟老师的一节关于“打折”问题的前置小研究,她只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你知道销售问题中相关的词语吗?你能给大家解释吗?活动二,请你提出问题并解答。活动三,请你设计一个销售问题考考大家。问题抛出后,学生呈现出:一是积极参与,所有的学生都能举出例子与他人交流;二是积极思维,在别人举出例子的同时都能认真倾听,辩证分析,积极思考和大胆质疑;三是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还知识之根。这三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学生梳理出有关销售问题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在解决“打折”的相关综合问题中做到了轻松自如。

可能有人会质疑说,如果使用导学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十个甚至二十几个问题,而前置性小研究只能解决几个问题甚至不超过三个问题。殊不知,在这三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展现出的新问题、新生成是无限的,而这些新问题、新生成恰是学生需要解决的,且随时出现的新生成和形成的思维碰撞,正是教育所要追求的,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更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高效课堂。

(二)课堂实施从“教”转变为“学”,再把“学”转变为“玩”

传统课堂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从课题导入到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结束,教师几乎控制着课堂的一切;而在生本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流和对话的关系,组内、组间以及师生之间都会产生多项互动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

教和学的关系,打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老农和小苗”的关系,而不是“工匠和产品”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小苗是有生命的,老农只是帮助小苗在长,知识、能力、兴趣、素养全都是它成长的内容和表现,而且花开有季,它一定能长,能充盈在允许它生长的全部空间,最后结出丰花硕果。这里我们所说的“玩”就像小苗需要根一样,需要时间和空间,依靠人的学习天性、潜能和本能寻找根基——促使人智慧成长的“慧根”。

我校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是充满创造的课堂。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只要给学生设置两个“含蓄”的问题:你们此前学过的最贴近的知识是什么?学生就会想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果你遇到了陌生的东西,你又会怎么想?学生会说寻找熟悉的东西。这两个问题,就是这堂课全部的根基。在这里,第一个问题是新知识之根,第二个问题是人性之根。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生本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也不再是语文分析、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而是进行大量丰富的语文实践。例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师不再是引领学生研究写作方法、文章结构、文章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而是要学生弄懂这篇课文的全部字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为什么写《藤野先生》——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藤野先生的故事;我们为什么学习《藤野先生》——是要知道藤野先生的故事。他告诉了,我们知道了,就“两清”了。腾出的更多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如阅读、思考、表达等,学生读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章本身,想的是依据文章而发的自身的提炼,直接源于人的心灵和生活,语言的积累丰富了,语文素养形成了,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就此得到解决。

(三)教学评价的视角从“以教论教”到“以学论教”

教师在观摩生本课堂时,不再是关注教师的“教”,而是关注学生的“学”,观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以及能否积极互助学习等。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发言、质疑、讨论等通过学生、小组、师生之间的激励性评价,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小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提升小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发展的目的。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冲击,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和课堂,了解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及知识储备。

二、基于课程与教学再造的生本课堂是怎么改变的

(一)行动思路上,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我校的生本课堂教学行动思路是先由一个年级的数语外3个学科,12名教师先行,然后由点带面逐渐推广到3个年级所有学科的全体教师。在课改的推进中,坚持生本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相结合,寻求滚雪球式、螺旋式发展。

(二)课堂流程上,呈现“三课型、三环节、二提升”

“三课型”是指生本课堂的三种类型课:探究新知课、梳理巩固课、评研提升课;“三环节”是指三种课型中基本环节:活动悟新知、互动达生成、测评强巩固;“二提升”是指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师的两种做法即点拨引提升、评价促提升。

(三)课堂实施上,围绕专题探究进行

1.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

设计原则:基于课程标准以及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科特点,本着“简单、根本、开放”“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原则,语文课抓阅读推进,注重阅读思考表达,由语文分析到语文实践;数学课抓根本,由输入转向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通过讲题、编题、解题等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智慧;外语课抓活动的形成,注重语境创设和语言实践。

难度要求:由浅入深,从基础性内容到发展性内容,一堂课的挑战性问题不宜太多,一般3个以内为宜。

实施策略:在课前进行预学,课上首先小组内讨论预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集中未解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给予启发、引导、点拨、帮助,采取“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策略。另外,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适时进行调控。

2.小组合作与展示交流

以4-5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分别担任小组长、发言代表、记分员等角色,每学科根据学生程度编号交流评价,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程度好的学生加分少,程度差的学生加分多;另一种是将任务分解,每个学生完成一部分互助学习,整体加分,有利于带动后进生共同提高。

3.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和谐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重点培养师生的良好习惯:学生要成为安静耐心的倾听者,包容谦和的微笑者,文明用语的支持者,自己音量的控制者;教师要做到重姿态,善倾听,不指责,善引导,乐表扬。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本课堂改得怎么样

(一)具有生命力的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本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展示、敢于质疑、自信大方、思维敏捷,形成了积极、主动、热烈、高能、高效的学习氛围。小组的互助学习,不仅实现了好带差、强带弱,更加提升了学生的品质素养,增加了后进生的学习自信,提高了学习成绩。我校课改前的课堂,最多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听课,能听懂的寥寥无几;三分之一的学生上课溜号、搞小动作;其余的学生睡大觉。而现在则不同,很少有学生不学习,即使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也争着抢着到黑板前展示,大胆发言,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

(二)教学行为的改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生本课堂彻底颠覆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纤夫”变为“牧者”。五年中,参与课改的教师不断学习、培训、研究、实践、反思,如此循环往复,每个教师都历经了听他人课、评他人课的学习过程,接受了被听课、被评课的成长锻炼,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有蜕变的痛苦,但化茧成蝶的喜悦让每个教师兴奋不已。每每谈起自己的学生,教师没有了以往的责备和恨铁不成钢的抱怨,更多的是喜出望外和赞扬,有时甚至会流出激动的热泪。五年来,我校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赛课、研讨课、送课活动90余人次,其中,有3名教师受全国生本教育中心邀请到延吉送课并指导,3名教师在全国生本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还有10人获得省级奖励,28人获得市级奖励,51人获得区级奖励。

(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了学校特色

我们课改的初衷,起初只是想撷一朵小花,可生本却给我们送来了整个春天。生本教育的五年,我校从一个薄弱、落后的学校成为爱辉区课改学习的标杆学校。学校的课改成果荣获了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黑河市中小学中唯一的获得者。近3年,数学、外语、语文3大主科中考成绩有了质的飞跃,三率逐年提升,破解了我校多年的薄弱学科困境。2013年我校俄语有8人得满分,2014年我校数学有1人得满分,2015年学校有45人考入重点高中,录取率居全市最高,俄语全市最高分5人,我校占3人。近几年来,自愿到我校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保学率逐年上升,生源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学校先后获得很多殊荣,尤其是爱辉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校长论坛暨“创品牌学校,办特色教育”现场会在我校的召开,使我校的生本教育工作得到更多领导的肯定和赞赏,激励了我校全体教师追求教育理想、践行教育改革、打造生本教学特色的斗志。

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还在路上,我们将不断提高课程与教学再造的生本课堂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并期望通过生本课堂转型,让课堂充溢着活力和创造力,让教师心怀责任,让学生铭记感恩,共享教育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潜能生本教育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归因及对策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