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2016-02-27陆一叶

黑河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小学体育新课程

陆一叶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在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其社会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这一问题,结合体育生活化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程;生活化;体育潜能

体育新课程教学强调:“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关注学生的经验,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这从根本上强化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在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其社会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通过“生活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体育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过低,浪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做到目标生活化。

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的近、中、远三个目标,使每位学生能结合自身的体能选择某一目标,满怀希望地去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又如韵律活动与舞蹈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几个容易实现的“子目标”,使学生通过逐步完成“子目标”,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总目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生活素材

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生活资源,因其贴近生活,学生倍感亲切。这样的内容,是生活化的体现。

如在教学“小小搬运工”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搬运小件物品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路纵队,每个学生搬运一个小号纸箱,来回搬运接力;还可进行搬运大件物品接力游戏,学生四人一组合抬一个大纸箱,搬运至同组队员对侧的位置后,交给该组队员继续往回搬运,所有队员完成一次搬运后,游戏结束。学生对此练习兴趣十分浓厚,特别是在商议如何更快、更好地搬运时,更是全身心投入。

2.关注校园安全

从校园安全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安全自救方面的表现很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意外事故中惊慌失措,不知道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或逃生,面对惨痛的教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尤为重要。比如我在体育教学中,融安全知识与体育技能为一体,为学生创设火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10米迎面匍匐前进接力,10米双手、双肘、单肘快速匍匐前进,一旦衣服被烧着要沉着冷静,立即就地打滚。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左右滚动、团身滚翻,连续滚翻等技能。此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火灾中逃生、自救的技能,一般采用低姿态快速前进和匍匐前进的方式离开现场。

3.重组教学内容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以教材为凭借,通过处理、调整和重组教学内容,达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目的。

如在排球教学中,我适当地简化技术和战术,降低传球技术的要求,只要学生不用双手同时抓住球,我就鼓励他们继续练习;遵照有利于比赛活动连续进行的原则,一般是尽可能简化,降低难度。此外,在篮球场上进行手球练习;用足球或篮球进行保龄球活动;用篮球或排球在平地上进行场内乒乓球的比赛;用垒球进行投篮练习等等,这些活动利用了现有的器材、场地和设施,使参与的学生有新鲜感,很容易激发练习兴趣。

4.传承乡土体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力利用和开发的宝贵资源。

参与民间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土体育文化。我将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打陀螺、拾小沙袋、弹球、跳房子、捉迷藏、斗鸡、攻城、丢手帕和跳山羊等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从而使传统的民间技艺性游戏转化成有助于健身的运动,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活动的技能。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生活化的体育教学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每个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心情得到彻底放松,从而在玩和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的兴趣和魅力。

1.贯穿生活主题

我曾上过这样一节篮球课,整节课以“小篮球一家学本领”为主题,课上小篮球成了“球宝宝”,学生们变成了“球爸爸”和“球妈妈”,带着“球宝宝”捏肚皮、学爬、学走、学跑,对“球宝宝”关爱倍至,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练的氛围中。又如在低年级进行跳跃、爬行的教学时,我以“向小猫学本领”为主题,强化学生的跳跃、爬行技能;在高年级进行障碍练习时,让学生在“挑战小勇士”的主题活动中掌握如何穿越障碍,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每个主题的训练,都融技能练习于其中,学生从中学会了战胜自我,懂得了团结互助的道理。

2.模拟生活场景

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我将技能练习还原为生活场景,将练习设计成“劳动模仿操”“抛掷秧苗”等劳动情景;在教学“搬运接力”等内容时,将活动设计成“抢运粮食”“欢庆丰收”等场景;在教学“抛接”“跨越式跳高”等内容时,将活动设计成“有趣的超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抛接的器材和跳高的助跑方向、起跳脚和起跳高度等;在教学“换物赛跑”“穿过小树林”等内容时,将活动设计成“种树”“浇水”“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等一系列情景,使学生在具体化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这种把生活情景再现到体育教学中的做法,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创设比赛情境

如在进行800米、1500长跑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马拉松比赛,将技巧练习课模拟成课内体操锦标赛,将球类活动模拟成俱乐部球类联谊赛,并宣布比赛的方法和所设的奖项,让学生尽可能在竞争中磨练自我,经受成功和失败的考验,获得快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器材生活化

1.民族器械引进课堂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既可传播民族文化,又能进行身体训练。跳竹竿对学生的协调性、跳跃能力及节奏感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于是我把它引进课堂。学生一遍遍忘我地练习,而且还创编了许多新的跳法,我们从分组简单步法训练,到最后全班合作连续跳过了八组竹竿,学生那份成功的喜悦无以言表。

2.新兴器械带进课堂

学生的在校学习是紧张的,但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放学后,他们有的飞奔在滑板车上,有的快乐地跳跃在羊角球上,有的在网球场上挥汗对敌……看他们如此热衷于这些运动,我有了将他们所喜爱的这些新兴体育器械带进课堂的想法,以此深化他们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缓解校园学习的压力。当学生带着新兴的运动器械来到体育课堂上,在我的指导下挥汗如雨的运动时,学生的欢乐不言而喻,他们好象要将身上所有的能量释放。

3.自制器具丰富课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一些废旧物品进行开发、利用,使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魅力。如对报纸、塑料瓶、轮胎、泡沫垫等废旧物品进行合理的装饰,巧妙的设计,就可以辅助体育教学。如在障碍跑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大大小小的饮料瓶,通过小组合作,将它们设计成多中障碍,然后再练习障碍跑。又如在投掷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缝制一个沙包,然后在课堂中使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愉悦。

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课堂,研究生活,努力把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使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为学生的成长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堂小学体育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研究
立足生活,有效改善高中政治教学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