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青年员工的“健康”成长
2016-02-27柏连成
□柏连成 韦 丽
如何实现青年员工的“健康”成长
□柏连成韦丽
青年员工的健康成长与支行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以农业银行南京建邺支行为例,对近五年入行的大学生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身体、心态、思维三个健康角度进行探讨,旨在共同关注、探讨、解决青年员工健康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支行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青年员工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农业银行南京建邺支行对近五年入行员工的数量变化、学历情况、岗位变动、业务技能、健康状况、职业期望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员工的面谈交流、平时的观察了解,目前青年员工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身体健康问题。由于考核指标多、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等诸多因素,部分员工觉得一直在“高速运转”,精神上难以放松,同时由于业余时间少,真正有效活动时间更少,几乎无暇进行身体锻炼。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工作时的精神状态也不佳。
(二)心态健康问题。由于对工作环境、上级行要求、服务对象层次、不良社会现象、心理预期等问题没有认识到位,部分员工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中(本应如此、未必如此、原来如此),始终处于第一阶段:本应如此,但事实并非总是本应如此。
(三)思维健康问题。一些员工看待问题,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顾本岗位工作,不考虑其他岗位的工作情况;只顾自己的情绪发泄,不顾别人的心理感受等等,思维的长度、宽度、精度上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整体效能的提升。
对于青年员工中出现的上述三类问题,值得深思并需密切关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将直接影响青年员工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支行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实现青年员工健康成长的几点建议
(一)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抗疲劳的能力。目前银行员工的工作强度普遍较大,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难以适应这样的负荷。那如何才能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呢?需要做到:头冷、脚热、七分饱。
1.头冷。核心是清气上升、浊气下沉。结合工作实际,关键是把握好两个环节:心情好——内部环境整洁,一进单位,心情舒畅;感情好——团队氛围和谐,同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1)内部环境。为确保内部环境的整洁,在上级行每季度组织的规范化服务检查基础上,支行层面每月由各相关条线部门进行自查,并按月进行通报、考核,前三名奖励、后三名处罚,同时后三名的网点不参加支行服务明星的评比,以激励的形式倒逼员工加强内部环境整治。
(2)团队氛围。一是领导要发挥表率作用。目前员工压力较大,领导要做好表率,亲力亲为、冲锋在前,这样员工就会无怨无悔。另外,要通过“五个了解”,切实将关心员工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同事之间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对新上岗的员工,由于他们对银行工作特点还不是很了解,对如何应对各类客户的技能还不是很娴熟,这时就需要老员工、领导及时帮助、开导,特别是青年员工碰到不讲道理的客户、陷入孤立无援的时候,及时出面化解矛盾,从而避免给新员工带来不必要的心理阴影。
2.脚热。核心是锻炼,提高免疫力。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这一点看起来较难,员工们都认为没有时间,但要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此,需要从个人、组织两个层面推进。
(1)个人爱好的培养。每个员工都要培养自己的运动爱好,减少上网打游戏等的时间。坚持参加有益健康的运动,不管是什么运动,只要坚持就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每个人需要培养自己一到两个可以持续的活动,从而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2)组织活动的持续。一是成立各类俱乐部,通过成立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俱乐部的形式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员聚集起来,定期开展活动,既放松了心情,又增进了友谊。二是每年要组织各类全行性的活动。如登山、环湖等,提高全行员工参与的热情。最终,全行要形成个人爱好为主体、俱乐部活动为载体、全行性活动为补充的,符合支行自身特色的活动体系。
3.七分饱。核心是营养充分、搭配合理、饭菜可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小食堂建设,加大中心食堂的配送工作。确保员工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能够吃上可口的饭菜,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另外,也要认真考虑员工的业余时间:一方面尽可能保证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和一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时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各项工作要考虑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折腾等,实现高效发展。
(二)保持心态健康——增强消化烦恼的能力。
1.适应——网点、岗位、氛围。对于青年员工来说,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是重要的门槛,这一关口能否顺利通过,则对未来的发展影响较大。
(1)适应不同的网点。由于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客户资源、领导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工资收入等不尽相同。这样由于收入等差距导致网点的差距,带来员工心理上的差距。要引导员工认识:一是铁打营盘、流水的兵,不要始终想着我为何进这个网点;二是注重每一天自身能力的积累,不要纠结本月收入是否比别人少;三是抓住每一个机遇,而机遇的背后是综合实力。
(2)适应不同的岗位。银行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能、不同的要求,作为青年员工进入农行以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岗位,而是要按照组织的要求,进行不同岗位的学习,增强自身的能力,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并为将来适应更高的岗位打牢基础。
(3)适应不同的氛围。不同的团队都有不同的氛围,青年员工要尽快融入这一氛围,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有胸怀承受不可以改变的,从而在这一氛围中,积累自己的正能量,发挥自己的正作用,使得整体氛围不断向好的方向推进。
2.实践——锻炼、磨练、历练。
(1)基层网点的锻炼。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基层的锻炼,只有最基层、只有最前沿,才能真正认识到银行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客户的基本需求是什么,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服务好客户,这样为未来个人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艰苦条件的磨练。青年员工要把条件艰苦的网点、任务较重的岗位作为磨练意志品质的磨刀石,千万不能成天怨天尤人,更不能破罐破摔,好钢是炼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磨练是一生的财富。所以要信心坚定地面对各类问题、迎接各类挑战,提高自己的能力。
(3)不同岗位的历练。一个项目、意向任务的成功完成,往往不是某一个岗位就能完成的,需要各环节、各岗位人员的密切配合。要让青年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历练,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每个岗位需要其他岗位配合什么,如何才能发挥联动效应,提高网点的整体竞争力。
3.感悟——本应如此、未必如此、原来如此。
(1)本应如此——这是人生成长的第一阶段。从近几年入行的员工来看,学历层次较高,而从书本角度看,如果是营销专业的,就会知道什么是4P、4C、4R等;如果是管理专业的,就会知道6S、6个西格玛、第五项修炼等;如果是金融专业的,就会知道M1、M2、M3等。可以说,经过十年的寒窗,最终都以成绩论英雄,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唯一、正确答案,所有的一切训练都是“本应如此”的思维定式。
(2)未必如此——这是人生成长的第二阶段。进入银行后,慢慢就会发现,大部分知识用不到;小部分能用得到,但又用不对;更重要的是许多社会上需要的东西没有学过。这时就容易进入职业迷茫期,这时就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向实践靠拢。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到一条最好的路径。过去书本上学到的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得出的,而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如:假设的人是理性人、假设的市场是充分竞争、假设的社会是绝对公平公正等。另外,当经济行为与非经济要素结合起来的时候,任何理论都不会发挥作用。因此,青年员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感悟,要能尽快进入、走出未必如此阶段,千万不能停留在本应如此阶段,形成思维定势。这样自己会非常痛苦,组织也需要及时关注。
(3)原来如此——这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青年员工通过日常工作的磨练,逐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道路。比如营销,其实营销没有专家,做到最后,就会发现,营销并非是最初所认为的卖产品、卖服务、卖方案、卖文化以及前面提到的4P、4C、4R等。营销从有形到无形,变得越来越飘渺虚无,难以捕捉,直到最后,就会发觉原来如此:原来卖出去的是你自己(别人认可你),这就是营销。同样管理也是,科学性容易掌握,但管理的艺术性需要实践的感悟,管理是经营人心,感动的成本为零,能量却无穷大。所以,青年员工要通过自己心灵的修炼,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悟得到,为学日增、为道日减,要逐步认识到想改变的很多,到最后发现,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每个人的生涯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痛苦过程。同时也要记住:一是悟性是财富,能力是资本,关系是生产力;二是要看破红尘,更要热爱生活,把握好自己成长的关键几步。
(三)保持思维健康——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需要从线、面、点三个层面同时考虑,具体来说:一是从“线”的角度看,需要战略思维,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想到长远;二是从“面”的角度看,需要有系统思维,不仅要想到个人,更要想到集体;三是从“点”的角度看,需要有精准思维,不仅要把该问题解决好,更要形成制度,解决所有类似问题。
1.战略思维——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有两大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这对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由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今天的坚忍,N年后会得到回报;同样今天的不理智,N年后也会需要“偿还”。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总要还的。同样,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个网点、每个岗位、每个人,包括自己,这样就会从过去的狭隘思维中走出来。要相信: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机会;只要有目标,挫折、失败都是资本。
2.系统思维——上下级、前后台、内外部、业务联动。社会是由各类复杂系统组成,网点、支行、上级行皆是。在这个充满“系统”的空间中,如果考虑问题仅仅从个体、自身角度,你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因此,要关注的是上下级之间的目标统一、前后台之间的和谐衔接、大堂与高柜内外部之间的密切配合、公私业务之间的有效联动等等。总之,要发挥好自己在系统中1+1>2的功效,千万不能因为你的加入,导致整体效能降低,甚至问题不断或者瘫痪。如果因你的问题,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那你就要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在有利益时,要思考如何谋求系统效益的最大化;在有损失时,要思考如何谋求系统损失的最小化。
3.精准思维——态度、角度、力度、制度。一是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力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支行的运营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问题发生后,不能怕、不能推、不能躲、不能拖,要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汇报,态度会决定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二是角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度,每个岗位有每个岗位的角度,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的角度。因此,出现了问题,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还要从其他岗位、其他层级的角度考虑,要将自己与他人、支行与上级行、近期与长远统筹考虑,寻求最大公约数。三是力度。有些问题,可以及时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等机会解决;有些问题,需要时间换空间来解决;有些问题,永远就是问题。因此,不要一碰到问题,就到处说三道四,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要相信组织、相信领导都是在认真做事的,而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根据支行人、财、物等实际情况,确定解决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类矛盾平稳解决。四是制度。为能有效地防范、控制、解决各类问题,在处理具体问题的同时,就要考虑该类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有效防控,从而使以后遇到该类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全行各项工作就会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而目前创建体系中的“三化三无”、“三化三铁”、“三化三达标”、“五个了解”、92条高压线等等,都是过去解决问题总结出来的制度,有些甚至是血和泪的教训,所以,广大青年员工们要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并在执行中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支行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南京建邺支行、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三工程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