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农业银行影响的调研
2016-02-27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农业银行影响的调研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课题组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壮大,并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向对传统金融存在依赖的商业银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并有效防控风险是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农业银行为例,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相比较传统金融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总结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金融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了无时无地全覆盖,为客户免去了奔波和排队的麻烦,大量的自助操作也提高了整个服务系统的运转效率,大大降低了客户获取金融服务所需的成本,使金融业务更加贴近客户,更加方便顾客。
(一)从运营成本来看。传统的商业银行在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时候,必须借助遍布各地的营业场所、分支机构等,并十分依赖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引导、业务办理和器具维护,因此需要承担大额的房屋租赁、维护费用、器具的购买和折旧、人员的工资和开支等费用。互联网金融因为其虚拟化的特点,在实现点对点服务的同时,避免了大量的运营成本,显示出很大的竞争优势。
(二)从消费者需求来看。时代的发展使消费者追求更多的金融信息和更精准的金融服务,传统金融带来的金融服务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弊端,通过互联网金融中的云处理、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缓解。新技术带来了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更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为消费者所青睐。同时,高速快捷的生活方式要求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互联网金融借助各类科技设备,突破了地域和环境的限制,服务变得简单方便,呈现出社交化和移动化特点,指尖金融成为消费者新宠。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借助网络各类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服务变得随时随地,并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开放、自由、多样、灵活的服务特征,简单、便捷、超时空的操作方式,都使得金融服务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促成金融市场的各类竞争者争相开展技术和经营改革。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行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传统金融业的方方面面,农行在2016年上半年也提出了“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的口号,同时农总行也制定了“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的具体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公司业务互联网化转型、零售业务互联网化转型来实现“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的目标,提高农行在新时代下的核心竞争力。
(一)互联网金融趋势下农行对自身的定位。
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相较于商业银行有其独有的技术优势,但是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互联网金融企业尚无法覆盖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全部领域,有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无法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农业银行按照标准化程度、风险大小两个维度将本行产品分为四个细分市场:高标准化低风险市场、高标准化高风险产品市场、低标准化低风险产品市场、低标准化高风险产品市场。
二是在高标准化低风险的市场中,由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信息透明度也非常高,客户可以轻松的比较同类产品的价格及质量,降低了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客户可以不依赖传统银行的专业人员而直接通过互联网渠道自助办理。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使用方便、费率优惠的优势对农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农行的产品有可能丧失该类市场的可能。
三是P2P平台网络虽然可以依据征信数据来识别风险,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数据严重不足的实情将严重制约互联网金融在该市场的发展。在此市场中,谁掌握了更多的客户数据谁就掌握了网络信贷的主动权,就可以实现产品的互联网化。农业银行应抓紧时间研发互联网金融产品,掌握该市场的主动权。
四是在低标准化低风险市场和低标准化高风险市场中,传统银行较互联网金融企业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此类市场中,客户由于体量巨大、业务复杂,必须由专业的客户经理反复沟通业务具体的细节和操作步骤,专业技能的要求使得此种业务无法通过互联网办理,在现阶段互联网还不可能实现对人力的取代。
(二)农行“金融服务互联网化”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互联网技术对农行有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互联网技术升级提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和绩效水平;其次,互联网金融提供了部分产品和服务可以替代传统金融行业,对于农行来说,竞争大大加强了。农行应在高标准化的市场中实现产品的变革,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农行在未来三年内,要通过创新产品提高竞争力,重塑流程提高敏捷度,更新系统提高响应度,培训人员提升专业度,着重打造互联网+环境下新型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的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行公司业务的转型。
目前,互联网金融对农行公司业务的冲击仅限于小微企业流贷业务,并未影响到大中型企业的流贷业务与项目贷款业务。但是未来随着诸如前海微众银行等新兴民营银行经营模式的拓宽,许多第三方互联网金融机构逐步向传统银行的各个业务不断渗透,届时,农行将不得不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全方位竞争。为此,农行要充分发挥在高风险低标准化金融服务市场的先天优势,为此,农行的对公业务从以下四方面转型:
一是加强巩固大中型企业的公司业务。大中型公司业务主要为低标准化高风险的业务,主要为流动资金贷款、保函、银票、企业理财、对公结算、现金管理系统、财务顾问、投融资咨询等服务。这些服务很难通过计算机来替代,银行对于客户关系管理和维系更是需要客户经理的亲力亲为。互联网只能充当人与人交流的媒介,而无法取代专业人士的职能。农行必须在充分发挥在高风险低标准化服务市场的先发优势,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围绕大中型企业的产业链进行业务的深化和需求引导,维持农行在央企、政府平台、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的优势地位。
二是积极创新产品,打造互联网贷、税务贷等标准化产品。农行与国税局积极合作,创新了税务贷产品,农行通过提取小微企业在税务局的缴税记录快速核定发放简式贷款,额度10万~300万,期限一年,审批时间在2个工作日以内,该产品的推出大大简化了小微企业在农行内部的审批流程,加快了审批的速度。同时,农行还正在研发自己的互联网贷产品,预计2017年初投放市场,本产品主要通过调取客户在农行预留的开户信息、账户流水,查询客户的征信、纳税、环保等情况,通过客户在申请端扫描申请资料、视频对话等方式,综合评估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信情况从而快速发放贷款。农行希望在近期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增强自身在小微客户领域的竞争力。
三是改造结算流程,提高对公服务效率和准确度。农行针对网点对公结算业务办理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在省行层级成立了集中作业平台,网点仅仅需要将对公结算业务所需的材料上传至集中作业平台,由作业平台专人审核材料,大大降低了网点的操作负担,提高了对公服务效率和准确度,减少了客户等待时间。
四是升级企业网银等电子产品,方便客户使用。今年以来,农总行针对旧版企业网银不够强大、界面不够人性化的缺点,重新设计了新版的企业网银产品。设计了四种不同的版本对应不同的客户(现金管理系统针对集团客户、智博版针对大中型客户、智锐版针对小型客户、智翼版针对个体户),新版的企业网银产品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量身订制,针对性很强,具有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优点,增强了客户的粘度。
(四)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行零售业务的转型。
互联网金融比商业银行有更强的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对商业银行个人零售业务的冲击较大。农行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并迅速做出改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进行零售业务的转型。
一是试水“微银行”服务、探索“微社区”建设。农行推出基于微信平台的“微银行”,实现简单业务线上交易,可以办理客户绑定卡余额查询、小额转账支付、在线贷款还贷、信用卡网上申请查询、在线理财销售、业务登记、优惠购物、活动抽奖等业务,把金融服务应用嵌入当前最热门的社交平台,创新了业务发展模式和客户拓展模式。探索“微社区”建设,构建社区金融生态圈。农行基于社区金融生态圈建设,积极探索“微社区”模式,将社区网点、社区周边商户及社区居民集合一起,提高金融服务、购物消费、社区活动等优惠便利,共同构建三方互惠互利的良性金融生态圈,增强社区居民和商户的粘合度,拓展社区金融增长。
二是实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优惠政策。2016年以来,农行实行手机银行本行、跨行转账免费,网上银行转账手续费八折优惠,网上银行购汇、结汇免手续费、电子银行渠道购买基金免手续费等的优惠政策,通过一定的让利来吸引客户,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至2016年6月末,农行南京市分行电子银行活跃使用客户同比增长36.2%。
三是探索利用大数据快速发放个人金融贷款的业务。目前,农总行正在探索评估利用农行自身数据,结合个人公积金缴存情况和人民银行征信数据,通过客户在网银上申请,快速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的业务,预计金额在30万以内,办理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如果此项产品能快速投放市场,相比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的贷款,有很好的竞争优势。
四、结论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技术在小额在线支付、小微企业贷款、个体户及个人信用贷款这几个方面有着非凡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正是在这几个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是,金融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对风险和收益的制衡控制力的重要性,而互联网的虚拟化的优点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缺乏风险控制能力的致命缺陷。我们可以看到,近几个月P2P网贷平台出现的“倒闭潮”已经给互联网金融敲起了警钟。
目前由于对银行牌照仍然属于封闭状态,互联网企业只能是往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准金融形态发展,而这些行业里,不要说法律了,甚至连监管主体也并不明晰。比如在河南,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作为“准金融机构”归属工信厅管理,而在江苏却是金融办来管理。监管上的模糊不清,一方面曾激发过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互联网公司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形成了制约。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精神也引起了商业银行对于传统金融服务的改进和完善,如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超级网银、同城支付平台、网上贷款产品等。同时,当金融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规模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大多数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规模”。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下,互联网金融逐渐遭遇金融模式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规模”问题,把控这个“风险规模”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完善的最重要的问题,而风险控制恰恰是传统金融所擅长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互联网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的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仍然是金融,而互联网仅仅是一种“工具”。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在风险制约方面,尤其是最关键的制度制约,使互联网公司既没有实力,也没有能力与传统金融公司竞争。
商业银行应该去除长期垄断情形下养成的思维惯性,正视互联网金融平台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而形成的赢者通吃的局面,清醒认识到已经形成绝对垄断格局的平台化模式。商业银行不要希冀于依靠单独的力量推出相同模式的互联网平台与其直接竞争,而是应该一方面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渠道优势积极进行业务合作,毕竟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的运作还需要商业银行体系的基础支持;另一方面寻求与产业内部或外部其他机构的合作,开拓新的业务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向各个产业扩散,产业融合所带来的价值机会也日渐增多,通过跨产业的联合可以提高各自的竞争能力,开发潜在的市场机会。
(课题组成员:邓国祥、严康、赵寅(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