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三讲一变式
——提高试卷讲评课效果之我见
2016-02-27广州市真光中学金明
☉广州市真光中学 金明
三评三讲一变式
——提高试卷讲评课效果之我见
☉广州市真光中学 金明
一、问题提出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但试卷讲评课的效果如何呢?值得探讨.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为了追求高效率,教师一节课讲十几题,甚至更多.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的讲,学生在下面默默的听;教师讲得苦,学生听得累.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想学,而是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没有找准学生的困惑点;教师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关注不够,没有将其深化、拓展;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重视不够,没有设计有效的变式练习、查了漏洞但补救措施不力.长此下去,学生对讲评课兴趣不浓,因而效果不好.怎样提高讲评课的效果呢?笔者通过一道月考题的讲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教学实践
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a>0,b>0)的离心率为,左、右焦点分别是.以 F1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与以F2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交,且交点在椭圆C上.
(Ⅰ)求椭圆C的方程;
(2)求△ABQ面积的最大值.
本题为我校高三12月月考题,选自2015年高考山东卷.它是一道圆锥曲线综合题,考查了椭圆的定义、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求最值等知识;考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该题的考试,发现了学生在很多知识、方法方面的漏洞,也发现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讲评前笔者对学生的答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准备.讲评时采取先暴露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师生合作共同探讨帮助解决问题.以下是教学实录片断:
1.评对错,找困惑点与着力点,讲概念
试卷讲评关键是要找准学生的问题:是知识上存在缺陷还是方法上存在问题?是思维能力达不到还是别的什么问题?找准了问题再思考从哪些方面着力,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教学片断一:第(1)问的分析与探讨.
教师先投影学生1的解法:设P(x0,y0),F1(-c,0),F2(c,0).
解得a2=……做不下去了.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1的做法,看有什么问题?
生2:这位同学每一个式子都是对的,就是参数太多,消不了,做不出来.
生4:这道题哪里需要这么繁,只需理解:以F1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与以F2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交,且交点在椭圆C上.由椭圆定义可知|PF1|+|PF2|=2a=4,口算就能得出结论.
师:大家的讨论都有道理.看来理解题意很重要,画出图形可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用定义解题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要方法.问题是怎么想到要用定义?何时用定义,是同学们学习的薄弱环节.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变式题:
变式题1: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0,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求C的方程.
A.|MO|-|MT|>b-aB.|MO|-|MT|<b-a
C.|MO|-|MT|=b-aD.|MO|-|MT|与b-a无关
教学感悟:教师首先投影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分析、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让学生帮忙解决问题.问题从学生中来,解决措施也来自学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找到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核心概念,并设计了2个变式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强化巩固所学概念,解决难点.
2.评差异,找重点与闪光点,讲方法
所谓评差异就是展示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优缺点,找学生解题中的闪光点;然后确定应该突破的重点与难点,讲此题用到的基本方法.
教学片断二:第(Ⅱ)题第(1)问的分析与探讨.
教师先投影学生5、学生6的解法:
设P(x1,y1),Q(x2,y2),则有
设P(x1,y1),Q(x2,y2),则直线OP的方程为y=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生5与生6的做法,有无问题,能否做下去?
生7:我觉得生5的做法没问题,每个式子都是对的,就是参数太多,运算量太大.至于怎么做下去,我没想好.
生8:我的做法与生5的差不多,我的解法如下:设OP的方程为y=kx,由可求P点坐标,得.同理,由可求Q点坐标,得
(生众非常激动,不自觉地为生8鼓掌.)
生9:我觉得生8的做法有点小问题,他没考虑直线OP的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所以还要将这种特殊情况写出来.
生10:生6的解法也可进行下去,她还有个条件没用:点P(x1,y)1在椭圆C:所以有
师: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生5、生6的思路是对的,也能做下去,但在考场上出现了问题,说明了此方法不够简洁.究其原因是参数设得太多,影响了顺利消参.为此,解题时参数不要设得太多.另外,设点斜式时要考虑特殊情况(即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本题中从特殊情况出发可很快得出结论,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11:设P(x,kx),Q(x,kx).由点P在椭圆C上知+
1122.由点Q在椭圆E上知,得
生12:我是用参数方程解的.设P(2cosα,sinα),则Q(4cos(α+π),2sin(α+π)).
师:非常不错,这些同学的解法非常优秀.生11的解法与生8的解法类似,但更简洁.生12的解法用到椭圆的参数方程,他关注到P、Q在同一直线上,设角度分别为α,π+α,解法更加快捷方便.生13化未知为已知,设=λ,将比值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λ,方法独到,非常好.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我们找到此题的6种解法.
教学感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投影展示生5、生6不成功的解法,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讨论,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了碰撞,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经过教师的追问和学生的积极探究,课堂生成了6种解法,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从以上教学片断,不难发现,学生掌握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教师几乎没有讲解,只是预设问题,适时追问,极力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宽松的思维环境,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提炼解题的基本方法.
3.评核心,找难点与回避点,讲思想方法
评核心就是评此题用到的核心概念、核心方法.找到学生解题时遇到的难点,从而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应当在哪些方面努力,哪些方面可以暂时回避.
教学片断三:第(Ⅱ)题第(2)问的分析与探讨.
教师先投影学生14的解法:设A(x1,y1),B(x2,y2),将y=kx+m代入椭圆E的方程,可得(1+4k2)x2+8kmx+4m2-16=0,由Δ>0可得m2<4+16k2①.
又x1+x2=故|AB|=
设Q(x0,y0),由Q到直线AB的距离为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生14的解法有什么问题,如何改正.
生15:还是参数太多,无法消参.
生16:参数k、m是题中所给,是必要的.但多出的参数x0、y0不好处理.
师:上面两位同学点出了关键,怎么求解呢?能联想到第(1)问吗?
生17:哦,先求△AOB的面积,再利用S△QAB=3S△OAB即可,这样就不会有参数x0、y0了.
生18:我也是先求△AOB的面积,但是做到S△AOB=时就不知该如何求最值了.
生19:有两个参数k、m,解题方法通常是换元成一个参数或者用基本不等式.先变形为换元设t=,这样就容易了,当然要注意求t的范围.
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这一问的难点是转化.将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求S△QAB)转化为易解决的问题(如求△AOB的面积),关键是要发掘第(1)问的结论,还有一个是要学会转化.转化思想是数学的核心与灵魂.
教学感悟:教学过程中,教师投影展示生14不成功的解法,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出学生的疑问与困惑,然后导出核心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核心方法: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韦达定理,设而不求;换元法,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所有学生应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中等生应领悟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优生要熟练掌握以上各种方法.
4.变式训练,解决存在问题
通过此题的解答,发现了学生在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既然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上讲评课了.同时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为此,本节课笔者设计的变式练习如下:
(1)△ABC的顶点A(-5,0),B(5,0),△ABC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3上,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
图1
(2)如图1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M在AB上,且AM=AB,点P在平面ABCD上,且动点P到直线A1D1的距离的平方与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Ay中,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4)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x2+y2-2x+4y=0,则x-2y的最大值是________.
(6)如图2,已知两条抛物线E1:y2=2p1x(p1>0)和E2:y2=2p2x(p2>0),过原点O的两条直线l1和l2,l1与E1、E2分别交于A1、A2两点,l2与E1、E2分别交于B1、B2两点.
证明:A1B1∥A2B2.
图2
①求椭圆C的方程;
②当过点P(4,1)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两不同点A、B时,在线段AB上取点Q,满足证明: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
设计意图:(1)、(2)两题是用定义解题,第(3)题是用三角换元或数形结合转化为切线问题解题,第(4)题是用三角换元或化未知为已知转化为直线与圆有交点问题,第(5)题是解决如何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第(6)题是解决如何设参数问题,第(7)题是探讨如何将比例式化为向量式和如何消参等问题.以上问题的设计是针对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问题(有知识层面也有方法层面)而设计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基础与提升学生的能力,选题针对性强,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素材.
三、上好试卷讲评课的思考
当前,讲评课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可能很大程度是我们老师贪多求快,对学生不放心;企图课堂上多讲几道题,以为学生就会多领会一点,多掌握一些;对学生的需求关注不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不够,对学生的试卷分析不到位.
1.上好试卷讲评课,要做好研究、交流剖析问题、拓展思维空间
上好讲评课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教师要展示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辩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闪光点,并让学生讨论解决错误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展示来自学生的不同解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本节课教师研究了学生的解法,都是从学生解题过程的剖析入手,让学生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探索此题的正确解法.教师要善于总结与引导,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使思路与方法系统化、网络化.试卷讲评课如何吸引学生使学生愿听、愿想、愿探究,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与试题,课堂上通过对重点题的研究,能辐射到多种思想方法或能起到构建知识框架的作用,或能揭示一般性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上好试卷讲评课,要做好查漏补缺、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等工作
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设计变式题补救,不能放任自由.有的变式题在课堂上完成,有的要作为课后作业.变式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变式题的练习与探索,能查漏补缺、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如本节课设计的7道变式题就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针对性强.同时通过以上问题的变式探究,使学生在思考、比较、归纳的过程中,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思维能力.
1.金明,叶东芳.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J].中学数学(上),2015(7).
2.李建潮,宋卫成.摭探数列前n项和的适当放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0(10).
3.金明,贺育林.要短效高分,还是长效能力[J].数学通讯,2015(5).
4.徐勇.在错误中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0(7).
5.李真福.对一道高考模拟题的思考[J].中学数学(上),2011(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