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式教学”进行学力培养与提升的尝试——以中考压轴题讲解为例

2016-05-03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陈宏亮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力问题式教学压轴

☉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 陈宏亮



以“问题式教学”进行学力培养与提升的尝试——以中考压轴题讲解为例

☉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陈宏亮

一、问题背景

数学中考压轴题一般指在试卷中出现的大题目,有填空、选择及综合压轴题之分,这类题目难度大,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在考试中能拉开学生的成绩,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重点钻研的专题.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学力水平出现两极化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力表现产生不平衡性.笔者在课堂上尝试去融合这种不平衡性:先由学力较差的同学进行分析,所有同学进行思考、理解,进行补充或者修正,然后由学力水平较高的同学展示自己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者修正,这样,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学力培养与提升.笔者以2014年重庆数学中考B卷第18题的讲解为例.

二、课堂实录

实录:题干分析由学力水平较差的同学完成.如图2,连接CG,发现结论:①△EBC≌△GDC;②△ECG、△EHC、△HG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能求得各边长;③因为CF⊥EG于点H,所以H为EG的中点.

生1:如图2,通过观察图形发现,∠HBC可能是45°,我就作HM⊥AB于点M,那么MH=MB=4,但是H为 EG的中点,MH=AG,所以AG=8.因为AD=6所以DG=BE=2.同时连接EF,则EF=FG,可以设FG为x,那么AF=(8-x).又AE=4,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4-x)2=x2,进而求出FG,只是∠HBC=45°,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直觉上感觉应该成立.

图1

图2

师:对于∠HBC=45°是否成立,小组内共同分析图形,能否找到图形模型,进而解决问题,一起分享一下.给大家3分钟时间.

生2:我发现两个垂直,就是∠EBC=∠EHC=90°,那么B、E、H、C四点共圆,∠HEC和∠HBC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因此∠HBC=45°.

生3:如图2,我从以前做过的题目中发现一种方法,由于HE=HC,那么我作HN⊥BC,这样△HME≌△HNC,四边形MBNH为正方形,同样可证.

师(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4:当我们在解决难题时,需要对图形分析透彻,可以联想到我们积累的图形模型,添加恰当的辅助线,进而解决问题.

师:在解题中,我们解题时运用了题干分析中的H 为EG的中点,进而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解题,那么对于中点的运用还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后,全班展示分析过程,并总结所运用的知识点.给大家5分钟时间.

小组1:如图3,建立直角坐标系,既然点H是EG的中点,设BE为x,则点E(0,x)、G(6),则H的坐标为根据∠HBC=45°,可得H的坐标为(4),所以3,则BE=2,求FG的过程同生1.我们运用了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坐标公式.

图3

图4

小组3:对于求FG,我们的方法没有那么巧妙,但是很实在,我们是通过计算得来的,BE=2,所以AE=,我们可以利用△FHG∽△EAC,或者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求解.我们小组发现图中存在“斜截型相似”(新授课时学生对于模型的总结).

小组4:如图4,我们小组没有利用中点,刚才已经证明∠HBC=45°,延长BH,一定通过点D,BH=8,BD=12,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既然有45°,那么可以运用正方形的对角线构造“X型”相似.

还有小组构造了梯形的中位线,以及运用一条直线过矩形的中心,则矩形面积被平分来求解,同样能解决,图形及过程相对复杂,在此就不阐述了.问题讨论过程中,以往积累的知识与方法被不断地回忆、运用、展示,其他同学在倾听与思考过程中不断进行模仿与运用.在小组展示后,还对知识点的运用进行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的学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正确解决本题的只有5位同学,课后同类型练习中大家的分析能力明显变强).

三、后记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中应对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而串联这些能力的媒介就是“问题”,在本堂课中其实只有三问.①∠HBC=45°是否成立?如何证明,②分析图形,寻找图形模型,③中点如何运用.围绕这三个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并有效解决了本题分析的难点.在讲解压轴题时,笔者认为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关键,在《以“问题式”教学寻求几何解题思路的尝试》一文中,笔者采用了梯度式问题设计,这种设计有效延长了学生的思维历程,让学生在知识理解上更有效,较适用于新知的学习.而本例中则采用了结点式问题设计: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同学来说,知识、方法、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只是在处理压轴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知识储备,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自主提取知识储备,有效提高知识的运用熟练度.因此此时采用结点式问题设计较为妥当.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处理方式.

以生疑为问:以学生产生疑问的知识结点设问并暗示出解决方向.处理本例时,笔者让同学们分析图形,从常用图形模型中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知盲为问:以学生的知识盲区设问,笔者常用“生问生答”的方式处理.学生对于知识点本身就不知道,探究或者引导已无意义,因此“生问生答”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知识上的互补性.

以图型为问:当几何图形过于复杂时,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发现图形模型,进而利用图形模型进行解题.

以法型为问:当无从入手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以题眼为问:问题思维起点不一样,解题方法可能就多样,因此对于题眼的有效把握至关重要,本例中就主抓中点的运用,当然也有同学主抓特殊角度利用相似解决.

四、结语

学生学力不平衡是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及提升学力,是值得我们思考及研究的问题,而问题的有效设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学力问题式教学压轴
构造辅助函数妙解压轴小题
中考压轴题
十种解法妙解2020年高考导数压轴题
一道耐人寻味的中考压轴题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