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家庭赋权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宁阳县D村为例

2016-02-27赵甜甜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单亲赋权个案

赵甜甜

(泰山学院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家庭赋权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宁阳县D村为例

赵甜甜

(泰山学院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借鉴国内外有关留守儿童和赋权理论的研究,在对留守儿童、留守母亲、外出打工父母三方的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留守监护人、亲子关系三个层面开展家庭赋权活动,形成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模式推广,并不断优化服务内容。

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推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7395万人。伴随农民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2014年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人[1]。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状态,使留守儿童面临教育、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2014年5月以来,泰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选取山东宁阳县D村为试点,开展系列社会工作介入活动,改善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研究背景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根据叶敬忠的研究,留守儿童按监护类型分为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和同辈监护。在这四种类型中,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人数最多,最为普遍。[2]

宁阳县在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根据宁阳县就业办统计宁阳县在外打工的人数约有16万人,留守儿童约1.3万人。D村总人口一千多人,0-14岁的儿童有230人,留守儿童有108人,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有85人,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比例约78.7%,我们选取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地方民政部门的推荐和私人关系,我们与D村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建立了联系,得到村委会对我们活动的的支持和帮助。进村以后,首先,我们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获取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与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建立起伙伴式的关系,开展留守儿童、留守监护人、亲子关系的小组工作。最后,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发现小组活动中表现异常,具有特殊状况的个案,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二)赋权理论的运用

针对赋权理论的研究,Susan P.Robbins在《Academic Productivity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中,提出了赋权理论,帮助我们在如何解决面对压迫时有关社会正义、人类优势和适应等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3];Solomon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赋权取向的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4];我国学者陈树强在总结评述大量的国外和港台文献后,比较详细地研究了赋权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和具体操作;国内学者范斌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提出了赋权的两种模式和三个层次[4]。李亚文、杜立婕翻译Dennis Saleebey编著《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全面阐释了优势视角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5]

赋权意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是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在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社工介入中,涵盖个体、人际关系、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的赋权。

个体层面的赋权,是指个体得以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包括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两个方面。通过对留守儿童、留守监护人群体的个案和小组活动,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认识、心理调适的能力,帮助留守监护人学会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实现个人层面的赋权。

人际关系层面的赋权,通过人与人的互动,增加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提升自己的形象,争取公平的社会环境。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系列亲子活动,使留守儿童之间,留守监护人之间,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形成一个坚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参与层次的赋权指向对社会决策的影响,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和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争取到与健康社会和进步文化相匹配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待遇。通过对D村村委、村民的调查,发现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需求,形成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并不断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期待更多有利于留守儿童政策的颁布,从而为留守儿童争取更多资源。

二、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在D村的调查,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存在安全、健康、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通过对D村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一条马路贯穿D村,来往车辆繁杂,没有红绿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村内有条河,留守儿童经常到河里游泳、网鱼虾、抓螃蟹等,存在安全隐患;村庄内多数家庭有狗、猫等动物,常发生动物伤害留守儿童的事情;村内近几年出现过留守儿童被外村人员拐卖的情况,留守儿童不懂得如何处理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村里有如此多安全隐患,但是面对这些隐患,留守儿童和留守监护人并没有意识到如何提高意识,做好预防工作。同时,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主要采取打骂说教的方式,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监管。

(二)健康问题

根据国内学者宋月萍、张耀光的研究,与其他农村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着“高患病率,高就诊率”的特征,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照料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6]。

通过我们对D村的调查发现,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在患病率、饮食、视力、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健康问题。具体来说,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疏于对留守儿童的照料,留守儿童患病率高,患病后普遍以输液的方式治疗;村内仅有3个非正规小卖部,销售一些未经许可的三无食品,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弥补对留守儿童的亏欠,往往会在经济上补偿,因此,留守儿童会经常购买小卖部的零食,影响身体发育;D村基础设施欠佳,儿童娱乐方式少,留守儿童主要娱乐方式是看电脑,玩手机,长期无人监管,坐姿不正确,存在视力下降的隐患;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个人卫生方面的不重视,许多留守儿童长期存在不剪指甲、不洗澡、不换洗衣服等现象,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带来伤害。

(三)学习问题

叶敬忠在《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父母外出务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与监督、学习目的和学习成绩。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着成绩排名在中下等和下等的人数略多,学习辅导受限,学习上监督不力,学习目的和理想不明确等问题[7]。

我们在D村的调研印证了叶敬忠的研究。由于单亲监护人普遍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同时家庭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能力照顾到学生的学习。

(四)心理问题

2015年6月18日,由“上学路上儿童心灵关爱中心”主办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调查表明,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即使在春节也无法团聚。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而只要保证每周1到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

在D村85个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中,父亲打工地点在陕西、北京、淄博等外地,大约占87%,一年回家1-2次,13%的父母在附近打工,一个月能回来1次。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长期由母亲照顾,缺乏与父亲的沟通,普遍存在对父亲的陌生感、冷漠感,甚至有些儿童对父亲存在畏惧感,这些对儿童的心理成长都是不利的。

三、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针对以上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赋权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实施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家庭赋权活动,实施过程从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留守监护人、亲子关系三个层面开展。

(一)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赋权活动

1.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小组活动

通过初次小组活动,与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式关系,针对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在安全、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赋权活动,使他们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快乐成长。

在我们的活动实施过程中,针对安全主题,我们开展“认识你我他”、“千里之行,慎于足下”、“远离动物伤害”、“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系列活动。活动中,制定小组规则,开展各种游戏,不仅得到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认可与喜爱,而且让他们在游戏中懂得安全知识,保护自己。

针对健康主题,我们开展“谁是毒蘑菇”、“争当卫生小标兵”、“赶走蚊虫,清凉一夏”、“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保护心灵的窗户”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展,以及后来与留守监护人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在家中的表现更注重个人卫生,逐渐养成勤洗澡、勤剪指甲、较少或不买小卖部的“垃圾食品”。

针对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开展“心理讲座”、“信任之旅”、“难忘的事”、“说说我们的父母”、“沟通无极限”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入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内心,懂得他们的想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个案服务对象,为开展个案服务奠定基础,另外,通过系列心理活动,使他们的内心压力得到释放。

2.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个案辅导

通过对D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走访和调查,以及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的状况,我们选取6个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做个案辅导,基本情况如下:

个案人员年龄年级主要问题目标辅导次数目标达成情况B110四年级1.出生之后,母亲远嫁他人,由父亲照料,缺少母爱。2.与其他孩子经常打仗,具有攻击性行为。3.有逃学、撒谎等情况,学习差。1.与父亲联系,加强父子之间的感情。2.改善行为,减少与其他孩子冲突次数。3.端正学习态度,进行课业辅导,提高学业成绩。10 1.与父亲联系3次,并与之沟通如何教育子女。2.懂得通过语言解决问题,与其他孩子的冲突次数减少。3.未出现逃学情况,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图1 D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个案辅导

3.大学生课业辅导活动

在活动初期,招募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6名,利用大学生学业优势,结合小组活动,在社工学生与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相互熟知的情况下,每周六下午开办中小学生课业辅导班。首先,社工学生与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共同制定了课业辅导班规则,如独立完成作业,不可在辅导班打闹,不可以影响他人学习等。其次,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座位,由不同社工负责不同年级学生。再次,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可以咨询社工,对于未带课本的同学,社工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安排学习任务。

课业辅导班的开展,一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另一方面,促进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时,也受到留守监护人的喜爱和拥护,纷纷将自己的孩子按时送到村委参加课业辅导班,并对社工学生表达感激之情。

(二)留守监护人的赋权活动

宁阳县D村留守监护人大部分是留守妇女,只有2个留守监护人是男性,由于忙于生计,基本不参与我们的活动,因此我们根据留守妇女的特点设计赋权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小组、个案等方式,使留守监护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转变家庭教育的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正确的沟通方法。

1.留守监护人的知识讲座活动

根据留守监护人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知识匮乏,保健意识差、学习机会欠缺等问题,我们共开展了“认识孩子的安全感”、“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女性身体保健”、“一起来减压”、“母亲的影响”等5次知识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增长留守监护人的知识,提高留守监护人教育子女的意识,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

讲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相关专家进行知识的讲述,另一部分是留守监护人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提问。通过提问环节,我们发现留守监护人更加关注的是对子女的教育,每次的讲座都有留守妇女提到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困惑,虽然讲座过程中专家已经对问题做了回答,但是我们认为有必要根据留守监护人的需要开展相关的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工作。

2.留守监护人的小组活动

通过调查走访和知识讲座活动,我们发现留守监护人最为关心的是对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因此,围绕着家庭教育开展“妈妈们,相见亲”、“一起来了解我们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母子如何沟通”、“如何鼓励孩子”等5次小组活动。我们用游戏、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增长留守监护人的教育知识,增强留守监护人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

3.留守监护人的个案辅导

我们选取8名留守监护人做个案辅导,主要针对留守监护人存在的家庭教育、子女沟通、心理压力、身体状况等方面开展,由4名社工每人负责2个留守监护人开展服务,每星期至少一次服务,为每位留守监护人建立档案,做好个案记录,每位留守监护人需开展10次以上服务,针对监护人面对的问题共同制定服务计划,设定服务目标,有效开展服务,评估服务效果,做好结案记录。

通过对留守监护人的个案辅导服务,为留守监护人解决了具体的问题,从而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而促进儿童的成长。

(三)亲子关系的赋权活动

针对亲子关系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的方式开展,加强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两者之间关系的融洽。

在对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和留守监护人的服务前提下,开展亲子关系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加两者的沟通,促进两者的关系,因此,我们将D村的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和留守监护人组织起来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爱你大声说出来”、“我和妈妈换角色”、“‘ABC’情景剧”、“爱的互动”等5次亲子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儿童和监护人的喜爱,在游戏与表演过程中,拉近两者的距离。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形成一套成熟的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这种模式可在其他地区推广,有利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的推广

一种模式的形成,只有推广到更多的地区才具有它的价值,以宁阳县D村为例开展的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家庭赋权活动已经成熟,在当地获得很高的评价,也得到地方民政部门的支持,根据Kurt Lewin所提出的行动研究的思想,以及社会工作介入对行动研究的应用,古学斌曾运用行动研究开展云南农村的社会工作项目,展示行动研究的实作过程[8]。本文结合行动研究的思想,运用S.Kemmis和R.Mc Taggart提出的行动研究的循环模型[9],在开展大量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首先将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在D村开展,通过观察与反思,总结经验,形成成熟模式。其次,根据赋权模式形成志愿者培训方案,对需要实施模式的区域招募志愿者,并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观察与反思,形成成熟的培训方案。最后,志愿者在当地开展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社工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并进一步观察与反思,完善模式,不断总结形成良性循环模式,如图所示:

图2 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

在第一阶段,由泰山社工选取宁阳县东庄镇D村为试点,对85名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开展家庭赋权活动。具体来说,针对留守儿童的赋权活动,首先,根据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列出详细计划,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式关系,习得安全、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快乐成长;其次,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发现需要帮助的个案,开展个案辅导活动,促进个体成长。最后,利用大学生的优势,开展课业辅导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学业水平的提高。针对留守监护人的赋权活动,通过小组、个案、知识讲座等方式,使留守监护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转变家庭教育的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正确的沟通方法。针对亲子关系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的方式开展,加强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两者之间关系的融洽;再次,在整个过程中,社工观察每个小组活动状况,了解每个个案的具体情况;最后,反思活动过程,不断修改和完善服务计划,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完成第一阶段的内容。

在第二阶段,首先,根据第一阶段形成的D村家庭赋权模式,形成对志愿者的培训方案;其次,开展志愿者培训,志愿者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村里当地的教师或村委的工作人员,另一个是大学生志愿者。两者的结合可以弥补大学生不熟悉当地情况和当地人员学习较慢等不足。培训内容包括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培训、留守儿童活动技巧培训与演练、留守监护人活动技巧培训与演练、亲子活动技巧培训与演练、志愿者技能考核等,在考核合格的情况下方能开展活动;再次,在志愿者培训过程中,观察志愿者所存在的问题和培训方案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反思整个培训模式,形成新的培训方案,形成良性循环模式,完成第二阶段的内容。

在第三阶段,首先,根据前两个阶段的服务内容,调整服务计划。其次,培训合格的志愿者深入其他村庄中具体开展活动,社工与督导及时跟进,帮助志愿者答疑解惑,并定期开展督导服务与志愿者总结会议,使模式可以顺利开展;再次,观察推广模式中志愿者和社工的具体表现,总结经验;最后,反思整个服务过程,调整计划,将这种模式推广至其他区域,完成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推广。

通过三个阶段,将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在相似区域推广,在推广中获取经验,反思过程,进而优化模式,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的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受益。

五、结语

国务院在2016年初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拥有6102.55万人留守儿童,4700万留守妇女[1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在我国的比率大,面对如此多的留守群体,在国家、社会、家庭越来越关注的背景下,结合赋权理论和行动研究方法,以泰安宁阳D村为例,开展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赋权模式的探索,并提出推广至其他地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1]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EB/0L],http://www.gov.cn/xinwen/2015-04/29/content_2854930.htm,2015-4-29.

[2]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55-59.

[3]Susan P.Robbins.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 theory-a critical perspective for social work[M].Prentice Hall,2009,07.

[4]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70-73.

[5]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宋月萍,张耀光.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9,(6).

[7]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7): 119-122.

[8]古学斌.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3,(8):7-11.

[9]Kemmis Mc Taggart.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M].Geelong 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8.

[10]民政部.留守妻子[N].中国青年报,2015-01-14(1).

(责任编辑 梅焕钧)

Research on Family empowerment model on Single Parent Guardianship for Left-behind Children---Based on Village D of Ning Yang County in Shan Dong

ZHAO Tian-tian
(Management School,Tai Shan University,Tai An,Shan Dong,271000)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children and empowerment theory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s and based on the demand theory of left-behind children,left-behind woman,migrant workers parents,it becomes the family empowerment model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of the single parent guardianship type from the single parent guardianship of left behind-children,left behind the guardian,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levels agains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single parent guardianship of left behind-children.It is promoted with three stages of using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constantly optimized service content.

single parent guardianship,left-behind children,family empowerment model,expanding the model

C913.11

A

1672-2590(2016)04-0123-07

2016-04-09

泰山学院2014年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赋权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赵甜甜(1985-),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单亲赋权个案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试论新媒体赋权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论倾听单亲子女心声的策略
单亲妈妈张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