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调查报告

2016-02-27闫函田铮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受访者居民基层

闫函,田铮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山东省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调查报告

闫函,田铮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本研究以山东省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生存发展、社会保障、社会公平与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安全体系、社会参与五个方面入手,描述并分析了山东省基础社会治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基层社会治理;社会调查;社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1]我国的社会治理,是指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作为主导的主体,通过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2]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不仅体现了思想理念的重大进步,适应了社会转型期的要求,回应了日益严峻的现实社会治理问题,同时也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与方式实现变革。社会治理的核心要求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通过协商、互助与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实现了由“善政”到“善治”的转变。

基层处于国家权力控制与社会自治的衔接部位,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交汇于此,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是社会治理的前沿。并且,基层还是进行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因此,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方向。基层社会治理按照所涵盖的范围来看,主要包括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福利、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充分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对于完善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党和政府做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还缺乏专门的社会调查。为此,本研究以山东省为分析单位,对全省基层社会治理状况做较为全面的调查,以期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研内容及实施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资料的收集。本课题借鉴俞可平教授所做的“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3],借鉴其中的相关指标展开问卷设计。

本研究把“基层社会治理状况”这个一级指标分解为“生存发展”、“社会保障”、“社会公平与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安全体系”、“社会参与”五个二级指标:

1.“生存发展”指标主要调研内容: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居民幸福感调查(包括居民对工作、收入、居住环境和身心状况的满意度)。

2.“社会保障”指标主要调研内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住房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社会救助比率、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比、居民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满意度(居民对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低保、社会救助水平的评价等)。

3.“社会公平与社会矛盾化解”指标主要调研内容:社会公平情况调查、社会矛盾化解状况调查。

4.“公共安全体系”指标调研内容:群体性事件调查、居民安全感调查(包括环境安全感、社会治安安全感、食品安全感、药品安全感和网络安全感调查)。

5.“社会参与”指标调研内容:社会组织现状、社区自治现状、公民的社会参与意愿。

根据上述5个方面,总共设置了5组48个问题。根据课题要求,本次调查定位于描述性调查。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研地的选取,按照判断抽样的方法,以能够反映山东省目前社会治理的总体水平为目标,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治理的相关经验等因素,共选取了山东省内济南、青岛、淄博、滨州、东营、菏泽、济宁、聊城、临沂、潍坊、烟台共10个城市。本次调查自2015年5月起,至8月底结束。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自身完成。自填式问卷调查部分共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94份,有效问卷560份,有效回收率为93%。

根据调查目的,本研究中的“基层”是指城乡社区。

(三)调查资料的处理与方法

本次调研所搜集资料主要依托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涉及:单变量描述统计(包括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及离散系数比较)、单变量推论统计、双变量分析。①

(四)信度

本次调研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山东省基层社会治理问卷共分5个维度,对其中3个维度中的共计19个问题进行了560个样本的信度分析,最终得出Cronbach's Alpha系数即克朗巴哈α值分别为0.851、0.832和0.845,α系数项目均值分别为0.851、0.830、0.869。说明问卷内各维度所测量的指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生存与发展指标

生存条件满意度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参数,它影响着个体的情绪体验,对个体乃至社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治理状况可由在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生存、发展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来反映。

访谈对象中男性290人,占51.78%;女性270人,占48.22%。25岁以下104人,占18.6%;26岁—40岁,243人,占43.4%;41岁-59岁168人,占30%;60岁以上45人,占8%。样本男女分布以及年龄分布,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比较,样本分布接近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说明样本分布符合总体内部构成。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56人,占10%;初中122人,占22%;高中139人,占25%;大学及以上243人,占43%。从职业方面来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人,占12.5%;工人、职员145人,占25.9%;以农业劳动为基本对象的人员93人,占16.6%;企业管理者36人,占6.4%;自由职业者122人,占21.8%;其他从业人员94人,占16.8%,被调查者职业分布确保了调查范围的广泛分布。

表1 样本的基本特征描述

9416.8%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5610%月收入情况0-3000元26751%初中12222%3001-5000元21241%高中13925%5001以上358%大学及以上类型选项频数百分比类型选项频数百分比60岁以上458%其他24343%

生存满意度是居民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评价。调查组将生存条件满意度具体化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工作条件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以及社会发展环境满意度。调查中请被访问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上述四个指标在0-10分之间进行评分(取值越高,满意度越高)。结果如表2显示,根据统计,目前山东省居民对工作、收入、居住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满意度评分的均值都在7分以上,并且评分集中在6-8分之间,这说明居民对生存和发展指标较为满意。将四组数据进行离散系数CV比较后发现:工作条件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和社会发展环境满意度的CV值分别为:0.23、0.29、0.26和0.28。离散系数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因此作为总体上较为集中的四组数据,通过CV系数可以看出受访者在对收入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满意度上的感知差异大于对工作和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感知差异。

进一步对该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如所示,四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均相等;且四分位差在1-2之间。四分位差反映了中间50%数据的离散程度,其数值越小,说明中间的数据越集中,这说明被访者对这四项的评分较为集中,满意度差异较小。

表2 基本生存条件满意度的描述统计分析

上述数据说明,大多数居民对生存和发展状况、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较高,体现了社会治理状况总体较好。

(二)社会保障指标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维护社会成员切实利益的保障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完善程度。

本次调查显示,有514名受访者填写了自己的平均月收入,均值为3317.86元。从收入与居住地的交互分类分析来看,中高收入者仍高度集中于城市和中小城镇,其中在月收入5001元以上者中,城镇居民占94%;月收入3001-5000元居民,城镇居民占85%。城镇与农村居民存在收入差异。

住房需求是公众的一项基本生活需求。被调查中拥有独立产权住房的共358名,占全部调查样本的64%。全部调查者中,每月无任何住房消费金额的占42.5%,其余受访者每月皆会产生金额不同的贷款消费和房租消费,每月住房消费1000元以下的居民相对集中,占受访者的32.4%。住房消费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可以反映居住负担情况,并且也体现了政府对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以及在提供住宅供应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方面所做的努力。目前,山东省居民每月住房消费数额基本合理,满意度较高,这也是居民对当前收入满意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可以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程度。调查组对当前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补助的覆盖率做了初步统计,以此来分析社会保险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参加社会保险最高的险种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样本总数的比例与山东省总体水平接近;其他保险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占样本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7.1%、35.8%、26.8%,高于山东省总体水平。数据说明居民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保险的意义与重要性,大都具备了社会保险意识,社会保险的参保率较高。从另一方面,说明政府注重民生工作,反映了政府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在所参加的医疗保险险种方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参保率前两位的险种。商业保险的投保率为14.3%,相对较低。这说明,社会保险覆盖面较广,较好地发挥了保障作用,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商业保险作为对社会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由于受人们观念和消费能力等影响,作用发挥的程度比较低。

社会保险所占收支比例的调查显示,有77.8%的受访者认为各项保险费用的收取对收支有影响但可接受或对收入影响不大,在个人收支中所占的比例较为合理。数据反映,在对保险知识有相应了解的前提下,居民参加社会保险的行动力较强。

(三)社会公平与社会矛盾化解指标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社会治理的水平与公共产品的质量、数量、分配公平等因素联系紧密。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是政府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居民享有公共产品的状况。通过对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置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设置率较高,达到52.6%。结合样本居住地的分布,课题组做了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置情况和居住地情况的交互分析,显示在农村中设立的各种公共服务机构明显偏少,与城市和城镇的差距明显。从总体分析各类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置数量,农村明显低于城市和城镇;而农村基层市政管理的普及率最低,约为城市和城镇的1/15。因此,农村应是基本公共服务关注的重点区域,需要加强投入。

义务教育反映了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在相应财政投入方面的程度和均衡度。根据调查数据,城市、城镇、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略有差异。从总体来看,城市的义务教育满意度要高于农村和城镇。具体表现为,在满意度方面,城市(61.32)、农村(58.92)、城镇(57.95)依次递减。这种现象,反映了城市由于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义务教育的满意程度较高;随着政府近年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程度。而城镇,由于教育期望较高和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等原因,造成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今后应注意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继续加强对城镇和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

表3 义务教育满意度

在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受访者认为资金障碍是制约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有47.6%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对资金支持的需求较大。所以,应当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让中低收入人群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这对提升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政策障碍35.5%、社会权力资源29.3%、自身素质障碍24.6%、社会声望和地位14.7%。

在对当前社会矛盾的调查中发现,收入差距、医患关系和就业问题是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其中又以收入差距矛盾最为突出,占到统计人数的72.4%(图1)。这一数据,与居民对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满意度程度较低相符合。因此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加大医疗投入,促进社会就业,依然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工作。

图1 受访者认为的社会矛盾表现形成

43%的受访者曾遇到过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而对于处理纠纷的方式较为传统,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自己想办法”和“找熟人帮忙”,分别为48.1%和49.9%,通过“法律途径”仅为18.2%,说明群众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不强,今后应当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居民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机制仍需完善。

(四)公共安全体系指标

公共安全构成了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稳定的秩序与外部环境,是衡量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根据调查数据,对于群体性事件,受访者有较高的关注度。群体性事件是衡量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有23%的受访者曾经参与或经历过群体性事件。在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中,征地补偿、职工权益受到侵害、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位列受访者关注的前三位,分别为69.9%、52.8%、51.5%。在今后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上述三个问题应成为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关注重点。对于群体性事件的起因,有45.9%的受访者认为与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的无奈之举有关,这说明群体性事件通常被群众视为是一种利益表达的方式。

群体性事件一般属于突发事件,是对正常秩序的破坏。受访者对群体性事件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事件的处理以及事件起因(图2),反映了群众对引起这一失衡和混乱状态的原因较为关注,并且关心是否又回归正常秩序。因此,群众的关注点应是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对外界信息公开的重点。在今后处理群体事件时,政府应把握群体性事件利益表达的性质,及时主动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适当公开事件起因和事件处理的相关信息,对事件相关信息加以合理引导,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图2 群体性事件中群众关注的重点统计图

调查显示民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环境的评价较高,8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治安环境很安全和基本安全。受访者认为影响社会安全的因素,列前三位的为:食品安全69.4%、社会治安58%、交通安全55%。上述数据表明,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社会安全的主要因素,这也和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关注度吻合。数据显示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高达85%。在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后,大多数受访者选择各种手段维权,不过仍有38.4%的受访者选择不做处理。其中可能有商品价值小、维权成本高等因素的考虑,但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消费维权的宣传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当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体现在群众生活层面仍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社会治理的目标就其价值层面而言是达到善治。善治是公民权益得到保障,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治理过程。显然实现这一过程所需的基本条件必定是群众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以及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基层社会参与指标

社会参与是善治的基本要求。通过社区参与式治理,有利于实现利益表达,体现治理水平。

1.公民参与的意愿与参与实践

参与意愿是社区参与的前提和条件,如果居民没有参与的意愿,就不会参与到社区中来。在受访者中,仅有20%参与过公共部门组织的咨商会议、听证会、网上意见征集等活动,参与程度不足。根据公民参与意愿与公民参与实践的交互分析(表4),在已有过公共参与实践经历的受访者中,有86%的人愿意参与公共事务;而未参与过公共参与活动的受访者,参与的意愿为70%。数据说明,通过亲身参与公共事务,可以提高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参与意愿和参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公民参与方式

数据显示,受访者最认可的公民参与途径是“网上征集意见”,该项的选择率为42.6%,而且和此选项关联度较高的“微博、微信”参与方式也占到28.3%的份额。该数据高于听证会、座谈会、政府公务热线以及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反映等传统的参与途径。这说明,网络目前已经成为公民参与的重要工具。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建设社情民意的收集、反映渠道,可以有效地调动公民参与积极性、拓宽公民参与的途径。

3.社区自治情况

访谈中笔者发现,原本在社区自治理论中的三元治理主体: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在现实中运作并不如人意,78%的受访者不知道有业委会这种组织。居民参选率反映了社区自治程度,对推动社区的民主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选举,调查结果所示,43.6%的受访者不清楚其产生方式。这说明,居民对社区自治的理解尚有不足和偏差,参与的程度还不够,需要加强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发动。社区自治态度方面,35%的受访者是居委会有要求就参加的被动参与,8.4%的受访者能不参与就不参与,32.5%的受访者基本不参与社区事务,仅有22.5%的受访者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自治。结合居民参与意愿的数据,这反映了居民参与意愿较高,但主动性明显不足。因此,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是今后社会治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同时,图3也显示出公民参与意愿偏低与相关管理部门对公民参与的应对措施有一定关系,36.8%的采访者遭遇过所提的意见不予理睬的情况,另外20.5%的受访者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得到任何反馈,这两项的比例高达57.3%,这就直接降低了一些受访者继续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建议今后进一步完善群众意见受理后的反馈机制,尊重群众的意见,促进群众利益的合理表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活动。

图3 社区管理部门应对群众意见的措施统计图

调查组对居民参与的热点和兴趣点也做了调查,数据显示公民在居委会和村委会选举方面进行参与的意愿非常强烈,达到统计人数的70.6%。

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承担的服务职能大于其现有的管理职能。根据调查,社区居民对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的要求方面,老年人服务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是居民对社区服务最突出的要求,70%以上的受访者均选择了这两项。这说明,目前老年人服务和社区医疗保障还不足,与居民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是当前最需要加强建设的公共服务。

三、总结与思考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根据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山东省各地普遍进行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地在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培育基层治理主体、健全基层治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基层政府逐渐实现职能转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效能得到提高,社会参与逐步扩大,社会活力得到激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本次调研,课题组发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要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程度不足,参与的渠道不多。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点,而社区治理的重点则是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和渠道,提高社区居民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培育和提高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的能力。只有社区居民才最了解本社区的情况和自身的需求与偏好,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激活社区居民自治是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不可或缺的内容。一个良性运作的社会,其自治功能应该发挥着重要作用,否则,就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要调动居民的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应从民主直选居委会(村委会)、业委会开始,以权力为主导,逐步引导公民参与。目前参与渠道还需完善,因此要研究制度性保障,拓宽合法渠道。不仅要积极推行传统的民情恳谈会、社区论坛、社区听证会、社区评议会等协商形式,同时要尝试性拓宽社区媒体、互联网络、移动设备等协商渠道,引导和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服务管理。

(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地区重经济发展,轻社会治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基层公共服务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基层民生管理未纳入常规化和科学化轨道。

网格化服务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以城乡社区为基础,以服务管理为指向,凸现了“责任网格”的总体要求和“百姓网格”的人文理念,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工作责任进网格,是服务模式的有益创造。在某地部分社区开展调研时,我们发现网格概念已深入社区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但又存在多重网格覆盖交叉的问题,降低了网格的效率。网格作为社会治理的有力工具,需要政府门出面协调整合,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加强信息共享,实现一网覆盖。

网格化管理突显的第二个问题是网格管理人员现代技术手段使用能力存在不足。通常社区里的网格长大多由热心居民——楼长承担。楼长一般都由离退休人员担任,因此对现代化管理工具掌握不够熟练,这成为网格化管理现代化发展中的一块短板,需要加强相关培训。

此外,目前基层社区在公共服务配套上缺口较大。在社区服务机构建立上,今后可以通过政府支持、社区共驻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导教育、保健、托幼、居家养老、家政等服务机构向社区拓展,不断完善为民便民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适当吸引部分社会资本,采取政府部分补贴的形式,将社区居民对老年人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残疾人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服务机构尽快建立起来。

(三)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的预算中拿出经费,向社会各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拨款资助服务或公开招标购买社会服务。[4]政府购买服务既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实现治理创新的行为,又有助于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一种以社区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社区多元治理模式。[5]调研中我们重点访谈了山东省东营市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运作。该机构为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承担着由政府购买服务的东营区东城街道明月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服务项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老年人提供个人心理疏导、心理安慰等专业服务。经过访谈,我们发现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于这类社会组织的认知度不高。尤其涉及到具体事务,尽管有些想法和工作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但资金支持的力度不足,造成对社会组织支持力度偏弱。目前该服务中心,由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较少和社会认可的原因,仅能维持运营。社会组织是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可以发挥承接公共服务,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今后还需要在加强评估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

(四)建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

从调查中发现,在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大部分居民还是趋向于找熟人帮忙或自己解决,还不能有效利用法律等途径。因此,今后要充分发挥基础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群体的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众通过网络进行意愿表达的途径,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理性合法表达相关诉求。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来调解和处理社区中的矛盾纠纷。通过完善矛盾调解机制,加强社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妥善解决居民各方面的正当利益诉求。

[注释]

①本次调查和分析参考了风笑先生的《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一书,2015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还参考了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德育先生的《政治学定量分析入门》以及由张瑞北、黄海涛、刘丰等翻译的罗志·皮尔斯的著作《政治学研究方法:实践指南》,2014年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

[3]俞可平.中国治理评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4]罗观翠,王军芳.政府购买服务的香港经验和内地发展探讨[J].学习与实践,2008,(9).

[5]叶笑云,许义平.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管理创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5).

(责任编辑 梅焕钧)

Survey Report on Treatment Status of Grass-root Society in Shan Dong

YAN Han,TIAN Zheng
(The School of Humanity and Law,Shan 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 Dao,Shan Dong,266590)

Based o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unit of analysis,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structured interview,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shandong province,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rom five aspects:"survival and development","social security","social justice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to resolve","public security system"," social participation".

grass-root society treatment;social survey;community

D035.5

A

1672-2590(2016)04-0107-08

2016-02-10

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山东2015”大型调研项目《山东省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闫函(1981-),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受访者居民基层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石器时代的居民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