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分析

2016-02-27阮辉吴华张庭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

阮辉 吴华 张庭华

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分析

阮辉 吴华 张庭华

小学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社会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学校体育课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养成积极生活方式、促进终身身心健康和学习动作技能等方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海南省部分城镇106名小学体育教师及在校学生的体育课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省城镇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折扣较多,尤其是在3-6年级体育课,城镇差异不显著,而“两操”、“两活动”开展的频次和方式上受限较多;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较少,“放羊”模式依然普遍存在;教师存在课堂准备不充分,管理较松散,教学组织不到位,评价不完善。影响我省城镇小学体育教学因素主要是社会理念、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自身及场地设施因素。建议: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社会、学校对体育与健康的认同感;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育教师权益;加大投资,因地制宜,改善小学体育硬件资源。

小学体育;教学;海南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060

生理学、神经科学等大量的研究证实[1],体育运动对促进儿童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运动能促进脑的发展,个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在我国受到某些落后的教育文化观念长期影响,体育运动对个体的发展价值往往被忽视,甚至还认为是相反作用,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尤其是对分数重压下的青少年学生,体育课往往被边缘化,体育老师地位低下。小学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社会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学校体育课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养成积极生活方式、促进终身身心健康和学习动作技能等方面。海南地处偏远,又是最年轻的省份,基础教育发展也远不及大中城市,本文通过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促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增进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有:①参加海南省第十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参赛教师、现场观摩教师及海口市部分城镇小学教师;②海口市各区一所小学3-4、5-6年级分别选取一个班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等查阅小学体育教育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参赛教师、查阅一线部分体育教师教案。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整理文献资料及基础体育教育的基础上专家自行设计《海南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教师版》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城市小学教师51份,县镇教师55份),有效率89%;对小学生发放《我的体育课堂-学生版》调查问卷,发放408份,回收有效问卷376份,有效率92%。

1.2.3 访谈法

通过访谈提纲对比赛评委、基础教育专家、参赛教师,体育课教师及部分小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

1.2.4 实地观察法

观摩参赛现场的课程,走访体育教师课堂。

1.2.5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数据归纳、整理理,并采用SPSS17.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学的开展折扣不少

学校体育课是小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的开设课时有着明确的规定[2,3]: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求学生每天“两操”、“两活动”,即每天出早操或课间操、眼保健操,每天安排至少1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

调查结果现显示:49%的教师所在学校每周体育课开设在3节(含3节)以上,46%的学校开课在2节,还有5%的开课在1节,尤其是三年级以上更是难以保证3节,而且城市和县镇小学开课情况无显著性差异(X2=2.853,p=0.415>0.05)。对小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大部分3-4年级,5-6年级体育课每周安排2节,个别教育局直属小学开课率可以保证。体育课的挤占情况依然存在,有56%的教师认为体育课会被挤占,小学生也反映体育课时间有时会被其他科目占用,而且城镇体育课被挤占情况无显著性差异(X2=1.378,p=0.240>0.05),不过被挤占程度不太严重(表1)。“两操”、“两活动”则更是很少有学校全部安排,即便安排也是一周内分年级轮流进行,在开展大课间的学校,有的时间不足,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仅跑步或做操,学生锻炼热情、成效不高;有的学校课外活动仅仅是课表上写有,实际等于是放学时间,并未开展。可见,体育教育在我省城镇小学存在开课率不能保证,同时还存在挤占情况,“两操”、“两活动”更是大打折扣。

表1 我省城镇小学体育课开课情况

2.2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片面

新的课标将小学1~6年级课程名称从“体育”改成“体育与健康”,帮助学生认识体育与自身健康发展与关联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健康意识。新标准强调“目标统领内容”,提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目标,变成了以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主的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不再作具体规定,不限于教科书上内容,教学内容灵活。通常每一项课程教学都应该确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也不应例外,体育教师应学习从课程标准出发,了解学情,针对课程的制订出短期、中长期目标,并保证教学内容朝目标方向前进。但调查中发现,33%的教师并没有教材,37%的教师使用国家统一教材,少数学校使用校本教材。教师对课程目标上都能把握身体健康的目标,但对于“兴趣爱好”、“运动技能”这两个目标并不太重视。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绝大多数教师依据“依据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内容”,“器材设施”或“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较少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以田径、三大球和游戏开展较普遍,武术、羽毛球、体操、健美操项目开展较少,小学生也是对跑跳和三大球的开展印象深刻。

如此下来,教师没有教材,对国家新课改理解不到位,目标领悟不足,接下来的内容设计就有失偏颇,有些老师会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难度挑战性小,但上课枯燥乏味;有些老师用自身特长选择教学内容,如一位擅长田径的老师,在发展学生速度的时候,多选用田径教法,而不使用球类等发展速度,学生的速度是发展起来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却失去了;有些老师上课内容直接选择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反复练习,结果学生只学到了测试项目的技能,而其他运动项目并不会。这也难怪,在小学生的问卷中,他们喜欢体育课是因为可以锻炼身体和好玩,只有2.3%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以学习体育技术,在他们给体育课堂的建议中也反复出现“多打球”、“多些运动项目”、“希望老师多教我们体育知识”、“增加不是比赛的游戏”等。

2.3 教学组织过程需要加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往往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要达到和谐,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调查中发现28%的教师在教学中分别制订年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84%的教师主要有学期教学计划,而制订课时计划安排很少。有些制订了计划也只为应付上级检查,并未真正实施。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用讲解、示范、分解与完整法,而探究式学习法、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这些较新的学习方法多是在观摩课中会使用。组织形式也很单一,主要为按行政班和男女分班组织。实地走访发现,在实践教学的组织环节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课堂常规管理较松散,学生穿着凉鞋、裙子等上课、课堂打闹现象屡见不鲜。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明白运动与风险并存,教师管理不够严格,为意外伤害事故埋下隐患。2)各阶段教学组织不明晰,体育实践课一般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的,每个环节设计安排各有特点,一些教师并未把握该原则,比如准备部分老套,基础部分活动强度不够,结束部分缺失,上课整体成效较差。3)教学内容未能依据学情,想到什么教什么。一些教师将动作难度较大的内容放在低年龄段,比如向二年级学生教立定跳远技术动作,时间花费很多,但学生动作学不会或学不好。

2.4 体育课评价不完善

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高质量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收集、解释和分析各种资料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试定期的、连续的贯穿整个教学单元。调查发现(表2),教师的评价主要出现在课程结束时(终结性评价),会考虑到“达标测试”,“知识、技能评价”、“学习态度”、“体育学习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主要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为主。但是,教师并未很好利用评价工具,形成性评价很少,缺少形成性评价不利于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出现“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有的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全面,仅仅评价达标情况,而对于体质测试的结果也并没用于帮助学生解释和理解,并作为他们提高或保持健康的一部分,只是用来打分。评价带有教师较强主观性、随意性,学生并不知道得分的由来、比重和标准。

表2 海南省城镇小学教师课程评价情况(n=106)

2.5 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探究其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 理念认识不到位,体育教育价值认同感不强。在中国“以分数论高低”的传统社会背景下,认识不到体育对智力的增进作用,认为运动只是在玩,在浪费学习时间,海南地处偏远,经济较落后,想社会、学校、家庭齐动员重视体育教学非常困难。事实上,最近轰动全球的 “零点体育课”计划(Zero Hour PE)[4],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瑞迪教授团队进一步证实在运动不但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稳定情绪,增进学习力。建议体育课或活动课放在早上入校时间段,将难学的课程放在体育活动课之后效果更好。反观我们的体育教学安排,主要在中间或最后一节课,总觉得大好的晨光应该是给予读书,实际上小学生普遍睡眠时间不足,入校时间头脑混沌,更需要适量的运动来激活神经,同时有趣的体育活动还能增加学生上学积极性,改善不良情绪。

2.5.2 体育工作不受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工作量大,但教师自我认知程度差,内在动力不足。调查中只有37%的教师认为学校对体育工作是非常支持的,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在20个左右,任务重安全压力大。然而,不仅是一些学校领导,就连学生也认为,体育教师谁都可以当,并且越是在升学压力大的学校,体育教师的自我认知程度就越差。教师普遍反映由于学科差异、专业技术和知识是导致在职称评定比较困难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学校有提供在职培训,但形式多为岗前培训。有时短期培训因为涉及到工资问题,教师积极性不高。许多学校编制不足,体育老师多为外聘,骨干教师缺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样体育教学难免成为“放羊”教学。

2.5.3 场地、器材不足,“两操”、“两活动”开展困难。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原本规模的学校面积无法扩大,学生人数却增加迅猛,许多学校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有的学校达到70人。大多数学校没有田径场,有的仅有篮、排球场。尤其是有的市区小学教学用地紧张,有的学校就是一个到两个教学楼和骑楼间空地,学生做操都要按天分年级轮流进行。在体育器材上也显得不足,依照《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来看,市区中心或教育厅直属小学二类必配方面有较高的达标率,球类器材较多;一类必备和选配类器材则受场地及运动项目、学生喜爱程度等影响,达标率较低,由于经费的原因镇级小学达标率低。遗憾的是,由于场地的原因, 足球等大球的使用率非常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省城镇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体育教学实施折扣较多,尤其是在3-6年级体育课,而“两操”、“两活动”开展的频次和方式上受限较多。

3.1.2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较少,“放羊”模式依然普遍存在。

3.1.3 教师存在课堂准备不充分,管理较松散,教学组织不到位,评价不完善。

3.1.4 影响我省城镇小学体育教学因素主要是社会理念、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自身及场地设施因素。

3.2 建议

3.2.1 切实落实全民健身制度,加大宣传科学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发展益处,采取多种措施从国家、社会、学校多方面重视、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3.2.2 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提高体育教师薪资待遇。对在岗在编教师增加培训力度,努力解决教师编制及职称瓶颈,公平对待不同专业的教师,保障体育教师的利益。

3.2.3 培养合格的师资。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较大,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强化其专业认同感,并增加儿童少年心理学、动作发展等课程学习。在岗教师应加强学习,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责任心。

3.2.4 加大投资力度,解决器材、场地的问题。对于城区小学而言,虽然场地紧张且无法扩展是一个短期内较难解决的问题,但学校可以在运动内容、形式、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比如跑步训练也可以结合场地特点,开展 Y字、T字跑等折返跑练习。而在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下或楼顶的空间,建设“空中操场”、“地下场馆”不失为好举措。

[1] Donnelly JE,Hillman CH, Castelli D. 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6,48(6):1223-12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2-15.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D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76/201001/80889.html. 2005-8-19.

[4] John Ratey, Eric Hagerman著, 浦溶译.运动改造大脑[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5-40.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功能动作视角下学龄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14YJC890027)。

阮辉(1982.4-),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讲师,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吴 华,研究方向:体育保健与康复,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通讯作者);张庭华,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