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疗效观察
2016-02-26任伟
任伟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疗效观察
任伟
[摘要]目的:探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牙龈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分别给予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法和常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 牙龈切除术; 治疗结果
牙龈增生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是实质性增生与牙龈炎症肿胀的综合性病症。牙龈增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以及进食,需要立即进行治疗[1]。为探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牙龈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牙龈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1.14±1.61)岁。观察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为(42.22±1.51)岁。患者的血液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系统均健康正常,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增加每日刷牙的次数,加强口腔清洁。观察组:给予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法进行治疗。先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药物在患处进行麻醉处理。内斜切口刀片选取11号刀片,在龈沟底2 mg处进刀,并到达牙槽的顶部,随着牙龈扇贝状外形的走向操动刀片,使用刀片时动作缓慢并且柔和,避免伤害牙龈乳头组织。再将刀片从斜切口进入,将部分牙龈组织切除,全部修整后将创面关闭(图1)。术后再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患者每日口服3次阿莫西林药物,每次0.5 mg,并且用浓度为0.2%的氯已定溶液进行漱口,每日2次,患者均连续治疗7 d[2]。
图1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完成时照片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当患者的牙龈组织细胞过多并且大量增长时,会使得患者牙龈体积增加,发生牙龈增生疾病。了解牙龈增生的病理对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对牙龈增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以及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手术治疗方法是治疗患者牙龈增生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内斜切口牙龈术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显著,口碑良好。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和传统的手术方法不同,该手术法避免了切除牙龈上皮组织,只需要将牙龈内侧的增生组织切除,创面的面积较小,暴露面积少,角化龈上皮组织也能够完好保留。给患者实施内斜切口牙龈术后不需要再进行牙周塞治,上皮爬行覆盖时间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创口愈合速度加快,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在给患者进行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时的难点是把握龈瓣组织,让龈瓣组织与患者术后的牙龈形态紧密相连。因此在手术时要准确找到切入点,并根据患者牙龈的增生情况调整刀片的力度以及角度。术中可以使用标记笔将扇贝弧线画出,并将龈缘位置和牙槽位置做好标记,进行手术时能够参考。在使用刀片时要有稳定的支点,动作需要缓慢,一般牙面和刀片之间的角度为5°左右,但是增生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地增加刀片插入的深度并且让刀片与牙面平行。给患者实施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后患者的龈瓣边缘可以与牙面紧密相连,在患处的组织愈合后牙龈形态能够恢复较好。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的优点众多,不仅能够达到临床预期治疗效果,还能够将牙周袋切除,并且去除牙龈瘤,对于牙槽骨、根面、冠延长也进行处理[3]。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内斜切口手术治疗后牙龈的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牙龈增生患者实施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实用性较强,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但患者在术后仍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牙龈增生复发,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乾锋.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8例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1,31(12):761-763.
[2]李逸舒.50例牙龈切除术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135.
[3]王怀具,北方电子.药物性牙龈增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601-2602.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 口腔科,江苏 无锡 214023
收稿日期:(2015-07-21)
[中图分类号]R 7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1-0079-02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1.038
[作者简介]任伟(1971-),男,副主任医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