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及其对扶贫的启示

2016-02-26汪德辉新乡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行政科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穷人贷款银行

汪德辉(新乡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及其对扶贫的启示

汪德辉
(新乡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1974年,孟加拉北部农村发生了大饥荒,大量饥饿的农民涌入城市,或流浪或饿死。这促使在吉大港大学教授经济学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从庙堂之高走入民间,深入农村,以“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去研究、理解贫困,最终创造了以小额信贷(“微贷”革命)为基础的Grameen Bank(译为格莱珉银行)——一家社会企业——来回应贫困,该模式在孟加拉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很快绵延至世界各地,改善了千千万万贫穷人的生活和处境。

格莱珉银行模式的探索和发展

尤努斯在吉大港大学附近的乔布拉村调研发现,村民贫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金融资本,孟加拉的国家金融机构因为抵押担保等制度以及对贫穷者的不信任而不能满足穷人的贷款需要,于是乡村的金融需求就被高利贷机构和商人所接管,并且变得标准和流行。放贷者和商人获取了借贷者的高额利润,使得借贷者,即便是有一定技能特长的人的收入也难以维持生存,甚至陷入一种“借贷—借新贷还旧贷”的恶性贫困陷阱。

于是,由拿出27美元借给村子里42位有手工艺的贫穷妇女购买原材料的试验开始,为了更好地回应穷人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尤努斯等人一起努力,成立了一家为穷人服务的信贷机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即“乡村的”的意思),向穷人提供小额信贷,帮助他们自雇谋生,摆脱贫困,由此开始了持续的探索和尝试。其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信任贷款者(客户)的诚信和能力

“每一个贷款者都是诚实的”,从这样的假设出发,实行无担保抵押物、法律文件、团体担保或连带责任。借贷者与贷款者之间没有司法工具,不尝试用法庭解决偿付问题,而是尽力帮助客户取得成功。依靠这种与传统银行不同的信贷理念,以及不断开发独特而可靠的贷款和回收机制,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一直保持98%以上的还贷率。

与传统的基于“穷人缺乏技能而所以穷”的假设为出发点的扶贫方式不同,格莱珉银行发放现金贷款,从不考虑首先提供技能培训,不首先提供不意味着不提供,只有当人们积极寻求并愿意为其付出代价或费用的情况下,才提供适合的培训。格莱珉银行坚信所有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生存技能,他们非常具有创造力,知道如何为生活而改善生活。他们之所以穷,并非因为没有经过培训或者没有文化,其根源在于无法得到他们的劳动报酬,无力控制资本才会使得人们难以摆脱贫穷。何况,培训可能会使得被培训者渺小、无能、毫无用处,甚至会毁了他们天生的才能。

所以,格莱珉银行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已有的技能,发放贷款和资本,这是一把使他们实践自己能力并探索自己潜能的钥匙。贷款的权利是一种人权,是一种能够迅速转化为社会能量的经济能量,当贷款能够惠及穷人时,穷人的自雇或自创职业营生的努力(被尤努斯称为“民众经济”)必定得到增强,该阶层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会得到改善。格莱珉银行也坚信穷人一旦在经济上获得自主权,他们就会成为最坚定的战士,更需要获得水泵、公共厕所、住房、教育、医疗等,为过更健康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一旦这些一个个的经济发动机启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向前推进。

2.格莱珉银行只为穷人服务

乡村格莱珉银行所有的分行都处于乡村,直接为边缘的地区和穷人服务,确保乡村商贸从业者、手工业者、零售业者、电器维修者,甚至走街串户的小商贩、佃农、无地的人、流浪的乞讨者和赤贫的人等,偏远乡村的各行各业的贫穷人都可以依靠已有的技能和劳力得到帮助。

同时,即便在严格信仰和传统下,格莱珉银行也在努力促使遭受虐待、贫困和隔离的妇女,始终从这一个项目中受益。妇女是穷人中的穷人,因为宗教、习俗、家庭、传统等原因,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低下,很多处于守寡、离婚、被遗弃并带着孩子的状态,没有土地和财产,走投无路,过着朝不保夕、濒临乞讨,甚至已经乞讨的生活,她们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饥饿和贫困问题。虽然妇女的境况不佳,但女性却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自助,更加乐于改善孩子和家庭的生活状况,格莱珉银行看重女性为改善不利处境所做的努力,珍惜妇女的经济贡献。2004年的统计中,孟加拉贷款者总数为380万,其中妇女占比为96%。在2014年的中国小额信贷峰会中,尤努斯强调,贷款者总数已达650万,妇女的占比为97%,通过格莱珉银行的努力,大多数妇女借贷者跳脱了贫困的循环。

3.坚持“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

每5个借贷者自愿自发成立一个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相互支持、保护,并自我管理。每一个组员的贷款请求都要由小组批准,小组对每一笔贷款担负道义责任。成立后的小组必须接受有关格莱珉银行的政策培训,并得到高级银行主管的口试以确保每个组员理解政策。小组设立小组基金,每个贷款者将每笔贷款的5%存入其中,任何贷款者在其他组员对其贷款的数额和用途的认同下,都可以从这笔基金里得到一笔不超过小组基金一半数额的无息贷款。在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系统中,该小组基金已经被借贷者储蓄所替代。任何一个小组成员如果没能偿付贷款,在该问题解决以前,该小组没有资格申请更大额度的贷款。

每8个小组就近结盟成为一个“中心”。该中心每周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与银行的工作人员开会。成员选出的组长和中心负责人管理中心事务,帮助解决任何单个小组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与指派到该中心的工作人员协作。组长和中心负责人在发放贷款中负有责任。“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模式是格莱珉银行的成功诀窍之一。

4.可靠而有效的回收机制

贷款期通常为一年,每周分期付款,从贷款第一周后开始偿付,利息为10%。偿付数额是每周偿还贷款额的2%,还50周,前线的银行工作者每周到村里向贷款者收款。

无论贷款者遇到什么灾难,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个人的不幸,格莱珉银行都坚持让他/她偿还贷款,意在激发贷款者自力更生的意识,激励他/她的自尊和自信。只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将旧的贷款转化为长期贷款,以便贷款者可以更缓慢地以更小额的分期付款来偿还。同时,银行也会发放新的贷款,使他们重新开始。

5.打造努力、专业的银行工作团队

为穷人服务的银行工作尤其需要专业和努力。尤努斯领导的团队通过对项目工作人员的培训,将工作人员塑造成反贫困斗争的精英团队,使得每一个新加入的工作人员都能够认同并沉浸在穷人的文化中,看重贫穷者未开发的潜力,并扩展他们的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同时,鼓励工作人员的苦干和奉献精神,深入乡村,生活在穷人中间,宣传信贷和回收的事宜,化解男性、宗教、文化和政治反对者的敌视,获取借贷者和乡村的信任。当然,银行同时给予员工宽松的氛围、安全感、尊重、自信和机会。

这些要素成为格莱珉银行工作开拓进取的重要经验和底色。1983年,独立的格莱珉银行成立,“从一个在充满敌意的银行体系中运作的实验项目,转变成为一家为穷人服务的独立银行”,格莱珉银行开启了“微贷革命”,拥有了众多的小额信贷者,支持了大量的自给、自足、自活、自雇经济,这是一种新的经济概念,它促成新的银行架构变革。

在成立后的时间里,格莱珉银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整套模式和方法,将所有的工作人员由临时身份转变成正式员工,扩展贷款范围,不断完善自己的治理体系和结构,变更格莱珉银行的股权成分,从一家国有银行变成了一家主要由其借贷者拥有的银行。截至2004年,格莱珉银行的贷款者已经拥有银行94%的股权,政府拥有6%的股权,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穷人的银行。修正银行的法律架构,特别是董事会独立任命运行董事经理、董事会主席的权力等,推广普及在全国借贷者会议上达成的回应社会和经济挑战、寻求过更健康更好生活的十六条协议。格莱珉银行还开发了脱贫生活指标,如有锡顶的房子、安全的饮用水、卫生的公共厕所、床、衣物、蚊帐、菜园、足够的食物、接受教育的机会、获得收入的机会的比例,以此来衡量和评估格莱珉银行的成效。

在这样的状态下,格莱珉银行不断开发新项目点,从乔布拉到坦盖尔,从五个不相连的实验规划区到全国乡村。但每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办分行,它都尽量将工作做得缓慢审慎。在运营的头一年,少量地发展借贷者,只有当一家分行的头一百笔贷款得到成功归还之后,才能获准加速运作发展更多的贷款者。在成立的第一年,“允许新分行向银行总部借款,以启动其贷款业务。第一年过后,分行的贷款业务必须由其自身的储蓄流动支撑。新的分行被要求在其运营的第一年达到收支平衡”。2004年,格莱珉已经有1300家分行,遍布约47000个村庄,员工总数约12600人。

格莱珉银行在各个业务领域逐步成熟,并不断扩展着新的业务。如为佃农或加入格莱珉后获得土地的贷款者设立季节性贷款,设立管井贷款项目,以帮助贷款者可以得到安全的饮用水、设备与耕牛租赁项目,与格莱珉银行签订协议,先用贷款租赁而后直到逐渐拥有,在该条款下,可以购买摄像机、复印机、电犁、良种牛等内容。格莱珉银行也开始为穷人提供住房项目,为微小企业和教育贷款,并开启奖学金计划、生命保险、贷款者养老基金、退休金即付、贷款坏账损失提存、电话女士等项目。同时它还致力于推动贷款者参选、入选地方机构等。

作为一种释放人类潜能的创新项目和方法,格莱珉银行模式在孟加拉的成功,促使运作团队尝试在世界各地推行该模式以减轻贫困或摆脱贫困,改善穷人的生活。格莱珉银行及格莱珉信托基金等支持和促使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中国、南非、阿根廷等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北美和欧洲诸多富裕国家的贫困社区和贫困家庭,复制格莱珉银行模式或借助格莱珉银行的理念而进行在地探索和倡导。如马来西亚的Ikhtiar项目、菲律宾的ASHI项目、南非的SEF项目、美国的FCF项目、波兰的Fundsuz Mikro项目、芬兰的Eko-Osuusraha项目等。今天,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政府、NGO等采用了格莱珉模式,以小额信贷消除贫困的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运动。格莱珉银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解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享受基本人权和公正,社会企业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理想工具。

格莱珉银行——一种扶贫的社会企业模式

贫穷并不是由穷人创造出来的,它是社会结构与社会政策创造出来的,尤努斯不相信社会福利是可以完全解决贫穷问题的好方法,甚至他认为社会福利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如剥夺受助人的自尊的负功能。他相信可以利用市场经济,资本在市场的作用等,通过全球化的自由市场的力量,以有助于社会性目的/目标的方式,来推进贴着“社会良知”标签的企业——社会企业的发展,从而回应穷人生活的健康、教育、住房、养老、抵御灾害等生活环境的改善。

社会企业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经营,其利润并非用以分派给股东,相反它被用作再投资于本身业务,以达到社会目的。它应该在企业的利润和社会回报均非负值的情况下,将利润和社会的考虑综合在一起,追求两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非单一效应的最大化,因而它处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和社会目标最大化的社会福利机构中间的位置。类似这样的机构可以有很多,服务范围广泛,如为穷人服务的连锁超市、咖啡店、环保产品、二手物品超市、教育机构、培训中心、再生能源机构、残疾人庇护工厂/企业、回收企业、销售穷人制作的产品、公平贸易店等,称得上极为多元化,而这些形式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成员等。

格莱珉银行是一种新的企业特殊范例,它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银行,但无论如何,又非纯粹以逐利为目的进行运作。它一方面致力于自由市场,促成企业化机构的产生;一方面致力于社会目标:消除贫困、向穷人提供教育、医疗与就业的机会。它通过给予妇女权益达到男女平等,确保老年人的安康,从而实现一个没有贫困、没有福利的世界。因此,尤努斯对格莱珉的定位为“社会良知驱动的民营部门”。

社会企业应该像一般企业一样,以服务及产品赢得顾客的信心,只有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社会企业,才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若业务欠佳,就只会令自身所能负担的社会责任减少。为了更好地贯彻格莱珉银行模式的这一思路,截至2012年,格莱珉银行推动成立了20余家非营利企业、公司、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不同形式的独立法人团体,其中约17家公司为独立注册成立,5家基金会得到其借贷或担保支持,一家康乐基金为其成立但后分离独立,这些公司、基金会或社会团体介入社会的渔业、纺织业、能源业、电信业、互联网业、健康医疗、教育、信托等众多社会领域的发展。格莱珉银行已经通过股权认购的方式将其转化成公众共同拥有,并通过技术、管理、物质、资本的整合和引导,结合贫穷人的潜能和人力资源,活化社会资源,从而突破社会结构、文化上的障碍,推动社会变革,让贫穷的人参与分享社会发展的胜利果实。

格莱珉银行发展对扶贫的启示

目前,中国的极端贫穷人口已经大大减少,但是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还有2亿的贫困人口,按照中国的标准界定,也还有7000万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一个全球议题,也是中国的未来五年的重大社会建设目标。2016年“两会”上,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3月8日,习近平在湖南代表团表示:“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月10日,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强调:“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精准扶贫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消除贫困的重要的目标和策略。

在消灭贫困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它可以通过诸多的政策来促进扶贫工作。但是完全解决贫困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资源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创立一个自由空间,鼓励公民自由发展和参与,激发民众的力量,这与中国社会治理思想的提出和推展不谋而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首次用“社会治理”取代了“社会管理”的概念。虽一词之差却反映了治国理念的变化,意味着要实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建设目标,改变以往依靠单一的政府权力主体、自上而下的垂直权力体系和通过威权来解决民众福祉、社会服务、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问题的“一元主体”管理的方式,激发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的活力,寻求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权力主体相互依赖、加强对话、各展技术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以更好地引导公共事务,回应社会问题,包括贫困问题。

针对如何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事务,尤努斯已经在《穷人的银行家》一书中通过世界银行对孟加拉的扶贫说明了纯粹的输血式的扶贫是如何失败的,格莱珉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尤其以小额信贷和社会企业视角为扶贫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维,值得我们借鉴。小额信贷可以使贫穷人士免于或减轻贫困,它可以与诸多释放穷人潜能的创新项目结合,可称为激发贫穷人士潜能的一个重要工具。这是对不承认穷人贷款权的不公平经济体系歧视的一种纠正,它使这些在通常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有了发展的起步资金,为社会最贫穷阶层提供了发展经济和人权的前提。小额信贷的原初起点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类型——社会企业,通过企业运作这一手段,并非为了公司/企业的某部分人获取利益,而是为了帮助偏远的地区和穷人,解决社会问题,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小额信贷的模式。格莱珉银行的发展历程已经证实,通过社会企业这种模式,哪怕最穷的穷人也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做出努力,这适用于任何文明和文化。

在国内,社会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成立或转型而成的社会企业如雨后春笋,培训机构、企业基金会也相继出现,引发了一定的热潮,其近因就有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奖及对中国的访问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如何改变世界》一书的中文版面世,尤其其中的阿育王的基金会的成功故事,更引起了不少企业家的关注。何况,从更广阔的社会制度来看,国内不少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制度失效、财务处境不佳和对境外资金过度依赖等问题,整体行业人才及管理素质亦有提升的需要。其可以为扶贫的社会组织和力量所借鉴之处有:第一,获取收入的新路径。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尚德诈捐门”等一系列负面事件严重损害了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国人对“输血型”生存的社会组织的支持越发稀少,使其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中国不少“输血式”的社会组织基于财政来源上的考虑,可以朝向社会企业模式发展,寻求与新兴社会投资家和企业基金合作,以更有效地获得企业的慈善捐款,力图开拓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空间,并减少对单一或少数资助方的依赖,从而为扶贫事业提供持久的资源支持。第二,扩大自主性。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发展形趋,结合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长处,以创造性的方式,设计社会大规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组社会运转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系统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与观念,从而促使社会进步、公众生活改善。第三,增强社会和公众的参与。社会企业不只从市场运作的方式着眼,更在调动市场以外社会和公众的参与上,赋予它在策略上的弹性和灵活性,蕴含着社会改革的多变潜力,它打破制度部门之间的界限,根据不同时空的具体需要加以调整,这也是社会企业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 张继梅

猜你喜欢

穷人贷款银行
江西银行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你是时间的穷人吗?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旧信封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穷人的尊严